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SARS某定点收治医院空气中的SARS病毒污染情况及SARS病毒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特性。方法 采用FA-2型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病房区及病房阳台连续采样。将采集到的空气样本洗脱后分别采用细胞分离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并对细胞分离阳性者作进一步的系列分析鉴定。结果 SARS患者某定点收治医院病房区及阳台空气样本中均有部分PCR结果阳性,SARS阳性率病房区为29%,阳台为20%;其中一份样品中分离出活性病原体,并稳定传代;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阳性,RT-PCR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该病原体与已知SARS-CoV的同源性在98%以上。结论 SARS急性期后期与恢复期早期的患者仍然从呼吸道排毒,病毒在距传染源周围1m之内的空气中具有感染活性,在此范围之内存在气溶胶传播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3,他引:1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某综合性医院3~4月份收治和医院感染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 (1)流行病学特点:时间分布在3月中旬和下旬有两个发病高峰,地理分布:发病病例主要集中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人群分布:住院患者多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而受染的医护人员以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为主;(2)输人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传染的住院者和医护人员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2批传染源;(3)研究发现近距离空气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4)控制隔离传染源、加强病区通风换气和定时消毒、关闭空调新风系统、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等各项措施采取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该院医护人员的受染方式前期以医院内传染为主,后期以门急诊窗口岗位受染较为突出,通过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SARS医院感染是可控可防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试验验证以确保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站"华龙一号"堆型烟囱气态流出物取样系统(采用单嘴取样头设计)充分满足取样代表性要求。方法 本文基于美国国家标准ANSI/HPS N13.1-1999要求,建造了"华龙一号"反应堆烟囱1:5的比例模型,在比例模型上完成了3个不同标高取样截面的平均气旋角、气体流速分布、示踪气体分布、示踪气溶胶分布验证试验,并在福清核电站1、2号机组的烟囱上开展了气旋角、气体流速、示踪气体浓度分布的验证试验。结果 在"华龙一号"比例模型烟囱三个预选取样截面(Q1、Q2、Q3)中心2/3区域内,在两种设计通风工况下,气体流速分布变异系数(COV)≤ 1.1%,所有测点最大气旋角为11.38°,示踪气体分布浓度分布COV ≤ 4.4%,示踪气溶胶浓度分布COV ≤ 4.7%;在实际烟囱预选取样截面中心2/3面积内气体流速分布COV ≤ 8.4%,所有测点气旋角平均绝对值为11.3°(且最大值<20°),并且由DVN碘排风、DVN正常排风系统注入示踪气体时,测量截面上示踪气体浓度分布COV分别为2.2%、1.3%。结论 "华龙一号"模型烟囱和实际烟囱的所有测试指标,全部符合ANSI/HPS N13.1-1999标准对于取样截面上污染物混合均匀性的要求,即可以采用单点取样方式来设计"华龙一号"烟囱气态流出物取样系统。  相似文献   

5.
空气监测及其消毒方法是保证空气达标的重要步骤,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常规工作。国内外调查均表明,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疾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病房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感染密切相关犤1犦。SARS的流行,使医院空气消毒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6.
如何正确使用ⅡA2生物安全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Ⅱ级A2型生物安全柜是通过一个内置风机,将实验室空气以0.38m/s的速率吸入安全柜,通过HEPA过滤器后向下,在距工作台面6~18em处分开,一半通过前面排风格栅,另一半通过后面的排风格栅。所有实验中产生的气溶胶或液滴均被向下气流带走。气流经排出通道到达安全柜顶部的2个HEPA滤器之间,约70%的气体经供风HEPA过滤器重新返回柜内操作区域被再利用,其余30%的气体经排风过滤器后被排到实验室再反复利用或通过建筑物的排风系统排到外界。适用于接触2—3级危险等级病原体的操作、细胞和组织培养。特点是进入安全柜的空气先经HEPA过滤,保证覆盖台面上的空气是无菌的,不仅提供个人防护,也保护样品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7.
