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更加科学的优选采区接续方案,根据影响采区接续的主要因素,选取了生产剥采比稳定性与大小、累计剥采比、内排空间、采区协调性和运输功5个指标建立了露天矿采区接续优选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采区接续优选模型。针对霍林河露天煤矿采区划分特点,提出了采区接续方案并采用Delphi-TOPSIS模型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佳采区接续转向方案并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3,(12):172-175
根据黑岱沟露天矿采区转向期间生产要求,通过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核算,提出了保证产能接续和设备效率发挥的建议。通过黑岱沟露天矿各环节能力核算,确定矿自营采煤能力32.73 Mt/a,满足生产要求;剥离能力133.00 Mm3/a,可满足转向期间首采区靠帮和二采区配剥要求。进入二采区开采后剥采比显著增大,建议充分利用设备更新阶段的生产能力叠加效应和增加外委工程量,满足初期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使矿山开采达到最优的经济效益,需结合矿田煤层赋存情况、地形条件以及其他开采条件确定矿山合理的开采规模。以木里四井田煤矿为工程背景,将可采煤量、首采区平均剥采比、可达到产量、外排运距、内排运距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探究。通过拉沟长度、开拓延深计算,结合该矿开采工艺、设备、安全作业长度等方面的分析,并经可投入的生产设备数量校核,最终确定在拉沟长度为1.5 km,开采规模为2.0 Mt/a时方案最优;此时综合吨煤剥离运距最短,剥采比较低,能够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探索露天矿采区转向方式在倾斜煤层赋存露天矿中的应用,论文以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煤矿为工程案例,结合南露天煤矿具体煤层赋存条件,综合考虑生产剥采比、综合运距、内排时间、平均工作线长度等因素,设计提出了四种首采一区过渡到首采二区的转向方案,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方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缩短了采区转向过渡时间,保证了产量接续,提前释放了内排空间,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首采区目前采剥工程的发展和煤炭市场影响,为了降低近3年生产剥采比,根据首采区生产现状列出不同工作线推进方式,得到对应推进方式下的生产剥采比情况,从实际生产开拓与开采角度对其进行了比选,并对整个首采区生产剥采比进行均衡。  相似文献   

6.
埠村煤矿生产能力1.3Mt/a.9110工作面为该矿三井西区九层煤首采区的首采工作面,工作面斜长40m,采长35m,条带开采.  相似文献   

7.
基于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过断层遇到的底板急剧下降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整理现场数据,建立设备实动率和设备能力的回归模型,提出露天煤矿过断层的开采方式,以过断层期间生产剥采比最小为原则、生产能力接续为目标,确定过断层期间的生产能力接续方案及接续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过F_(61)断层期间为保证各年采煤计划产量要求组合台阶开采方案,初期剥采比较小,通过提高采煤台阶工作帮帮坡角,实现超前降深,保证了产量接续,平稳了过断层期间的生产剥采比;超前剥离方案,初期剥采比较大,影响露天矿初期经济效益,虽然后期剥采比小,但前期经济效益差,同时,超前剥离方案下,4煤所占比重大,煤质差。因此,采用组合台阶开采方案过渡断层。  相似文献   

8.
针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抛掷爆破—拉斗铲剥离工艺及生产能力高位运行的现状,为了解决现条件下9号煤无法采出的问题,提出了单铲逐层倒堆和追踪式变采宽开采两种可行方案,并分析了两种开采方案对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铲逐层倒堆使设备效率降低,生产能力最高能达到24.46Mt/a;追踪式变采宽方案能达到的生产能力为28Mt/a左右,且当6号煤端帮到界后在端帮处舍弃长度为160m的9号煤时生产能力可达到30Mt/a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平朔东露天矿首采区采用由东向西推进,目前4#煤工作线剩余推进长度2200 m,按照年推进距离350 m计算,6年后将完成首采区西帮靠界;为统筹解决首采区向二采区过渡期间剥采比如何确定、新原煤运输系统何时投用、土场空间是否足够、运输系统如何布置等问题,采用3Dmine软件和露天开采程序理论对采空区过渡区生产接续问题开展研...  相似文献   

10.
开采大型和特大型近水平及缓倾斜露天矿时,采剥工程主要以平面范围内的推进为主,对于平面尺寸达到十几甚至几十平方公里的露天矿田而言,受限于产量规模、开采强度、主要采运设备的有效工作范围及征地制度和方式等因素,需要在矿田范围内采用分区开采。分区开采必然会产生采区划分问题,而工作线长度恰恰是采区划分的基础和依据,合理的工作线长度与基建工程量、重复剥离次数、运距、生产剥采比及直接生产成本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优化大唐东二号露天矿合理工作线长度,确定首采区的开采境界,有利于露天矿的发展及合理规模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露天采矿技术》2021,36(1):106-108
以南露天煤矿首采一区向首采二区转向期间剥采工程为例,提出以最小作业参数配采同时以恒定剥离能力完成配剥的开采方案,定量分析了配合开采方案的合理性,并结合南露天煤矿转向期3年生产规划设计再次论证两采区配合剥采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元宝山露天矿的合理工作线长度,采用理论分析方法进行了工作线长度设计,针对元宝山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实际,考虑元宝山露天煤矿年生产能力由8.00 Mt/a核增至12.00 Mt/a的工程背景,进行了正常推进时期合理采煤工作线长度、正常推进时期合理剥离工作线长度和产能规模及技术可行确定合理工作线长度的计算,并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工作线长度。研究结果表明:工作线长度410 m为最优工作线长度,可确保煤矿企业的设计生产的产量规模和控制较低的工程建设费用。  相似文献   

