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眶部内上方肿瘤手术切口的改进空军天津医院眼科鲁顺鹊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宋国祥前言随着新技术在眼病诊断中的应用,特别是彩色多变勒超声影象学和CF对眼眶的检查,多数眶内肿瘤术对可能做出较为精确的定性、定位诊断。我们结合肿瘤仁身的组织结构,选择了有别于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球后肿瘤摘除手术设计怎样充分结构CT及B超检查情况来设计,使手术进路更方便,肿瘤易摘除,且损伤小,在没有并眶情况下肿瘤全部取出成功,并尽可能保存视力。方法:本组4例,5例经球结膜切口进入,9例经睑皮肤切口进入,无1例开眶,术中均完整取出肿瘤。结果:术后一月复查时有6眼视力同术前,7例较术前视力下降1-2行,1例术前视力0.6,术后视力0.1,术后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8例,眶内神经纤维瘤2例,混合瘤4例。结论:CT能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于术进路的选择,术中可能接触到组织及肿瘤性质的估计提供有力参考。因此,CT是眶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所显示的声像图为眼球和眶内容的二维切面图,对了解眶内病变更有帮助,因此,对于眶内肿瘤术前经CT及B超检查后设定一种方便的不开眶的手术进路,完整摘除肿瘤,对进行损伤小,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经额眶入路摘除眶尖肿瘤的疗效。方法 11例眶尖肿瘤,手术先由神经外科作经额部的4边形额肌骨瓣,然后沿前颅窝底取下眶顶骨板、切开骨膜入眶。随后由眼科医生进行眶内肿瘤摘除的操作,再由神经外科医生继续处理有颅眶沟通者的颅内部分并关闭切口。结果 11例中有9例显微镜下完整摘除肿瘤,2例部分摘除。术后视力无下降,术前9例视力下降者,术后7例有提高。眼球突出度平均降低1.5mm;眼球轻度下陷1例;术后发热1例。无1例发生与开颅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眼科与神经外科联台行经额眶入路眶尖肿瘤摘除术,可以满意地解决眶尖肿瘤难以暴露的问题,绝大多数良性肿瘤可完整摘除甚至是在显微镜下摘除,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眶内肿瘤摘除手术后患眼的视功能恢复状况。 方法:检测37例眼眶内良性肿瘤患者37只眼的术前及术后视力和视网膜光敏感度(retinal light sensitivity,RLS),对比其手术前后的变化。 结果:眶内肿瘤摘除手术后1个月.肿瘤相对应的局部RLS即有好转;术后半年,RLS基本恢复正常;89.2%的患眼视力较手术前有所提高。 结论:眶内肿瘤摘除手术后解除了肿瘤对眼球壁的压迫,除视神经萎缩等不可逆病理损害外,视力和RLS大多可以恢复。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45-247)  相似文献   

5.
摘除眶后部肿瘤的手术入路问题,在眼科手术中常有争议。本文介绍经眶顶入路切除眶后部肿瘤,不仅术野暴露清楚,且对肿瘤全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为切除眶内后部肿瘤提供了一条可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球后肿瘤摘除手术设计怎样充分结合CT及B超检查情况来设计,使手术进路更方便、肿瘤易摘除,且损伤小。在没有开眶情况下肿瘤全部取出成功,并尽可能保存视力。方法 本组14例,5例经球结膜切口进入,9例经睑皮肤切口进入,无1例开眶,术中均完整取出肿瘤。结果 术后一月复查时有6眼视力同术前,7例较术前视力下降1~2行,1例术前视力0.6,术后视力0.1。术后病理诊断:海绵状血管瘤8例,眶内神经纤维瘤2例,混合瘤4例。结论 CT能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手术进路的选择,术中可能接触到组织及肿瘤性质的估计提供有力参考。因此,CT是眶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B超所显示的声像图为眼球和眶内容的二维切面图,对了解眶内病变更有帮助。因此,对于眶内肿瘤术前经CT及B超检查后设定一种方便的不开眶的手术进路,完整摘除肿瘤,对患者损伤小,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滤过术后经角膜切口的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福军  徐格致 《眼科》1999,8(3):131-132
目的:介绍经角膜小切口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产观察。方法:对23例23只眼施行手术,上方角膜缘内1mm处,做6-7mm弦长切口,信封式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力分核娩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23只眼术后视力全 膜散光为1.13D;眼压术前术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角膜小切口治疗青光眼滤过后的白内障能取得良好效果面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吕名端 《眼科》1994,3(3):153-154
本文报告了五年中收治的30例儿童眶内肿瘤并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儿童眶内肿瘤中,男性较女性多见,良性肿瘤比恶性肿瘤多等结论与其他作者意见相同,但本组患儿平均发病年龄较大,由视网膜母细胞瘤散扩引起的较少。本文还报告了一些少见病例,并对儿童眶内肿瘤的术式选择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手术摘除是治疗眶肿瘤的主要方法。由于肿瘤的大小部位不同,术式颇多。我们采用外眦及穹窿结膜切开法,成功地摘除了33例眶内肿瘤,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82年9月至1991年7月,共收治40例眶内肿瘤,除7例用其他术式外,余33例均用外眦及穹窿结膜切开法,其中泪腺肿瘤16例、皮样囊肿3例、血管瘤6例、炎性假  相似文献   

