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微生物在宿主的生理活动、免疫调节以及健康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尽管已有报道表明高原鼠兔肠道菌群和食物、环境有关,但对于野生和室内饲养条件下,取食不同食物的高原鼠兔肠道菌群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夏季野生和室内饲养高原鼠兔的肠道菌群发现,与野生鼠兔相比,室内鼠兔有更高丰度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螺旋体门(Spirochetes),更低丰度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野生和室内饲养的鼠兔肠道共有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有50.1%是重叠的,而49.9%的OTUs是各自特有的。野生和室内饲养肠道菌群的组成和群落结构(β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室内饲养鼠兔不能有效反映野生状态下高原鼠兔肠道菌群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动物肠道系统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动物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成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肠道菌群失衡与多种肠道疾病有关。粪菌移植(FMT)是一种将健康供体粪便菌群移植到患病受体肠道内,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是改善肠道菌群最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近期的研究表明,FMT对畜禽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有积极作用,可调节肠道菌群、维护肠道机械屏障、改善肠道黏液环境、提高肠道免疫力,对于维护肠道健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FMT对猪肠道屏障的影响,探讨了FMT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以期为FMT技术在猪生产上更加安全规范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高原鼠兔对不同高海拔环境的适应机制,以所捕捉高原鼠兔的生活海拔3960m作为生境对照组,将其在低海拔适应一周后,分别置于各不同海拔的模拟仓,对比各模拟海拔组和生境组高原鼠兔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等血象指标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模拟海拔高度的升高,高原鼠兔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升高,红细胞压积升高速率减缓,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呈下降趋势。海拔虽然升高但高原鼠兔的红细胞压积并没有显著升高,有利于减少血液循环的阻力,减小心脏负担,这应该是高原鼠兔世代生活在低氧环境中产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酿酒酵母是酿酒发酵的重要菌种,是酵母菌中研究最广泛的一类。酿酒酵母具有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稳态和降低动物炎症反应等功能,对动物生长性能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可改善兔和猪生长性能,满足消费者对兔和猪肉品质的需求。本文主要综述了酿酒酵母在兔和猪饲料中的应用及其对兔和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稳态和免疫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兔和猪日粮中添加酿酒酵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乳酸菌液对仔兔生长性能及对断奶仔兔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加利福尼亚兔×新西兰白兔二元杂交仔兔4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于15日龄后进行乳酸菌液饮水,以观察仔兔的生长性能和断奶仔兔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饲喂乳酸菌液能显著提高仔兔的生长性能,在30~40日龄、40~70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断奶前后乳酸菌液组乳酸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究菌群移植早期干预对三穗鸭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120只1日龄的健康三穗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菌群供体选择42日龄的三穗鸭。试验前3 d,对照组鸭饲喂基础日粮,移植组鸭饲喂基础日粮,灌喂0.5 mL菌群液,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5~42 d时,移植组鸭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鸭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和胸肌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盲肠菌群门水平丰度方面,移植组鸭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7%(P>0.05)、24.4%(P>0.05),厚壁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较对照组提高了11.2%(P>0.05)、26.1%(P>0.05)、55.5%(P<0.05)。研究表明,菌群移植能够提高三穗鸭的生长性能及改变盲肠菌群的丰度水平。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影响畜禽生长发育以及相关多个重要经济性状。就多种饲料添加剂调节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生物学机制出发,介绍了饲料添加剂对畜禽肠道菌群及其生长性状的影响和菌群移植影响宿主生长性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通过饲料添加剂影响畜禽肠道菌群、改善畜禽生长性能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乳酸菌发酵乳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与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体重为(120±10)g的 40 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 组)、高脂模型组(M 组)、L. rhamnosus LV108 发酵乳组(LV组)及混合乳酸菌(LV108 发酵乳∶grx08 发酵乳∶grx12 发酵乳=2∶1∶1)发酵乳组(H 组),每组 10 只,建模后干预(1 mL/100 g,1×108 CFU/mL)4 周,测定大鼠血脂及大鼠粪样细菌 16S rDNA 的 V3-V4 区,并对大鼠肠道微生物和血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V 组和 H 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体重增长被抑制;LV 组和 H 组中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显著提高,且 H 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丰度高于 LV 组(P<0.05);LV 组和 H 组大鼠粪便中 Lactobacillus spp.、S24-7 spp 和 Treponema spp.等菌属显著升高,Peptostreptococcus spp.、Clostridium spp.、Turicibacter spp、Escherichia spp.及 Desulfovibrio spp.等菌属显著降低。结果提示,L. rhamnosus LV108发酵乳及混合乳酸菌发酵乳均能改善大鼠血脂水平并恢复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菌群构成。  相似文献   

9.
