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结石患者尿钙、磷、镁、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尿结石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抽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尿液标本,分析尿钙、磷、镁、尿酸水平差异,继而探讨尿结石患者尿钙、磷、镁、尿酸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尿钙、磷、镁、尿酸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尿钙、尿钙/尿镁对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尿钙、磷、尿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镁、尿钙/尿镁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d,其尿钙、磷、尿酸、尿钙/尿镁相较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尿结石患者尿钙、磷、镁、尿酸相较于正常人水平差异明显,高钙尿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镁离子可有效与钙竞争,故通过观察尿钙/尿镁的比值能够有效观察尿结石的发病风险,有助于临床上进行深入分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镉接触剂量与肾损害指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寻找较敏感和稳定的镉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以某镉镍电池厂镉作业工人339人为调查对象。选择同地区无镉接触史的食品工业工人、郊区农民460名为对照。收集晨尿分析尿镉、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钙、尿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尿总蛋白。结果:镉作业工人尿镉、尿β2-MG、尿NAG、尿钙、尿γ-GT、尿总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β2-MG和尿ΝAG与工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589(P<0.01)和0.1605(P<0.01)。结论:尿镉可作为镉作业工人暴露镉的指标,10μg/L作为健康损害的临界值有一定的价值。尿NAG比尿β2-MG能较好的反映镉引起的早期肾脏损害,尿镉、尿NAG和尿β2-MG二联指标可作为镉作业工人早期损害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镉对人体铜,锌和镁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职业性镉接触工人尿铜,锌和镁排泄的变化。方法采用配对设计的方法,分别对镉接触组和对照组测定血和尿中镉及β2-微球蛋白,测定中总蛋白,铜,锌及镁含量,以及尿肌酐校正尿量。结论镉能引起职业性接触镉工人尿锌和镁排泄增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尿肌酐校正尿钙磷定量方法,对144例健康儿童测定其尿钙磷排泄率参考值(g/gCr)测得的结果,尿钙排泄率(u-Ca/Cr):男生为0.13±0.11、女生为0.14±0.11;尿磷排泄率(u-P/Cr):男生为0.48±0.27、女生为0.50±0.29(n=144,男女各半)。16名儿童同一日上、下午尿钙磷排泄率,上午高于下午。对22例健康儿童做了钙负荷实验,144名儿童中有2名u-Ca/Cr持续偏高,被认为高钙尿症。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EDTA滴定法和苔味酸测定法对252对母乳钙及新生儿尿钙、尿肌酐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娩第5天母乳钙含量高于第1、3天;母乳钙在新生儿尿钙、尿肌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提示:新生儿尿钙在一定程度上受母乳的影响,母亲摄入钙的多少直接影响乳汁钙的含量及新生儿钙的代谢,测定尿肌酐可以间接了解尿钙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常妇女、孕晚期及妊娠糖尿病妇女的胫骨超声速率、钙代谢及骨转换的变化特点。方法:正常妇女30例、孕晚期妇女60例及妊娠糖尿病妇女31例,清晨空腹抽血及留尿,测定胫骨超声速率,以骨钙素做为骨形成指标,测定尿钙及尿脱氧吡啶啉与肌酐的比值做为骨吸收指标,同时测定血清总钙、游离钙、总蛋白、膦及镁。结果:妊娠糖尿病妇女胫骨超声速率降低明显;血清总钙、总蛋白、磷及镁均下降,尿钙/Cr及尿脱氧吡啶啉/Cr上升明显。结论:妊娠糖尿病妇女比正常孕晚期妇女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胫骨超声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味乌茹汤(茜草根、乌贼骨、北芪、肉桂、金钱草、海金砂等组成)对乙二醇和活性维生索D,诱导SD大鼠草酸钙尿路结石形成的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70只SD雄性大鼠中,对60只进行草酸钙尿路结石模型的建立。然后分组给予加味乌茹汤、排石颗粒、生理盐水。测定了大鼠24h尿量、尿PH、Cr、尿中钙、草酸、磷、镁排泄量及其在血中钙、草酸、磷、镁的浓度,并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肾、输尿管、膀胱结石形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味乌茹汤组尿钙、尿草酸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血钙浓度降低,镁、磷离子增加。