10.
外侧开眶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Xiao L  Lu X  Tao H  Wu H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7):I007-002
目的:观察外侧开眶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标准外侧开眶、改良外侧开眶及外侧结合内侧开眶3种术式对武警总医院眼科1999年7月至2001年4月球后肌锥内及泪腺区肿瘤患者70例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标准外侧开眶术切除视神经及视神经下方肿瘤38例;改良外侧开眶术切除视神经上方及泪腺区肿瘤28例(包括眶上、下缘的切除);外侧结合内侧开眶术切除视神经周围广泛肿瘤4例。术中全切肿瘤63例,3例行眼眶减压,3例血管畸形大部切除,1例眶尖海绵状血管瘤部分切除;眼球突出度:术后残余2mm眼球突出者3例,均为血管畸形。眼球内陷2-3mm者7例,均为体积较大肿瘤切除后所致,如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及泪腺肿瘤等。视力提高>2行者31例,视力下降或丧失者6例,无变化者24例,失访9例未记录。眼球运动永久性障碍者7例,上睑下垂者2例。结论:应根据眼眶肿瘤的性质、位置及范围采取不同术式的外侧开眶术,包括眶上、下缘的骨瓣切除使术野扩大,并可明显提高眶内上和眶外上深部和眶尖肿瘤切除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经颅眶内肿瘤切除术后护理解放军一0五医院眼科(合肥市230031)蒋丽萍,高凤英眶内肿瘤位于球后者,常规经眶上,眶下或颞侧切口切除较困难,我院自1987年至1995年对15例眶内肿瘤施行经颅摘除术,效果满意,其术后护理亦有其特殊性,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改进颅额径开眶术摘除眶内肿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颅额径开眶术摘除眶内肿瘤的临床探讨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眼科任大元,郑宝秀,孙彦利目前,国内学者对颅额径开眶摘除眶内肿瘤,多持否定或慎重态度。我院对5例眶尖肿瘤采取此法,收到满意效果。就此探讨如下:一、一般资料,近三年来,我们选择眶尖肿瘤行此术式,共...  相似文献   

13.
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眶肿瘤摘除术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9例眶内肿瘤患者采用眶内侧进路摘除肿瘤。结果 手术摘除肿瘤经病理诊断,血管平滑肌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皮样囊肿2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至10年无复发。结论 对眶前部肿瘤,特别是位于肌锥内侧靠近眶内侧壁、眶尖有透明区、肿瘤与眼球粘连不明显者,进行眶内侧进路筛窦开放摘除肿瘤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外侧开眶肿瘤摘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侧开眶手术(即Kronlein-Berke改良法)是治疗眶内肿瘤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主要手术方法。文献上对外侧开眶肿瘤摘除手术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分析较少,本文就我院近十年来所做的68例外侧开眶肿瘤摘除手术病例进行了分析,特别对其术后并发症做了统计,...  相似文献   