钟亮  朱红娟  余义博  曲家鹏 《草业科学》2021,38(8):1605-1614
对30只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分别灌喂艾美尔球虫(Eimeria)卵囊(2 × 106个·mL?1)、驱虫剂以及生理盐水(对照),测定艾美尔球虫对高原鼠兔食物摄入量、体重、粪便皮质醇浓度、静止代谢率以及探索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试验第5天时,艾美尔球虫卵囊数达到最大值,且灌喂艾美尔球虫组的艾美尔球虫卵囊数显著高于驱虫组和对照组 (P < 0.05);2)试验第18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与对照组高原鼠兔的食物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 > 0.05),但均显著低于驱虫组(P < 0.05);3)第8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和驱虫组高原鼠兔粪便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第18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和对照组高原鼠兔粪便皮质醇浓度、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驱虫组(P < 0.05);4)第5 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高原鼠兔探索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驱虫组(P < 0.05)。高原鼠兔感染艾美尔球虫后,其皮质醇浓度升高、静止代谢率降低、探索性减弱,降低了被捕食风险,增大了艾美尔球虫在高原鼠兔种群内的传播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应用艾美尔球虫作为潜在的高原鼠兔生物防治制剂以及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钟亮  朱红娟  余义博  曲家鹏 《草业科学》2022,38(8):1605-1614
对30只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分别灌喂艾美尔球虫(Eimeria)卵囊(2×106个·mL?1)、驱虫剂以及生理盐水(对照),测定艾美尔球虫对高原鼠兔食物摄入量、体重、粪便皮质醇浓度、静止代谢率以及探索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试验第5天时,艾美尔球虫卵囊数达到最大值,且灌喂艾美尔球虫组的艾美尔球虫卵囊数显著高于驱虫组和对照组(P<0.05);2)试验第18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与对照组高原鼠兔的食物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低于驱虫组(P<0.05);3)第8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和驱虫组高原鼠兔粪便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18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和对照组高原鼠兔粪便皮质醇浓度、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驱虫组(P<0.05);4)第5天时,灌喂艾美尔球虫组高原鼠兔探索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驱虫组(P<0.05).高原鼠兔感染艾美尔球虫后,其皮质醇浓度升高、静止代谢率降低、探索性减弱,降低了被捕食风险,增大了艾美尔球虫在高原鼠兔种群内的传播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应用艾美尔球虫作为潜在的高原鼠兔生物防治制剂以及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堵洞法设置高原鼠兔干扰区和非干扰区,然后在干扰区和非干扰区内利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青海湖流域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植物功能群多样性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干扰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丰富度指数与物种丰富度指数,降低了物种均匀度指数、莎草科功能群丰富度指数和禾草科功能群均匀度指数(P<0.05)。干扰区内物种均匀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和杂类草功能群丰富度指数随干扰强度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但禾草科功能群均匀度指数却呈显著降低趋势。虽然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植物群落总生物量,莎草科、禾草科和豆科功能群生物量(P<0.05),但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P<0.05)。干扰区随干扰程度增加,莎草科功能群和豆科功能群生物量逐渐降低,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逐渐增加,而禾草科功能群生物量则先增加后降低。鉴于高山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对高原鼠兔干扰的响应不一致,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之间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1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生境的改变,而植物繁殖分配是其适应环境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繁殖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高山嵩草总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生殖枝与营养枝比和根冠比(P<0.05),但降低了地上生物量(P<0.05)。高原鼠兔干扰区内,高山嵩草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随干扰强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态势,生殖枝与营养枝比呈先降低后增加态势,说明高原鼠兔干扰强度从低增加到适宜干扰强度阈值的过程中,高山嵩草将更多资源分配给营养生长,以进行种群扩张,而当干扰强度超过适宜干扰阈值时,高山嵩草将资源更多的分配给生殖生长,以保证基因延续和种群存活。  相似文献   

13.