结论加味乌茹汤具有抑制内源性高草酸尿和吸收性高钙尿症的作用,从而降低肾钙含量,减少肾小管内草酸钙结晶形成,达到预防及治疗尿石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草酸钙尿结石患者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草酸钙尿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应用红外光谱仪对66块尿结石标本进行检测,分析16例一水草酸钙(COM)与10例二水草酸钙(COD)结石患者的24h尿液生化指标,其检测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87.5%的COM结石患者和90%的COD结石患者24h尿量减少;24h尿液生化检测,COM结石患者尿钙为(4.94±2.11)mmol/24h,而COD结石患者尿钙为(9.43±3.78)mmol/24h(P<0.01),COD结石患者尿磷为(28.38±10.21)mmol/24h,而COM结石患者尿磷为(20.50±8.76)mmol/24h(P<0.05);大部分COM结石患者尿钙、尿草酸、pH正常,尿枸橼酸则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OD结石患者尿钙、尿磷高于COM结石患者,表明二水草酸钙的形成与高钙尿及磷酸盐异质成核有关,而COM结石患者尿枸橼酸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与尿中抑制物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现含铝制酸剂能妨碍体内钙磷代谢,并导致骨骼的病理改变。铝可以在肝脏、肌肉、骨骼、甲状旁腺及脑等多种组织沉积,且与更年期痴呆症(Alzheimer氏病)及尿毒性脑病的发病有关。摄入铝的有害作用遂被重视。据报导制酸剂中等铝可被肠道吸收并与磷相结合,抑制磷的吸收,明显增加粪便磷的排出。与此同时还增加尿中钙排出。研究表明甚至长期小剂量应用氢氧化铝也能造成严重的骨痛、软骨病、假性骨折。大剂含铝制酸剂可致血磷和尿磷降低,尿钙增加。钙  相似文献   

10.
作者测定了成都市340名绝经后妇女桡骨骨矿物含量及血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和尿肌酐,并对有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5%,患病率随年龄及绝经年限增长而增加。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从16种有关因素中筛选出血钙、尿钙、血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产次、年龄与骨矿物含量相关。用这6种指标进行骨质疏松Fisher判别分析,诊断符合率达75.2%。本文还对这些因素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例NIDDM患者,经正常钙、磷饮食3天后,测定空腹血Ca,P,1,25-(OH)_2D,25-OH D,24小时尿Ca、尿P及骨密度。结果显示,20例患者中骨密度降低组尿钙排出量显著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提示糖尿病合并骨密度降低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尿钙排出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检测73名男性海军潜水员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钙与肌酐比值,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骨密度。结果表明,潜水员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骨钙素水平和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 01);尿钙与肌酐比值和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30例甲亢患者的BMC,BMD,并以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作对照,同时测定患者的血钙、血磷、AKP、24小时尿钙和尿磷,结果显示男、女性患者均有BMC、BMD的降低,绝经的患者更为明显,BMC与血清钙,BMD与尿钙均呈正相关关系,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骨矿物质含量对研究甲亢性骨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强骨宝2号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相关血尿生化指标指标的影响。将42只3月龄雄性SD大鼠进行分组及醋酸泼尼松造模,于第8周和第13周取大鼠血尿标本,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和尿钙,磷及羟脯氨酸。结果显示在实验第8周第13周,模型组的尿钙、磷及羟脯氨酸显著高于空白组,而预防组的各项指标与空白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强骨宝2号有预防糖皮质激素致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36例间歇性或持续性镜下和 /或发作性肉眼血尿患儿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均小于12岁 ,除 1例肾穿刺提示肾小球轻微病变外 ,余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36例中 2 4小时尿钙 >4 m g/ kg者 9例 ,均排除继发性高钙尿症 ,占单纯血尿的 2 5% ,其中肾漏型 4例 (尿钙 /尿肌酐比值 0 .2 1± 0 .0 3) ,吸收型 5例 (尿钙 /尿肌酐比值 0 .17± 0 .0 4 ) ,提示特发性高钙尿症与血尿有关。原因可能与小肠与肾小管上皮钙泵失衡有关。治疗上宜大量饮水 ,避免高钙饮食 ,肾漏型者可试用噻嗪类利尿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动物药龙骨与牡蛎为主制成的龙牡壮骨颗粒防治佝偻病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喂予维生素D3缺乏饲料制造成佝偻病模型,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龙牡壮骨颗粒治疗组大鼠尿钙,血清钙、磷、骨钙素含量以及大鼠股骨干重、灰重、骨钙含量及骨密度。