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无锡地区人群中间隙性连接蛋白37 (connexin 37,CX 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 126例,87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CX37基因1019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1)两组人群中均存在CX 37基因1019C/T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升高(57.37%vs.42.05%,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在原发性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6% vs.66.70%,P<0.01).与Tr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OR=2.06,95% CI:1.68~2.52).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79.19%vs.69.05%,P<0.01;女性:81.75% vs.64.40%,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明显高于TT型(男性:OR=1.71,95%CI:1.28~2.27;女性:OR=2.48,95% CI:1.85~3.31).结论 CX37 C等位基因可能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nnexin40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北京地区110例研究对象进行两种Connexin4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其中孤立性房颤组50例,高血压房颤组18例,单纯高血压组12例,健康对照组30例。结果孤立性房颤、高血压房颇、单纯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Connexin40启动子区域—44位点(G→A)单核苷酸多态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存在分布差异显著(p〈0.05);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相比,在Connexin40启动子区域-44位点A基因型频率及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房颤组(p〈0.05);孤立性房颤、高血压房颤、单纯高血压与健康对照组之间Connexin40启动子区域(+71)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Connexin40基因多态性(-44G→A)与心房颤动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Connexin3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陕西汉族人群间隙连接蛋白37(Connexin 37,Cx37)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内切酶的方法检测了15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及117例对照者的Cx 37基因多态性。结果冠心病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0.25vs0.21),两组间3种基因型(TT、TC和CC)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在男性群体中,冠心病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0.254vs0.243),3种基因型(TT、TC和CC)分布在两组男性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汉族人群中存在Cx37基因多态性,其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4.
间隙连接蛋白37基因C1019T多态性和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间隙连接蛋白37(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技术分析10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心绞痛57例,心肌梗塞49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和38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异常者(对照组)的connexin37基因C1019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同时将冠心病组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在心肌梗塞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中,connexin37C1019T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在心肌梗塞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9.0%,30.6%,20.4%,在对照组中为15.8%,42.1%,42.1%,有明显差异(P=0.004);C等位基因(CC+CT)频率在两组中分别为(61.5%:40.7%,P=0.024)。在性别亚分组分析比较中,男性人群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心肌梗塞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56.0%:16.7%,P=0.0014,C等位基因频率:66.7%:40.0%,P=0.043),而女性心肌梗塞组中未发现上述明显差异。另外在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比较中也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皖北地区汉族男性的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与心肌梗塞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MKL1-184C>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河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彼此无血缘关系的23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164例排除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MKL1-184C>T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各研究组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MKL1-184C>T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5%∶11.3%,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之后,CT基因型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C基因型者的2.241倍(OR=2.241,95%CI:1.219~4.122),TT基因型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C基因型者的2.477倍(OR=2.477,95%CI:1.011~6.066),至少携带一个T等位基因者(CT或者TT型)患冠心病的风险是CC纯基因型者的2.308倍(OR=2.308,95%CI:1.354~3.936)。结论:MKL1的-184C>T单核苷酸多态性是中国河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一个重要位点,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河南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系多重危险因素与多基因障碍性疾病,研究表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易感性基因。为此,本文综述有关冠心病的主要基因多态性,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降解素-1、CD14单核细胞受体基因启动子、连接蛋白、G蛋白β亚单位及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冠心病系多重危险因素与多基因障碍性疾病,研究表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易感性基因.为此,本文综述有关冠心病的主要基因多态性,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降解素-1、CD14单核细胞受体基因启动子、连接蛋白、G蛋白β亚单位及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等.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1444C/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P)+1444C/T基因多态性与CRP水平及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提取128例CHD患者(至少1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和119例对照者的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RP+1444C/T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清超敏CRP(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CRP+1444C/T多态性,在冠心病组中基因型分布为:CC型89.1%,CT型10.9%,对照组分别为89.9%和10.1%。CH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清CRP水平在对照组不同基因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1444C/T基因多态性与正常人CRP水平高度相关,但未发现其与湖北汉族人群CH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77例病人,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42例)与非冠心病组(135例)。两组均行冠脉造影术,且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多态性检测。随后进行两组间基因检测阳性率的比较。