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煤层自燃引发火灾的情况,提出了灰色关联熵和突变级数法结合的矿井内因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了三级矿井内因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例,将该评价方法对贵州某矿进行了内因火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矿总突变隶属值为0.6325,危险等级为Ⅲ级(中等),而该矿影响煤自燃的客观条件较发育,控制较困难,可通过加强管理来预防煤层自燃的发生,评价结果符合该矿实际状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王洋  马施民  许珂 《金属矿山》2015,44(11):164-168
为避免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传统评价方法对于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及主观赋权所存在的不足,以潞安矿区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值法的改进突变级数法并用于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在系统分析该矿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矿区5个典型生产矿井为例,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构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熵值法确定同层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然后利用突变级数法中的归一化公式计算出不同矿井的总突变隶属度值,最后运用转化后的等级标准对该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而且能够定量区分出同一层次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实地野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矿井火灾成因分类和矿井实际情况,提出了矿井火灾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融入到物元可拓理论中,建立矿井火灾安全评价的熵权物元评价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贵州省某5个矿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矿井火灾安全等级的加权最大关联度分别为0.30、0.16、0.19、0.15、0.29,对应得到的矿井火灾安全等级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符,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矿山环境质量准确评价是矿山持续开发的前提条件,提出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进行矿山环境质量评价。选取矿山建设情况、自然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4大类指标共11项因子,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5个小型矿山环境质量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矿山环境质量等级以较好和一般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模糊数学相关理论和灰色关联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矿井内因火灾危险性模糊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矿新源井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6.
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法、方根法、集值统计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煤矿火灾危险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对某煤矿的现场进行定量评价,对其矿井提供合理的对策和意见,确定其综合方法的实用性。探讨了煤矿火灾危险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法、方根法、集值统计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探讨了煤矿火灾危险的定量评价。对某矿井提出合理的对策和意见,确定其综合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加权平均法、方根法、集值统计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煤矿火灾危险的定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对某煤矿的现场进行定量评价,对其矿井提供合理的对策和意见,确定其综合方法的实用性.探讨了煤矿火灾危险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尤为关键,对评价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煤矿内因火灾评价中存在指标选取较少、指标权重确定困难、评价等级界定不清等缺点,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据此,构建了以煤层地质赋存、开拓开采技术、煤层自燃倾向性、通风条件及采空区管理4个因素为二级指标,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等24种因素为三级指标的煤矿内因火灾评价体系;利用决策模型和欧氏距离函数,将层次分析法主观权重和熵权法客观权重有效融合,获得更为合理的组合权重,利用组合赋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某煤矿内因火灾进行评价,结果为“较安全”等级,与工程实际吻合;将该模型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模型不仅评价结果准确,而且能够反映评价等级内的偏离程度,有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井下瓦斯灾害、瓦斯煤尘爆炸、井下火灾、顶板灾害、矿井水灾等五大灾害,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5因素、20指标的煤矿区自然条件安全生产度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全国30个矿区的自然条件安全生产度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所评价矿区安全等级多为Ⅱ~Ⅲ级。矿区实际自然灾害情况与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矿区自然条件安全生产度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可靠,可为煤矿区科学产能规划、减少煤矿事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田火区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的严重威胁,建立了煤田火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从覆岩裂隙发育程度、煤田火区管理、煤层自燃危险性、防灭火技术措施、预测预报措施和安全管理6个方面进行煤田火区危险性评价;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乌素矿进行煤田火区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为一般。该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煤矿安全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煤矿企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煤矿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模糊性的问题,首先从矿井通风系统情况、矿井防灭火能力、应急救援信息保障、应急救援组织保障、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质保障5个方面构建了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其次,提出基于模糊优先规划(FPP)和区间可拓理论的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借助三角模糊数构造模糊判断矩阵,采...  相似文献   

13.
吴炳胜  徐芮 《煤炭技术》2012,31(6):100-102
矿山矿井的安全评价对于矿山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首先依托峰峰羊渠河矿的系统开发的实际经验以及有关研究,建立了系统、科学的矿山矿井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客观地确定影响安全综合评价的各指标权重,而后利用未确知理论模型对矿山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煤矿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义勇  刘琦 《煤》2010,19(12)
以煤矿火灾为评价目标,通过对煤矿火灾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建立了一个拥有10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的火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体系的相关权重,并确定了相关的打分准则。该指标体系在实践应用中使评价结果得到量化,取得了科学、准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锦瑞 《陕西煤炭》2020,39(3):166-169
应急救援系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为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从危险源检测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应急救援执行能力和事后恢复能力4个方面选取19个因素构建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模型。并运用信息熵理论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了结果判定。最后以陕北魏墙煤矿为实例,用所构建的动态量化测度评价模型对矿井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与煤矿实际情况吻合。本评价模型为煤矿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煤矿事故防范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现有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的局限和不足,在基于物元可拓方法对煤矿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引用变权理论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并采用贴近度替代最大隶属度准则构建基于变权物元可拓的煤矿安全状态评价模型。结合敏感性分析指出评价对象对权重和评价结果的影响并得出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应用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权重计算方法比较,变权法对异常指标作用不会进一步放大,可以有效反映煤矿的真实安全状态;员工的月平均培训时间是影响煤矿安全状态的敏感性指标,从而可实现对敏感环节的及时排查;基于该模型的煤矿安全状态等级为较安全,偏向于安全等级的程度较大,与其他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验证了现有的研究样本,同时给出了待评综合安全状态等级随各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识别、分析和评价矿井固有或潜在自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因素,论述了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评价的意义和矿井自燃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步骤与过程。在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矿井自然火灾危险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矿井实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目前煤矿井下关于瓦斯环境安全管理存在单因素“一刀切”的问题,掌握多因素存在相互耦合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煤矿井下瓦斯环境安全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矿井下瓦斯环境安全评价的数学评价方法和准则。该方法充分考虑瓦斯环境安全评价指标,根据模糊数学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变权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从煤与瓦斯突出、瓦斯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瓦斯爆炸3个方面提出9个评价指标,对各个评价指标参照国内相关煤炭行业的规范标准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各指标合理取值范围,建立了指标评价矩阵并确定指标初始权重。根据实际情况调高“差”指标权重,同时调低“好”指标权重,使之更符合实际。最终采用最大隶属度作为评定准则,确定安全等级,并采用实例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为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提出了采用熵权-云模型建立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综合选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质量指标、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地下水条件和地应力等6个影响因子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评价指标分级,确定云数字特征,在此基础上生成单指标评价云图,并计算指标确定度;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计算综合确定度确定评价等级。将建立的熵权-云评价模型应用到某金矿矿区岩体质量分级工作中,并将分析结果与RMR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类方法的评价结果相符,说明熵权-云模型在岩体质量分级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