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评价侧前方减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截瘫的效果.方法 我们对胸腰段骨折伴完全截瘫7例及不全瘫21例,采用侧前方减压术,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结果 经半年至3年的随访,28例病人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7例全瘫患者在感觉和运动方面均得到部分改善,特别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明显.结论压迫存在是侧前方减压的主要手术指征.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段骨折伴截瘫具有损伤小、减压直接充分、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交通事业的发展,脊柱损伤已成为骨科临床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其中以胸腰段骨折占首位,对胸腰段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护理,近20余年有了较大进展.对这种患者行脊髓前方或侧前方减压术被认为是切实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不质量的护理也是保证病人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科从1994年初采用自行改良设计的“经推弓根椎体后部切除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伴截瘫23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胸腰段骨折伴截瘫的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和皮肤保护,手术后的护理以及功能锻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经后路减压同时一期行胸腰段椎管前方减压52例①李放治袁文王国基(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邵阳,422001)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的手术途径和方法意见不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多数脊髓损伤来自腹侧,受椎体骨碎片和椎间盘的压迫。单纯椎板减压术意义不大,反...  相似文献   

4.
秦祖恩 《四川医学》2001,22(5):463-463
我院于 1991年开始应用椎体钉对胸腰段脊柱患者治疗 ,术后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脊柱骨折 :4 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中 ,重度不稳定骨折 4 7例 ,骨折合并脱位 2例 ,完全性截瘫 10例 ,不完全性截瘫 39例。1 2 脊柱结核 :5例脊柱结核 ,均为不全性截瘫并伴有不同程度后突。1 3  2例脊柱肿瘤 :均为腰椎合并不完全性截瘫。1 4 方法 :患者侧卧位 ,健侧垫软枕。切口应比病椎高 1~ 2个椎体为好。如腰 1病变 ,可经 12肋或 11肋入路 ,肾切口适用于腰 2以下病变 ,到达椎体后 ,将椎体的节段血管逐一钳夹、切断、结扎。于骨膜下 ,紧贴椎体…  相似文献   

5.
张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839-840
目的:研究Z-PLATE钢板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施行前路减压,器械内固定的治疗。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按Feankel分级,除3例A级,2例B级截瘫无好转外,余均有2级以上的改善,术中胸膜破裂2例,无大血管及脊髓神经损伤。结论:脊髓前方受压者前路手术能直视下去除压迫,截瘫恢复率高。Z-PLATE钢板能立即机械性重建脊柱,患者可提早活动,植骨块不易移位,保证了脊柱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选取 52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 ,行侧前方减压内固定手术 ,对其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椎管减压的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侧前方入路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度为 (91±8) % ,手术后没有矫正度的丢失与内固定的失败 ;术前椎体前缘压缩为 (36 .5± 1 4 .8) % ,术后平均压缩 (8.1±1 1 .4) % ,术前椎管前后径压缩为 (46 .2± 1 2 .4) % ,术后平均压缩 (3± 4) % ,术后Frankel评分 1~ 2级及以上的恢复率为 91 %。结论 侧前方减压一期植骨加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侧前方减压术治疗晚期胸腰段脊柱骨折并截瘫解放军第五医院外二科陈国能,杜鸿章,穆希胜,阎乔生近年来脊柱脊髓损伤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多种椎体间内固定器具的出现,为早期处理,减少残废做出重大贡献。但由于受伤早期某些因素的限制,仍有一些伤员需后期再次处...  相似文献   

8.
<正> 关于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有着不同看法。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Dick器械复位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55例,其中同时行椎管侧前方减压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手术方法 1.1 麻醉、体位、切口:均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暴露上下各2个脊  相似文献   

9.
关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保持或增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脊柱脊髓损伤的两个重要方面。通常认为,耐脊髓所造成的压迫多数来自椎管前方.许多学者主张采用前方或侧前方减压,并最大限度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我院自1990年4月以来应用半椎扳切除及侧前方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共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7例。结果:随访平均18月,术后神经功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后突角及矢状面指数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减压彻底,固定牢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椎板切除、脊髓减压术,不能完全去除来自前方的压迫,直接从椎管前方解除脊髓受压物是多数学者公认的手术原则。我院自1991年6月至1995年12月,行胸腰段椎管减压加baned。卜」器械内固定术刀例,使椎管前方减压术与脊柱重建术一次完成(图1,2)。经随访,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2手术方法插管全麻,侧卧位,取压迫严重侧入路,胸膜外腹膜后显露伤椎管。完全清除突入椎管之骨质及椎间盘,减压应达对倒推弓根,以保证脊髓及马尾神经的彻底减压,损伤椎体的本组对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8-49岁,平均月.3岁;新鲜骨折12例,陈旧骨折9…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采用Trifix椎弓根钉对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中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38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0~76岁,T114例,T1214例,L112例,128例。按照Jikei骨质疏松分级标准,初期7例,二级13例,三级18例。所有病历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Trifix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行侧前方减压18例,未做任何减压20例。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2年,骨折均达到复位满意并骨性愈合。术前椎体高度丢失约50%,术后恢复至85.8%,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或松动现象。认为对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的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中老年患者,术中采用椎体牵引、撑开器撑开等措施,可使塌陷椎复位,椎弓根钉固定牢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手术失败率。  相似文献   