结果冠心病组阳性率81.69%,非冠心病组阳性率65.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37基因I1297D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技术,对19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早发冠心病患者和21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分析连接蛋白37基因I1297D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连接蛋白37基因I1297D多态性在冠心病组以ID基因型为主,对照组以II基因型为主,两组中均以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为少见型。基因型(II型,ID型和DD型)分布频率在早发冠心病组分别为44.39%、47.45%和8.16%,在对照组分别为47.71%、44.04%和8.2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77)。等位基因分布在人群中以I等位基因为主,两组间分布频率相似(68.11%比69.72%,P=0.62,OR=0.93,95%可信区间为0.70~1.24);D等位基因携带者(ID DD)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5.61%和52.29%,与II纯合子相比,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0.50,OR=0.87,95%可信区间=0.58~1.30)。对心肌梗死患者分层分析显示,I1297D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89;χ2=0.13,P=0.72)。Logistic回归校正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后,I1297D多态性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接蛋白37基因I1297D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早发冠心病易感性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37(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及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分析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5例川崎病患儿和6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川崎病组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位点CC、TC、TT基因型分布和C、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411和0.003,P>0.05)。川崎病患者中合并CAL组与无CAL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χ2=0.633和0.438,P>0.05)。结论 Cx37基因C1019T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CAL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ABC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1,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62例冠心病患者和186名对照的ABCA1基因R219K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结果两组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对照组的RK和KK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CHD组(73.66%比56.17%,P<0.05),同样,对照组K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CHD组(48.66%比36.11%,P<0.01)。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和高血压等因素后,携带至少1个219K等位基因的个体显著减少患冠心病的危险(OR=0.38;95%CI=0.22-0.65)。结论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与中国温州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相关,其中K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三个关键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片长多态性方法对110例冠心病患者和80例健康人分别进行单基因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DD基因型(43.6%)及D等位基因频率(6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6.3%和44.4%,P<0.05);血管紧张素原基因TT基因型(66.4%)及T等位基因频率(78.6%)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2.5%和60.6%,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AA、AC基因型频率和A、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联合分析三个基因多态性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其OR为3.395,高于单基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型(OR为2.175)及血管紧张素原TT型(OR为2.669),低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型 血管紧张素原TT型(OR为6.098)。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与冠心病有关,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无关联。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DD型及血管紧张素原TT型者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与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冠心病与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的相关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了139例冠心病患者和168例正常对照者的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C/G多态性,并结合疾病临床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了其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572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组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相对于CC基因型,暴露于CG基因型、GG基因型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7(95%CI 0.86~2.20,P>0.05)和2.85(95%CI1.32~6.13,P<0.01),校正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GG基因型的相对危险度(95%CI 1.22~6.65, P<0.05)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但-572C/G多态性在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间以及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间的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白细胞介素6基因-572GG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DRB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病人为试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86名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直接测序法检测ADRB1基因型,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DRB1基因Ser49Gly位点等位基因模型(Ser与Gly)和显性基因模型(Ser/Ser与Ser/Gly+Gly/Gly)为冠心病的影响因素[OR=2.4,95%CI(1.3,5.1),P=0.008;OR=1.9,95%CI(1.1,3.4),P=0.012];Arg389Gly位点各基因模型与冠心病无相关性;试验组SYNTAX评分3个亚组间Ser49Gly位点多态性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RB1基因Ser49Gly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而与SYNTAX评分所示的冠心病病情轻重无关;基因Arg389Gly位点多态性与冠心病无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水平及其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45T/G和+276G/T 2个位点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195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HD组,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血浆APN浓度及APN 2个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2组比较,CHD组APN降低(P<0.05);CHD组SNP+45 T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SNP+276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APN水平下降,SNP+45 G等位基因可能为CHD的保护因素;SNP+276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H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