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蚕颗粒体病毒液剂与复合液剂的田间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液剂与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田间防治茶蚕的效果。AbGV液剂600ml/hm 2 防治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的效果可达80.4% ~91.1% ,并有明显的持效,施药后1~3 年,茶蚕的自然感病率仍达47.6% ~62.3% ;AbGV杀虫双复合液剂(300m l/hm 2)防治卵盛孵期至幼虫3龄前幼虫的效果可达86.2% ~97.5% 。9~10月以应用复合液剂较好,能加快死亡速度,但持效较AbGV液剂差  相似文献   

2.
绥化市是国家大豆发展基地,常年种植面积23万hm2左右,2002年达33.3万hm2。近年来,由于大豆根部病虫害发生严重,对大豆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本市大豆根部病虫害以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蛇潜蝇(OpniomyiashibatsjiKato)为主。1995年全市发生面积1.7万hm2,1996年扩大到5.4万hm2。1998年发生面积6.7万hm2,其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蛇潜蝇的平均发生为害株率分别达70%、50%和78%。1发生特点1.1东部市县发生面积较大本市东部北林、海伦、望奎、绥棱、庆安等市县为重…  相似文献   

3.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看,综合看,盐碱地秸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  相似文献   

4.
蔡煌 《植物保护》1996,22(3):49-49
3种除草剂混用防治大豆田杂草赛克津用于防治大豆田1年生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效果很好,但用量偏大或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易产生药害。经1992~1994年大豆播后苗前试验,用50%赛克津30g/hm2+50%乙草胺66.7mL/hm2+48%广灭灵33....  相似文献   

5.
大豆疫霉根腐病及与线虫的关系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疫霉根腐病及与线虫的关系和防治措施陈品三(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1寄生性及危害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megaspermavar.sojae)是大豆毁灭性病害之一,50年代与更为严重的大豆孢囊线虫病(Heterodera...  相似文献   

6.
磁化水浸种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场强的的磁化水浸种两种小麦2,年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磁化水浸种使小麦种子发芽势,一级分蘖数,次生根数,株高,小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2.2%,13.7%,70.3%,7.3%,10.2%,17.1%,4.3%和24.4%,使生育期提前1d-4d。干旱严重的1994-1995年度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干旱较重的1995-1996年度,两种小麦所需的最佳磁场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深圳地区松墨天牛综合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自配PE-1号、PE-2号、PE-3号引诱剂比日本产的ホドロン: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的数量分别提高28.57-34.62%、71.33-84.62%、102.05%;PE-3号引诱剂诱捕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达82.61%;PA-22号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达77.46-79.84%;PA-22号引诱剂与1:1的氧化乐果并用,对松墨天牛的诱杀率为71.93-89.86%;林间防治效果达81.64%;  相似文献   

8.
G—P复合生物杀虫剂对豆田蚜虫及其天敌的毒效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G-P复合生物杀虫剂大豆田蚜虫及其天然毒效的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的结果。G-P400倍液室内试验对大豆田蚜虫24小时时致死死率为77.3-80.5%,48小时达91.3-96.1%。田间试验防效达91.0%,与氧化乐果1000倍液的毒效相。G-P杀虫剂蚜虫天敌呈现低毒性。  相似文献   

9.
豆秆黑潜蝇MelanagromyzasojaeZehntner是黄淮流域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驻马店市为夏大豆种植区,常年种植面积近10万hm2,该虫为害株率一般达50%~90%,造成幼苗枯死或成株发育不良,减产10%~20%,严重年份达40%以上。为摸清其在夏大豆上的发生规律,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1998~2000年笔者对该虫在夏大豆上的发生世代及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采取笼养和大田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1)罩笼接虫。按夏大豆常规播种时期播种,播后及时罩上36目尼龙纱1m3…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防治萝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应用几种药剂防治萝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其结果表明,2.5%中保蚜无踪乳油、20%阿达克可溶性液剂、5%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刺、1.8%阿维茵素乳油等药剂均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且持效期长,生产上防治时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丙硫磷控制稻瘟病的作用方式及应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1993-1995年生物测定和田间多点试验示范发现;1.丙硫磷对稻瘟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有显著的抑制活性,EC50为103.3mh/L,500mg/L的抑菌率达96.2%;2.丙硫磷1000mg/L对水稻苗叶瘟和穗瘟的预防效果分别为79.4%和90.7%,治疗效果分别为39.3%和41.8%;3丙硫磷600-900g/hm^2防治双季稻和瓜后稻穗瘟病的田间小区效果分别为70.8%-80.2%和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对一些经济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等不同土壤类型,花生、大豆、芝麻、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均有显著增产效应,花生增产20.2%~29.7%,大豆增产25.9%~34.9%,芝麻增产14.3%~55.3%,油菜增产21.9%,棉花增产25.6%。  相似文献   

