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东伟  蓝华英  房静  陈克  冯强  贠潇 《广州化工》2023,(22):123-125+142
药物合成实训是培养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药物合成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本课题组将药物合成岗、技能大赛规程及职业资格证书融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下药物合成实训一体化教学体系。即通过药物合成3D仿真、合成技能操作、合成综合实训三大阶梯化模块设置,注重实训前预习、实训中核心技能重点训练、实训后总结反馈三个教学环节,完善药物合成实训教学考核体系,促进学生技能水平和专业内涵建设有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化学基础课,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环保等领域。对接岗位标准、职业标准、竞赛规范,构建"岗、课、证、赛"一体化的《分析化学》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实践教学从"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变,探索"课岗对接、课证相融、赛教融合、证赛融通"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雪莹 《云南化工》2023,(6):195-199
为更好的提高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落实三教改革,从课程建设的意义出发,精准定位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结合校企合作单位调研情况,重新进行课程设计,整合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资源建设,改变考核评价方式,建设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可为其他同类课程的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房静  赵晶  蓝华英  陈克 《云南化工》2022,(7):161-163
产教融合是有效推进“三教”改革的重要途径,从而提升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育人质量。依托产教融合的背景优势,对深化教师、教法、教材“三教”改革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一是构建校企“双向双融通”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师生实践能力。二是基于行业标准、大赛规程及“1+X证书”制度,开展课程体系整合重构。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职专业类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以“水利工程造价”课程为例,运用“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育人理念,从“课程—专业—行业—国家”四个层次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从组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等三方面入手,构建“三化、三段、三融”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形成“精算量善计价懂管理,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才”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高职专业类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基础,依托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导师开发了《煤化工装备操作与维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旨在开发高质量课程资源,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团队以培养操作与维护职业技术能力为目标,坚持“岗位上做什么,课程就讲什么、技能就练什么”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知行合一、理实一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创新“4精神+2教育”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等,使学生(员工)收获了专业知识、提升了技能水平、具备了一定职业素质,掌握了专业核心能力,思想政治水平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化工设计通讯》2020,(1):150-151
依据职业标准,从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考核、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等方面对制定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课程定位和设计要遵循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目标;课程目标与内容要对接职业标准,融入岗位技能,针对岗位实际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取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等;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同时以课证融通、课赛结合等方式对课程成绩进行互认;实施保障条件需注重"互联网+教学"信息化手段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丽娟  王颖  亓伟 《广东化工》2014,41(22):187+191
双证融通旨在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按照双证融通的思路,应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为依据设置课程标准,探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相似文献   

9.
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对接的关键是实施“课证融通”。我们以药学专业“药品调剂技术”课程为例,分析药品调剂技术课程课证融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实施考核多样化、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内容与日常教学更好的相互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化工行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高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构建基于OBE—成果导向的高职化工专业课程体系,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实现知识逻辑体系向技术技能逻辑体系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从专业建设层面和学生培养层面入手,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现代化工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当前高职视光专业类教材的不适应性问题愈加凸显,基于此,眼视光技术专业群以“岗课赛证创”育人模式为路径,以助力“三全”育人、辐射大众的爱眼科普教育为目标,打造标准引领、资源支撑的“育训普”眼视光领域教材体系,服务人才培养和全民视觉健康。  相似文献   

12.
杨春  严丽  吕霞 《广州化工》2015,43(3):202-203,211
作为高职中药及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设置中的专业平台课之一,中药化学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改善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构建服务于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微课程体系,以本课程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为依托,形成一个条理清楚,易于搜索的共享资源系统,充分发挥微课在中药化学课程中的教学补充和延伸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需求,发现中职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存在课程设置和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通过改进中职眼视光与配镜专业的“课岗”融通途径,发现增加实践环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进最新技术和工具可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适应新时代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4.
工科院校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运兰  朱宝忠 《广州化工》2011,39(14):149-151
工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解和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基础技能、业务技能、综合技能等三种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存的问题,提出构建包含: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新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新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新型实践教学的监控体系和新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子体系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对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提出建立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与结构、实施办法,旨在构建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学习创造力与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提出了针对自动化专业的"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使学生掌握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7.
对煤化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做了详尽的阐述。煤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将素质培养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煤化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后的课程体系做到了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后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参加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举措。探讨精细化工生产技术技能竞赛与精细化学品复配技术专业课之间的融合,具体分析了教学目的与竞赛目标、教学内容与竞赛项目、教学评价标准与竞赛考核标准的融合问题,以期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赛教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南通职业大学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办学特色,阐述了"一基础,三递进,多套餐"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过程。通过校企共同分析职业岗位能力,逐层递进,培养学生的三级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实现双证融通;建立了三级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0.
工程实践能力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与专业核心课,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展课程改革体系构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改革探索,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