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知识教育之中,从而达到在课程学习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之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对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大有裨益。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茶文化入手,探讨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课程育人,我校在开展专业课程资源的内容建设过程中,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改革。在以高职院校为基础的学情分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依托专业课程的教学平台,深入探索"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文化与元素。改革与完善课程教学的内容,为"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提供探索方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含义及意义,然后紧接着分析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包含内容创新思维、服务意识以及合作共赢。文章在最后讨论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的实际运用,主要内容包括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应该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思想,应该将其综合运用到专业课程学习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培养人才时灵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达到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最终目标。鉴于课程思政在高校实践过程中收到良好效果的现状,本文以茶类产品电商现状为例,选取部分实例,探讨分析课程思政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如何实现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类课程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的课程。因此,把"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深入挖掘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门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教育融入到高职专业课程教育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抓住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出发,着力将思政元素教育工作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全面育人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结合皮具箱包专业课程《女包出格与工艺》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初步探索《女包出格与工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设计,结合现实状况,制定完善教学计划,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皮具箱包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把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以《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的思政教育为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弘扬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和茶室文化,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实行“知、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初衷。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的融入进行了探讨,并对环艺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是一种非常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色。课程思政教育在引导文化走向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内容,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针对茶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Photoshop教学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通过茶文化的融入提升Photoshop教学中的思政政治教育质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中的思政课程作为理论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在向实践的转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现实瓶颈,茶文化对于由理论向实践的变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总结了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与实践活动,概括了思政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与实践方式。重点分析茶文化精髓对与高校思政课程实践的融入方式。最后,说明了茶文化思维方式在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中心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目前,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和实行,即将专业科目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展的新形式教学活动。这是一种课堂内容和课程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是培养新时代人才呼声下的一次反馈和尝试。文章通过开展茶叶营销与贸易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总结课程思政在茶叶营销与贸易教学中的体现,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对营销专业课程教师有所帮助,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如今在计算机专业中也融入了该教育方式,成为我国高校育人改革中十分关注的重要试验专业。而仍旧采用如今的课程+思政结合模式已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于是高校挖掘了茶文化中的人本理念等元素,试图将茶文化与计算机专业中的思想理念相结合来发挥教学实效性。然而在实际融合中由于经验不足,逐渐暴露出学生不够重视、融合内容深度不够、融合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阻碍了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此,需要高校深入挖掘茶文化中的教育元素,通过兴趣挖掘、内容更新、方式更新等路径探究茶文化融入的具体思路,以为该专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思政知识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从宏观层面上来看,课程思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思政的推进是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之一,其中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思政的设计、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思政教育能力以及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等问题。这篇文章以《民族服装单品设计》课程为例,详细说明了如何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融合思政元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中关于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不少高校思政课堂中都出现了和茶文化有关的内容活动,高校的思政课程教育在茶文化的导入下散发着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在对高校思政教育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将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改革中,把茶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进行整合,以期指导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将思政教育创新课程的价值实践化。  相似文献   

15.
微电影拍摄课程是影视专业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微电影创造能力、创作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主要作用。在课程思政理念视域下,促进微电影拍摄课程教学的革新,不仅为思政元素融入到微电影拍摄课程体系中提供保障,也为茶文化融入到微电影拍摄课程体系中提供支撑,从而达到微电影拍摄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对此,本文将立足于微电影拍摄课程的教学现状,从分析茶文化微电影拍摄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入手,并提出茶文化微电影拍摄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育辉 《福建茶叶》2023,(4):167-169
茶文化是茶和文化的融合体现,也是茶艺和茶精神的结合。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为《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提供文化支撑,促进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提升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对此,依据茶文化的内涵,分析茶文化、课程思政与《基础会计》课程内在关联,并从优化《基础会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弘扬茶文化维度,论述课程思政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茶文化融入价值,从会计发展史、会计业务核算、法律法规、复式记账维度,提出课程思政视角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茶文化融入内容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18年起"课程思政"建设的想法提出到今天,在全国形成了普遍氛围,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趋势。但是笔者为了杜绝为了"课程思政"而思政的现象,让"课程思政"真正成为成为推进"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真正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融合,特申请了专项课题。笔者以所在法律文秘专业为例,通过研究与探索提出建立一套充分融合思政元素、以课程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教学为辅助,延伸到实习直至学生就业的三全育人模式,以期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对于提高学生学农热情,强化"三农"意识和家国情怀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茶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其广泛的哲学思维、丰富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追求对于改变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形式和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茶文化的可行性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农业高校课程思政的问题所在,提出农业院校课程思政融入茶文化的具体路径,构建课程思政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思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步骤。而为了让思政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以上海为发起方的"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策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个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辅助内容在逐步完善的课程思政平台体系中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文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将茶文化教育作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代表,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其价值,然后分析了在课程思政平台下茶文化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所面临的困难,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借助课程思政平台发展茶文化教育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理念与应用数学教学,在育人目标和教育理论上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正因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使得课程思政理念与应用数学的融合更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师应从茶文化中获得课程思政新理念,对数学教育目标精准定位。以应用数学教育要点为切入点,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根据应用数学教学的既定问题,合理的引入思政教育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