13.
脊柱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而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在其中占很大的比率;临床上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手术的入路有后路、前路和侧前方入路等。我院1993年1月-2007年6月,经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137例。术后成功回访96例。现对其疗效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3.2-1996.10月采用侧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截瘫2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9岁(平均39岁),20-40岁12例。胸6-103例,胸11-腰110例,腰2-44例,腰4-骶13例。Pott早发性截瘫18例,晚发性截瘫2例。完全性截瘫3例,不完全性截瘫17例。术前抗痨2-3周,均采用侧前方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后抗痨1-1.5年。1.2手术入路及植骨胸6-11采用经胸廓胸膜外途径,切除术侧椎体后角及椎弓根,行肋骨立柱式植骨术;胸11-腰2采用胸腹联合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前路减压与脊柱重建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本组57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患者,施行胸腹联合切口,胸膜外-腹膜后人路,将伤椎及相邻椎间盘作次全切除,进行硬膜和脊髓前方的彻底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Z型钛钢板内固定.结果:57例术后获得1~10年随访,复查椎管畅通无占位压迫,术后3~4个月椎体间植骨均已牢固融合,无植骨块塌陷、伤椎高度丢失及继发后突畸形,亦无钢板螺丝钉松动或断裂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3例完全截瘫者外,其余病例均获得1级以上,平均为1.8级的功能恢复.结论:前路神经减压彻底,重建脊柱长期稳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临床疗效肯定,可作为胸腰段爆裂型骨折并截瘫、椎管前方压迫较严重病例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病灶清除术一般采用不经胸腔的胸腹联合切口(肾切口)入路。我院1988~1998年采用经胸腔腹膜外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现将获得随访资料完整的32例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岁,18~40岁发病率最高,为24例。病程最短1a,最长25a。合并截瘫7例,其中1例截瘫指数5,2例截瘫指数4,4例截瘫指数3。骨病灶分布在C11~L2,1个椎体16例,2个椎体14例,3个椎体2例。32例均有椎旁脓肿,6例合并腰大肌脓肿,3例肺内局部流注脓液,4例胸膜粘连。12 手术方法121 …  相似文献   

17.
<正> 对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以往多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治疗。疗效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胸腰段脊椎骨折和脱位,多数属于屈曲型。伤椎后缘突向椎管,自前向后压迫脊髓。后路椎板减压虽能解除脊髓后侧的压迫,却难以使脊髓充分松解,直接影响着疗效的提高。测前方减压虽能解除来自前方的主要压迫,但存在着操作复杂和手术野小的不足。我院自1982年5月以来,对17例胸腰段脊椎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施行了椎管前方扩大减压术,做到减压彻底、合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手术适应症1、脊柱屈曲型骨折合并截瘫,X线片显示压缩椎体后缘突向椎管,致椎管前后径狭窄者;2、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经后路椎板减  相似文献   

18.
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0例胸腰段骨折脊柱重建手术治疗患者,其中行前路手术15例(前路组),行后路手术15例(后路组)。随访15-50个月,平均21个月。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和ASIA评分,通过影像学检查脊柱畸形角(Cobb’s角)的纠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前路组术后平均2周下床活动,胸腰椎(Cobb’s角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为(24.6±7.6)°、(1.8±7.3)°、(1.1 ±7.2)°,术前与术后及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得到矫正并骨性融合,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35级。后路组术后平均1个月下床活动,胸腰椎Cobb’s角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分别为(23.5±7.6)°、(2.0±7.3)°、(5.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截瘫者神经功能平均提高1.2级。结论:胸腰段骨折经胸膜外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内固定重建术可有效地纠正脊柱骨折后畸形,并维持矫正度,改善神经功能,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4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局部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恢复。结果46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0.5-5a,平均2.2a。X线片提示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6°恢复到3°,畸形得到纠正,植骨均已融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4.5%,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神经功能ASIA分级恢复1级23例,恢复2级9例,恢复3级2例,无恢复5例,与治疗前比较p〈0.01(x^2=16.327)。结论对于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减压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I期内固定植骨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经后路脊髓前方减压治疗新鲜胸腺段脊柱脊髓损伤温州市康复医院骨科(325000)程鹤龄,倪向明我院自1992年以来采用经后路脊髓前方减压治疗25例新鲜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7例,女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