医院SARS重症监护病区空气传播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SARS重症监护(ICU)病区患者及周围空气等进行研究,为SARS的传播途径提供帮助和证据支持.方法用日本产安德森空气采样器对SARSICU病区重复2次,对5个病房的空气和病区空调的过滤网、冷凝水取样,分别用RT-PCR和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检测.结果SARSICU病房空气样本中查出SARS病毒,并发现病毒既存在大的生物颗粒上,也存在较小的生物颗粒和病房外空调机过滤网上,表明在ICU病区SARS病毒可能存在近距离飞沫,也存在小的气溶胶的生物颗粒上,随空气在一定范围、一定的时间内传播.结论在SARSICU病房、病区空气中可能存在SARS病毒,所以加强病区的空气通风与ICU医务人员的呼吸道、黏膜等个人防护是防止SARS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为医院有效防治气源感染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3所医院的大厅、ICU及普通外科病房的室内空气。同时采集医院外上风空气作为对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在不同采样点的浓度及其气溶胶粒径分布。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总浓度及可吸入浓度均在大厅中最高,分别为166.08 cfu/m3及102.47 cfu/m3,其他依次为病房、ICU及室外;MRSA气溶胶总浓度与可吸入浓度均在ICU中最高,分别为63.60 cfu/m3和28.27 cfu/m3,其次为大厅、普通外科病房及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浓度室内外比值均超过1.0。总体上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分布在采样器第三~六级,粒子直径≤4.7μm)占54.80%;医院内MRSA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占54.95%。结论医院空气中存在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污染,50%以上的气溶胶粒子≤4.7μm,构成下呼吸道感染威胁,应加强对医院空气中致病菌的监测及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4月 5~ 2 0日 ,北京市某大学的家属楼出现了16例诊断为SARS的患者 ,其中首例患者A发病与到某医院就诊有关 ,其余 15例与SARS患者有明确接触史而被感染的有 8例 (简称Y类病例 ) ,其他 7例SARS患者 (简称W类病例 ) ,自诉未接触过SARS病例 ,发病前 14天也未到医院就诊。我们对W类病例的发病原因进行了专题调查。该楼共 16层 ,每层 8户 ,每户的卫生间和厨房分别有 2个污水口 ,分别流入 2个污水管道。不同楼层同一室号的住户共同使用同一个卫生间和厨房的污水管道 ,不同室号的住户使用的污水管道不同。居民家中的卫生间地漏长…  相似文献   

10.
SARS流行期间空调及通风系统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流行期间空调系统的安全使用方法及如何利用现有的通风系统形成隔离病房内负压,有效控制SARS感染的传播。方法 对北京市6所SARS定点收治医院和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空调及排风系统进行实地调研。结果 调查的9所医院空调系统均可以使用;利用现有通风条件可以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应用排风系统可以形成隔离病房内负压,但不能有效控制空气流向。结论 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和分体式房间空调系统可以安全使用,隔离病房内通风系统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形成有效负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防止SARS在医院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1)病区独立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分开,且安装有大功率排风扇。(2)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岗前培训。有严格的一整套病区医护人员的防护程序。(3)合理分工,思想工作和预防措施。结果 在我院参加救治SARS病人的223名医护人员,以及加上后勤保障人员、职能科室人员等所有到传染病医院参加抗击SARS的工作人员共365人无一人感染。结论 以上措施完全可以防止SARS在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我院SARS防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通过总结我院的SARS防治工作,探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医院实施的具体办法。方法 自2003年3月2日~6月24日我院累计收治110名SARS疑似或确诊病例,发生SARS医院感染30例;应对疫情的主要做法是:及时正确处置首次疫情,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建立健全制度,完善预防监控体系和机制,按传染病的3个环节科学防治,发挥专家和技术优势,确保医疗保健工作正常运转。结果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自2003年4月19日以来,全院工作人员实现了零感染,无SARS医院感染发生;当北京SARS疫情高峰到来时,我院已做好应急机制构建、人员防护措施到位,做到防疫医疗两手抓。结论 综合性医院应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应突出疾病控制职能;赋予“三基三严”训练以新的要求和内涵;切实做好应急救治场所及防护设施的建设和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13.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an index patient in Hong Kong in February 2003, SARS outbreaks occurred rapidly in hospitals and spread to the community. The aim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riage policy and risk-stratified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preventing nosocomial SARS infection among paediatric healthcare workers (HCWs) at the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a general hospital to which children with SARS are referred in Hong Kong. The acute paediatric wards were stratified into three areas: (1) ultra high-risk area, (2) high-risk area and (3) moderate-risk area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isk levels of nosocomial SARS transmis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of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was guided by this risk stratification strategy. Between 13 March and 23 June, 38 patients with probable and suspected SARS, 90 patients with non-SARS pneumonia, and 510 patients without pneumonia were admitted into our unit. All probable SARS cases were isolated in negative-pressure rooms. Twenty-six HCWs worked in the ultra high-risk area caring for SARS patients and 88 HCWs managed non-SARS patients in other ward areas. None of the HCWs developed clinical features suggestive of SARS.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nosocomial spread of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to other patients or visitors during this period. In conclusion, stringent infection control precautions, appropriate triage and prompt isolation of potential SARS patient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a lack of nosocomial spread and HCW acquisition of SARS in our unit.  相似文献   

14.