13.
36-1菌剂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1菌剂防治水稻立枯病试验初报肖炎农王明祖(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水稻旱育早发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在旱育苗床上,因立枯病的发生常引起大量死苗,给育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直接经济损失相当大。36-1菌是作者从根结线虫上分...  相似文献   

14.
宁南半干旱地区春小麦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方式,可有效地改善土壤供水能力,提高小麦量和水分利用率。经试验,土壤供水能力提高132.3%-181.0%,小麦产量提高55.0%-75.1%,水分利用率水分利用率提高2.04kg(mm.hm^2-3.59kg/(mm.hm^2),达到7.13kg/(mm.hm^2-8.89kg/(mm.hm^2();处理中窄 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一种能较  相似文献   

15.
DIM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显著辛集市通过使用DIM(70%羧酸铜铝可湿性粉剂)对棉花黄萎病进行3年室内和田间试验,病情指数下降45.87%-56.59%,增产效果明显,已推广应用41.13万亩。最佳用药时间:根据辛集市近年来棉花黄萎病消长规律,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气相色谱2%OV-1玻璃柱,FID检测器,160~200℃程序升温分析测定了17%克.多.酮衣种剂中的克百威和三唑酮,用薄层-紫外法测定了多菌灵的含量,克百威,三唑酮和多菌灵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6%,2.13%和0.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8.9%和98.5%。  相似文献   

17.
筛豆龟蝽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筛豆龟蝽是浙江大豆上的主要害虫,年发生3代,6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为主害期。春、夏大豆虫口密度分别在6~82头/穴和5~60头/穴时,大豆产量损失率为2.59%~50.86%、0.55%~30.06%。防治宜于若虫2~3龄高峰期,防治指标春大豆为8头/穴,夏大豆11头/穴,药剂以敌杀死为佳  相似文献   

18.
渭北旱原不同轮作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种作物11种轮作方式3年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干旱和严重士旱气候条件下,一年两熟的3种轮作方式减产54.65%-66.61%;二年三熟,三 熟和一年一熟轮作方式产量高且。以3年轮作期产量,产值,净产值和产投观衡量,一年一熟制轮作方式以小麦-小麦-油菜为好。三年四熟制轮作方式以小麦-绿豆-烟草-春玉米和小麦-大豆-春玉米-扁豆较好。  相似文献   

19.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的3种方法为:(1)X=0.8743(P0-1.1438-1);(2)X=exp{[ln(-lnP0)+0.6997]÷0.9514};(3)X=2.0131(-lnP0)1.0153。其中以第3种方法估计精度最高,误差小,应用效果最好。依据Gerrard方法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b2(1-P0)/P0(lnP0)2(cv)2。田间验证表明,样本数50~100丛,即可把抽样误差控制在20%以内,完全符合田间调查精度要求,可提高工效3~5倍  相似文献   

20.
用36-1菌液分3种方法处理水稻种子,测定其发芽势和芽长度,结果表明,0.5%和1%菌液保湿稻种直至发芽,显著促进稻种发芽和芽的伸长,随浓度升高而促进作用逐步减退,7%浓度菌液无促进作用,高到10%时明显抑制;用100%浓度菌液浸种,处理0.5h对稻发芽和芽伸长无任何影响,浸1 ̄4h能促进发芽,其中2h最佳,浸8h对发芽和芽伸长均有抑制;在固定的5h中以不同浓度浸种,结果是50% ̄75%浓度促发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