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增长和城市最佳规模理论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该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有关城市增长的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城市最佳规模理论对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并通过中国西安城市发展状况实例的分析,得出了规划部门可以根据城市增长规模理论,统筹规划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的建设规模和位置、确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规模、对公共与民间资本的投向进行合理的规划的结论,并根据城市增长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提出了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用该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了城市运营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以及空间基础信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居民社区、智能交通等各个系统,据住建部消息,2013年公布的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中智慧管理与服务类项目数量最多,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类项目的总投资额最高。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照明等基础设施需求规模增长态势尤为明显。目前,一方面城市公共照明在我国照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础设施决定着城市的空间布局和人口承载能力,是城市规模的制约因素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政府如何根据基础设施的特点进行建设管理,发挥其最大效益,平衡城市规模和投入,需要有合适评估方法本文通过分析现状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特点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经济特性,介绍了基础设施和城市规模效益平衡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利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城市的日常运行。水泵闸作为水利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由于所处位置和管理的需要,往往与城市环境较为疏离,但在城市内是广泛分布的。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泵闸与城市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这部分位于城市内或城市边缘的水泵闸,有可能发展为承载居民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文章选取了深圳洋涌河水闸、浙江椒江南岸双闸桥驿和浙江湖州金茂田园牧歌水闸改造三个城市水泵闸公共化案例。这些案例突破了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单一功能的限制,通过对环境的回应和不同功能的复合,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城市公共生活的结合,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和创新。基于对这三个案例的分析,文章提出了一套从条件选址、实施策略到后期运营全流程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公共化策略,为未来城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但因财政困难往往阻碍了这项工作发展的步伐。针对这一问题,烟台市政府通过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坚持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多元参与,走出了一条由政府负责总体规划,消防部门具体协调,建设、城管、房地产开发等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子,从而使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实现了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记者:无论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城市这种大规模人口密集区均被视作传染病快速蔓延的传染源和疫区,以至出现据此控制城市规模的观点。请问今后是否需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石晓冬:城市规模与基础设施、城市产出分别呈次线性和超线性关系,城市人口规模每增加一倍,只需要增加0.85倍的基础设施,而产出却增加1.15倍。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明确城市增长和城市发展的定义,分析在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快速进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增长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讨论了一些"热点"问题。从城乡规划层面,提出要使城市增长更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关键是确定切合实际的城市定位和目标,启用人才,建立城市自主增长的积累机制、自觉投入的基础设施发展机制、城乡规划编制的组织创新机制、法制管理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城市发展的质量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大,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11月9日公布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城绩单”。刘志峰是在近日举行的2005城市可持续发展南宁国际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及其效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翟文华 《城乡建设》2000,(12):35-36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 ,城市的中心作用日益明显。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 ,及其对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促进作用与制约作用 ,开始重视研究如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问题。1 998年初 ,中央根据东南亚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主要是扩大内需、增加出口 ,适度地增加一些不至于造成重复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侧重于农田、水利、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高科技、住房等等。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确保 8%的增长速度 ,确保进口额有适度增长 ,确保人民币不贬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城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浙江台州滨海工业区块启动区的建设实践,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整合优化创新从地下综合管线、地上景观要素、设施建设与运营、基础设施建设的延伸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城市规模的互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承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其承载能力不但决定了城市空间的规模和尺度,也影响着人们对舒适生活的心理追求。因此,充分研究其承载力与城市规模的互相作用和影响,将有助于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未来给予相应的规划与控制,以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制度原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座理论大厦所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在其安放最初一块奠基石时,就已经决定了。城市研究今天所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对城市本质认识的不足。城市与非城市的差异,不在于其规模的大小、密度的变化;也不在于其分工的不同、产业的差异,而在于其公共产品的本质。城市是一系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集合。城市政府就是生产和提供这些公共产品的"企业"。同所有企业一样,城市政府的核心要素,就是其商业模式。不同商业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城市的成长路径。城市的制度原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很多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城市问题,拓展城市规划学科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一方面,为创造更好的城市投资环境,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水平,那么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提高到相当高的规模和完备的配套水平,为此就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加大,抑制国民经济过快增长的发展势头,促进国民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又开始逐步减少对基础设施领域的国有资金投入,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城市建设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 ,21世纪的城市在整个生态经济系统的地位将愈发凸现 ,如何面向21世纪已成为当今世界众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和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 ,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了城市人口骤增、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且已成为妨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痼疾。本文从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出发 ,探析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现状城市管线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地下管线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的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种类也越来  相似文献   

16.
从玉林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指挥部获悉,今年上半年,玉林市投入20.22亿元资金,加快城市基础项目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扩大了玉林的城市规模,完善了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的聚集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立起来,虽然为城市居民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也让城市的绿化用地变得紧张、交通变得堵塞,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因此,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我国城市急需对现有的城市公共基础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城市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本文基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理念,在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问题探究并给予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人们带来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唯唯 《城乡建设》2002,(12):43-44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同的“经营城市”的概念是指运用市场手段 ,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的资本 (如土地 )和人力作用资本 (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 )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 (如广场、街道的冠名权 )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 ,从中获取一定收益 ,再将这笔收益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项目中去 ,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新路子 ,促进城市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可以把一些城市资产由产品变为商品 ,由“事业”变成产业 ,通过产业化运作改善城市环境。一方面要实现产品 (服务 )商品化。城市基础设施及所生产的产品作为商品 ,无论从…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城市建设提出"城市双修"的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成为研究与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景观再生的视角,通过对上海市静安区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基础设施景观化的构建模式,研究如何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空间的有效利用,以产生新的开放空间,创造新的城市活动场所,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文章论述了立体空间叠加和水平空间拓展的不同模式,为目前城市更新中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低密度住宅与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十多年来,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总人口由1990年的1160多万人(含暂住人口)增加到2002年的1400多万人。城市建设规模空前增长.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