13.
大型露天煤矿在开采境界内常会遇到发育范围、发育程度不同的断层构造。为了对露天煤矿工作帮过断层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分析了采剥工作线与断层走向相对位置不同时工作帮过断层方式及工作线长度变化情况,确定了断层影响区域煤炭资源回收原则,阐述了工作线与断层走向相交时工作帮推进过程中生产剥采比变化的影响因素。依据露天开采基本原理,建立了工作帮相交断层走向布置工程模型,论述了工作线的组成并给出工作线长度计算方法。构建了以工作线布置方向、工作帮推进方向为轴的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了各工程模型的断面剥离量和原煤量,确定了采煤工作线长度、工作线与断层走向夹角、工作帮推进距离和生产剥采比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手段分析生产剥采比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采剥工作线与断层走向正交时初始生产剥采比与断层下降盘工作线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作帮斜交断层走向推进时,初始生产剥采比与断层上升盘工作线长度、工作线与断层走向夹角呈负相关关系,且工作线与断层走向夹角越小,生产剥采比变化越剧烈。给出了露天煤矿工作帮过断层参数优化原则,提出了利用计算机程序循环判断确定参数的方法。以胜利西二号煤矿为工程背景,将上述优化原则及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倾斜煤层露天矿在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剥采比、尽快实现剥离物内排、节约运营成本,开采方式由纵采转变为横采。目前针对露天矿采区宽度的确定多采用经济合理或技术可行的方式,这2种方式各有利弊,难以合理优化露天矿采区宽度。为对采用横采内排开采程序露天矿的采区宽度进行优化,提出了一种横采内排采区宽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露天开采原理,建立了倾斜煤层露天矿横采内排模型;分析了横采采区宽度与平均剥采比的关系与变化规律;探讨了剥离运输成本对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影响以及横采采区宽度与剥离内排运距的关系。通过建立剥离运输成本与运距之间的联系,间接地确定了横采采区宽度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关系与变化规律。在规定了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分析横采采区宽度与露天矿年推进度的关系。通过以上方法确定经济合理的最大横采采区宽度,满足技术可行的最小横采采区宽度,并给出采区宽度优化原则。将此方法及确定原则应用于准东露天煤矿,对采用不同横采采区宽度时露天矿的平均剥采比、经济合理剥采比、年推进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采区宽度为1.0 km,平均剥采比为1.89 m~3/t,经济合理剥采比为2.11 m~3/t,保证了矿山生产能力、提高了露天矿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煤炭工程》2021,53(9)
为探索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最优的采区过渡方式,以胜利一号露天煤矿生产现状为前提,结合经典模型公式确定了各采区合理的工作线长度,并依据露天矿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提出了3种采区过渡方案。方案研究过程中,通过模拟转向过渡开采过程的4个典型时期工程位置,从内排时间、外排量、二次剥离量等因素导致的生产经济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扇形转向为最优,能够在保证产量接续的同时最大化释放内排空间,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某露天矿为例,对各个采区接续方案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重新拉沟过渡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转向过渡期间剥采比、过渡时间、过渡期间剥离物综合运距等技术要素,确定最佳采区接续位置,为类似露天矿采区接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洪 《煤炭工程》2006,(9):10-12
论文叙述了伊敏一号露天煤矿二采区开采即将终了,为保证生产接续,向三采区过渡时,工作线“扇形”与“平行”转向过渡方案比选,优选出伊敏一号露天煤矿采区过渡工作线扇形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剖析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设计方案,说明了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煤矿在确定首采区及拉沟位置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条件;选择工艺时,不同条件下的采剥对象应采用不同的开采工艺。同时也再次说明综合开采工艺,是我国露天煤矿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铁厂沟露天煤矿急倾斜复合煤层,采用沿走向推进横向采剥的开采方案,将产生采煤波动性大、可采储量不足、接续困难、横切煤层回采率低、难以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并存在混矸大、煤质差等问题。根源在于切层开采和采煤工作线过短,逐提出了两个新的方案,他们都能克服上述问题。相比之下条带开采方案较为科学和优越,是一个对急倾斜煤层具有普遍意义的开采方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 BHP 公司所属的纽曼山(Mt.Newman)铁矿惠尔巴克山(Mt.Whale-back)采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矿之一。矿石生产能力3500万 t/a,采剥总量近1亿t/a。纽曼山铁矿开采工艺与我国矿山无多大差异,也是由穿孔、爆破、铲装、运输、排土等环节构成。其突出特点是由盈利原则带来开采顺序、采场布置、开拓运输上的极大灵活性。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首采有利部位,逐步扩大开采规模;二是分期陡帮开采,降低前期剥采比;三是分散的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