SARS病区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和总结SARS流行期间,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建立规范隔离病区、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规范消毒方法、采取严格患者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等综合控制医院感染措施。结果 避免了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针对SARS传播特点,制定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对控制SARS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期间,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建立规范隔离病区,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和规范消毒方法,采取严格病人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医护人员防护等综合控制医院感染措施。结果避免了SARS在医院内的传播,有效预防了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的交叉感染。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针对SARS的传播特点,制定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对控制SARS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We conducted an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a nosocomial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to clarify the dynamics of SARS transmission, the magnitude of the SARS outbreak, and the impact of the outbreak on the community. METHODS: We identified all potential cases of nosocomially acquired SARS, linked them to the most likely infection source, and described the hospital containment measures. SETTING: A 2,300-bed medical center in Kaohsiung, Taiwan. RESULTS: A total of 55 cases of SARS were identified, and 227 hospital workers were quarantined. The index patient and neighboring patients were isolated. A chest physician team reviewed medical charts and chest radiographs and monitored the development of SARS in patients staying in the ward. The presence of underlying lung disease and immunocompromise in some patients made the diagnosis of SARS difficult. Some cases of SARS were diagnosed after the patients had died. Medical personnel were infected only if they cared for patients with unrecognized SARS, and caretaker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ransmission of SARS to family members. As the number of cases of nosocomial SARS increased, the hospital closed the affected ward and expedited construction of negative-pressure rooms on other vacated floors for patient cohorting, and the last case in the hospital was identified 1 week later. CONCLUSIONS: Timely recognition of SARS is extremely important. However, given the limitations of SARS testing, possible loss of epidemic links, and the nonspecific clinical presentation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cohorts of persons with low, medium, and high likelihoods of SARS acquisition. Rapid closure of affected wards may minimize the impact on hospital operations. Establishment of hospitals dedicated to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ARS might minimize the impact of the disease in future epidemi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广州市医务人员传染性生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为医疗卫生单位开展SARS收治及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医务人员SARS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定性生研究方法对医院SARS流行影响因素、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广州市医务人员首例SARS患发病时间为2003年1月13日,截止5月5日共有29家医疗卫生单位报告医护人员发病280例,占全市总病例数的26.07%。医务人员发病高峰在2月上、中旬,共有167例,占医务人员发病总数的59.64%,呈明显聚集性。4月后病例为零星散发。病例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前开始收治SARS患(对SARS尚缺乏认识的时期)的6家医院,占总病例数的73.2%(2c15/280)。调查180例医务人员SARS患中92.22%直接参与过SARS患的救治工作。采取定点收治患、加强医院病区通风、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人防护等综合措施后,2月下旬开始,医务人员的新发SARS病例明显减少。结论 控制SARS在医务人员中流行的关键措施是:(1)要对出现SARS症状的患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并隔离患;(2)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3)收治区要合理布局,严格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4)加强病区通风换气;(5)严格按照有关指引做好污染物、空气及环境的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超级传播的传染性及其造成SARS医院内传播的情况。方法 调查2003年3月22日至4月15日江门市某医院1例SARS病例及其导致院内传播的其他SARS病例。对SARS病例住院病历、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首例SARS病例于3月22日入院,4月1日确诊为SARS,4月2日死亡。4月2~15日该医院除了首例SARS病例外共报告SARS病例22例。除最后1例患在首例患死亡后第七天才进入曾诊治过该患的肾内科外,其余21例SARS患均与首例患有明确接触史。对4月2~13日发病的21例患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为4月3~7日,占病例总数的71.43%(15/21);19例患均为诊治首例患的肾内科的医护人员,该科室罹患率为59.38%(19/32),另2例分别为同时在肾内科住院的患及陪护;估算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6d;对其中的11例病例进行血清SARS抗体.测定和PCR检测,结果均为单项或两项检验结果阳性。结论 证实是一起医院内传播的SARS流行;引起传播的关键原因是首例病例表现“不典型性”,医护人员欠缺防护,SARS病毒传染性强以及病区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采取病区改造、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等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尤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可以阻断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