15.
我院经手术治疗眼内肿瘤452例,其中颇眶沟通性肿瘤71例占总数15.71%.68例与神经外科联合手术摘除颅眶肿瘤;2例先行颅内肿瘤切除,一年后再行眶内肿瘤切除.一例行额征入路作颅内肿瘤切除加眶外侧切开行眶内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视神经胶质瘤28例,脑膜瘤23例.皮样囊肿5例,腺样囊性癌5例,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3例,血管瘤2例,眶顶骨化瘤、肉瘤各1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情况:本组病例男性39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2岁;病史1-3年;右侧33例.左侧38例.二、眼部检查:1视力:黑25例0.1-0317例0.4-0.620例0.7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眼眶内不同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OCH)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01/2021-08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CH的患者128例128眼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确定OCH在眼眶内的位置,以此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并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OCH发生于眼眶内的位置:肌锥内82眼,肌锥外46眼。根据肿瘤所在象限分类:外上象限24眼,外下象限38眼,内上象限28眼,内下象限12眼,中央区26眼。手术入路的选择:(1)肌锥内OCH:结膜入路53眼,外侧开眶入路22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5眼,皮肤入路1眼,鼻内镜经鼻入路1眼;(2)肌锥外OCH:皮肤入路29眼,结膜入路12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术后疗效:除1眼肿瘤残留外,其余127眼肿瘤均完整摘除。术后并发症:(1)眼球运动受限16眼,其中结膜入路11眼、外侧开眶入路4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1眼;(2)视力下降9眼:其中结膜入路3眼、外侧开眶入路6眼;(3)瞳孔散大9眼:其中结膜入路4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4)眶内出血3眼:均发生于结膜入路;(5)视力丧失2眼:结膜入路1眼、外侧开眶入路1眼;(6)上睑下垂2眼:结膜入路1眼、皮肤入路1眼;(7)肿瘤残留1眼:经外侧开眶入路的眶内多发肿瘤。

结论:术前应用影像学检查对OCH进行准确定位,根据不同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成功摘除肿瘤,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视神经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34例视神经胶质瘤病历,就影像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并对其中7例有颅内蔓延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对27例眶内视神经胶质瘤病人,26例行外侧开眶术,1例前路开眶术,全部切除肿瘤。7例颅内蔓延者,5例行外侧开眶术,1例颅眶分次手术,1例因双眼患病而放弃,随访9~11年眶内肿瘤无复发,颅内肿瘤无进展,对侧眼视功能无继续受损。结果提示,视神经胶质瘤预后较好,颅内蔓延者可先行眶内肿瘤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或结合放射及r-刀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眼眶手术1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开眶手术的种类,手术进路,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总结我院1986-1998年间十种常见的开眶手术1302例。结果:全部病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340例。静脉性血管瘤204例。静脉曲张106例,视神经脑膜瘤96例,神经鞘瘤97例,视神经胶质瘤38例,(表)皮样囊肿135例。泪腺混合瘤83例,泪腺腺样囊性癌54例,炎性假瘤149例。手术方法包括前路开眶722例,外侧开眶553例,内外联合开眶7例,经额开眶7例,眼眶内容切除13例。术后6个月内出现眼外肌功能障碍355例,上睑下垂96例,瞳孔形状改变31例。结论:开眶手术的术式选择和手术进路设计非常重要。手术效果与病变的性质,位置、粘连情况。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正确术式的选择利于手术操作,减少并发症,术后肿瘤复发频度依次为炎性假瘤,神经源性肿瘤,泪腺肿瘤和血管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眼眶静脉性血管瘤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131例眼眶静脉性血管瘤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具有独特性,好发于青少年,多位于眶内上方且慢性生长,由于肿瘤内出血引起急性高眶压可致视力丧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眶内形状不规则的占位病变,肿瘤内多有钙化,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肿瘤内出血引志急性高眶压的病例要立即缓解眼眶压力避免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20.
冠状头皮瓣径路摘除眶内肿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眶中后部的球后肿瘤,由于手术不能达到肿瘤部位,造成摘除困难。采用横过头皮做冠状切口,头皮瓣向前暴露从上眶缘到颧弓的眶缘,这样整个手术野易于暴露,对累及眶尖和内侧壁、上眶部、邻近骨骼的广泛眼眶病变尤适合这一手术径路。此外,冠状头皮瓣术后较美观,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