探究断乳康对断奶仔兔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近断奶仔兔1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饮清水,试验组饮水中加入断乳康。结果显示,试验组可显著提高断奶仔兔生长性能,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有效促进肠道乳酸菌定植,抑制大肠杆菌繁殖,且增加盲肠sIgA含量,提高机体抗病力。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多样性指数、表层土壤容重(P<0.05);2)随干扰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和土壤紧实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为375~735个/hm2时达到最高;3)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禾本科和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各植被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其中,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高原鼠兔的干扰显著改变了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适度的高原鼠兔干扰不仅增加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还改善了土壤条件,而高强度的鼠兔干扰降低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益生菌剂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选择60头7.5 kg左右的"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原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将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基础日粮+0.1%益生菌剂,检测各组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菌群等。试验结果表明,益生菌制剂能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促进仔猪的生长;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是仔猪肠道非常住菌群(过路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为常住菌群;益生菌剂能极显著减少仔猪肠道的好氧菌(P<0.01),极显著增加仔猪肠道的厌氧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P<0.01),显著降低仔猪肠道的产气荚膜梭菌(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剂能有效改善仔猪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6.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干扰会引起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本研究分析了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山嵩草草甸土壤主要养分的影响,并同步分析了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与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干扰显著增加了土壤0-20cm土层有机碳、全氮、全磷、铵态氮、硝态氮含量(P0.01),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随着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和总洞口密度增加,土壤0-20cm土层全效养分(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而速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说明高原鼠兔总洞口密度和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一致,因此当分析高原鼠兔干扰程度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趋势时,可采用总洞口密度代替有效洞口密度。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抑菌效果以及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pH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打孔法证实复合益生菌对被试5株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共培养法证实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抑制大肠杆菌BLCC8-0102(O78)增殖;选择48头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复合益生菌,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耗料增重比、腹泻率显著降低,胃、十二指肠、空肠内容物pH显著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乳酸菌活菌数显著升高。综上,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改善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肠道pH。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 ♀,7 ♂)和高原鼢鼠(9♀,6 ♂)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动物胃肠道形态在种内性别间差异表现为雄性高原鼠兔小肠长度、盲肠鲜重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高原鼢鼠小肠和盲肠长度、大肠鲜重及胃和大肠净鲜重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种间水平上,高原鼠兔小肠和盲肠长度、盲肠净鲜重显著大于高原鼢鼠(P<0.05),而其胃和大肠长度、大肠鲜重显著小于高原鼢鼠(P<0.05)。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前肠和后肠因其种间能量需求和食性的不同存在代偿性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均通过改变小肠长度来适应性别间差异化的能量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粪菌移植(FMT)为代表的外源性微生物移植技术作为非标准化治疗方案被广泛用于治疗人类肠道疾病。基于不同动物上的研究表明,利用FMT干预或重建肠道菌群以解决与肠道微生物失调相关的畜禽生产、健康等问题是切实可行的。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上开展的FMT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研究中FMT在重塑和改善肠道菌群的效果与差异之处,探讨了在猪上实施FMT需要注意的事项,以期为建立更标准、更安全的FMT技术体系及促进养猪生产上的FMT规范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禄  李广 《草业科学》2015,32(5):816-82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及放牧地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影响,以改变目前人们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传统认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对放牧地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致灾密度和家畜数量及放牧方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放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