结果:龙骨与牡蛎为主制成的龙牡壮骨颗粒能显著降低尿钙,减少钙的丢失,能显著升高血钙、磷及骨钙素含量,可提高佝偻病大鼠的骨密度,皮质密度,增加股骨干重、灰重及骨钙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非透析患者24 h尿电解质排泄特点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住院CKD患者752例,回顾性分析24 h尿电解质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尿钠、尿钾排泄在CKD 1~4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尿钙、尿磷排泄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呈下降趋势(P<0.05)。无论CKD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尿钠、尿钾与尿蛋白呈正相关,尿钙与尿蛋白呈负相关(P<0.05),尿磷与尿蛋白无相关性(P>0.05)。低尿磷组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于高尿磷组,低尿钙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于高尿钙组,高尿钾组糖尿病的患病率高于低尿钾组(P<0.05)。结论:CKD患者尿电解质水平与尿蛋白、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患病率存在关联,其管理应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8.
调查58名镉(Cd)作业工人尿中γ-GT同功酶的变化。结果发现,所有Cd作业工人尿中γ-GT,γ-GTⅠ,γ-GTⅡ均超出正常值上限。无肾损伤组的工人尿γ-GT,7·GTⅠ,γ-GTⅡ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而γ-GTⅠ/γ-GTⅡ值无明显变化;重度肾损伤组,尿γ-GT,γ-GTⅠ水平高于无肾损伤和进度肾损伤组,而尿γ-GTⅠ/γ-GTⅡ则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尿γ-GT可能作为Cd接触者健康监测的一个敏感指标;尿γ-GTⅠ/γ-GTⅡ值的变化似与Cd作业工人肾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后镉接触和肾功能损害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镉作业工人停止接触镉后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以及肾功能损害情况,探讨职业性镉接触与肾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惠州某镍镉电池厂41名镉中毒观察对象(尿镉连续两次超过5μmol/mol肌酐)为研究对象,分析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变化;并通过跟踪研究他们在停止接触镉3年后,尿镉及肾功能损害指标的变化的规律。结果尿镉在停止接触镉后逐年下降,尿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停止接触镉后并没有下降,反而逐年升高,前一年相比,总体水平变化不显著,但是尿β2-微球蛋白在停止接触3年后与接触时相比有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镉观察对象停止接触3年后,尿镉明显下降,但尿镉水平仍较高(大于5μmol/mol肌酐),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升高有显著性,且尿β2-微球蛋白异常率也明显增加;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不显著。脱离镉接触可能会引起尿镉水平下降,但是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0.
田晶  郭宏骞  孙西钊  孙则禹  鲁德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662-1663,1670,F0003
目的探讨饮食钙和饮食草酸两因素对大鼠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和24小时尿钙总排泄量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钙组(A组)、中等剂量钙组(B组)及高剂量钙组(C组),连续喂养4 d,每组在4 d内分别依次给予剂量递减的饮食草酸。测量大鼠每天的24小时尿量、尿草酸浓度、尿钙浓度、尿肌酐浓度并计算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和24小时尿钙总排泄量。其中,尿草酸浓度用HPLC法检测,尿钙浓度和尿肌酐浓度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对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在不同时间点比较,第3天和第1天相比下降(P=0.010),第4天和第1天相比下降(P=0.000),第4天和第2天相比下降(P=0.034),第4天和第3天相比下降(P=0.032),其余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对24小时尿钙总排泄量在不同时间点比较,第2天和第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其余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随饮食钙摄入量提高而降低,随饮食草酸摄入量降低而降低。适当范围内补钙对24小时尿钙排泄量影响不大,而过度补钙可能会引起高钙尿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