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间接门脉造影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的间接门脉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同时与门脉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相对照。结果 3例CTPV间接门静脉造影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近肝门处阻断,代之以瘤样纡曲扩张的侧支静脉,并向肝内延伸,以及离肝性侧支循环静脉。结论 儿童CTPV具有特征性的血管造影表现,间接门脉造影对CTPV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与门脉多普勒超声及CT检查相对照,间接门静脉造影仍不失为CTPV的诊断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简称彩超)探讨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TPV)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筛选了29例具有典型的CTPV的“三联征”声像图特点并和28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在29例怀疑有CTPV的病例中,经彩超证实5例闭塞的门脉周围扩张的是肝动脉,24例为CTPV形成。结论:本研究表明彩超用于诊断和分析门静脉的异常结构变化(CTPV)以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是最有诊断价值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的CTPV的超声表现及特征。结果二维超声可见门静脉闭塞,腔内栓子,闭塞门静脉周围侧支呈条状或蜂窝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闭塞门静脉内无或仅边缘部见少量血流信号,蜂窝状无回声区见少量暗淡血流信号。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CTPV患者的MRI平扫、动态增强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CE-MRA)表现.结果CTPV的MRI平扫,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闭塞,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增强MRI,动脉期17例出现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全部病例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能直观显示上述改变.结论MRI平扫、动态增强及DCE-MRA检查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闭塞及其周围海绵样侧支静脉扩张为其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海绵状变性(cavernous tranasform ation of porta lve in,CTPV)是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阻塞,血流受阻,在肝门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形成海绵样扭曲的侧支血管网,使门静脉再通所致的一种代偿性病变。CTPV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原发性是由于门脉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所致;继发性的常见原因为癌栓和血栓,此外还见于消化系感染、肝硬化、门静脉炎以及肝移植术后等。其病理过程与门脉阻塞的时间和程度相关[1],因此早期诊断CTPV是重要的。随着高分辨率超声、CT,M R I及血管造影等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TPV被诊断。现就C…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供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CTPV检查,应用MIP、MPR、VR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比较肝硬化代偿组、失代偿组之间门静脉、胃左静脉血管宽度的差异。结果:CTPV不仅显示肝内门静脉3~4级分支,还显示了整个门脉侧支血管系统,140例患者中,胃左静脉曲张115例(82.1%),食管下段静脉曲张75例(53.6%),食管周围静脉曲张49例(35%),胃底静脉曲张31例(22.1%),胃短静脉曲张22例(15.8%),脾/胃-肾分流32例(22.7%),附脐静脉伴腹壁静脉曲张38例(27.1%),腹膜后静脉曲张18例(12.9%),门静脉海绵样变25例(17.9%),门静脉与下腔静脉分流3例(2.1%)。代偿组、失代偿组的门静脉直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左静脉宽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V作为无创性门脉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门脉高压门静脉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分型诊断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CTPV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分别行MIP、VR、MPR重建,观察其特征性血管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及部位对CTPV进行分型。结果 37例中,CTPV的侧支血管范围及程度均获显示。8例Ⅰ型CTPV,海绵样变性仅发生于肝内门静脉左和(或)右分支;18例Ⅱ型CTPV,表现为Ⅰ型合并门静脉主干狭窄或消失;11例Ⅲ型CTPV,海绵样性变在Ⅱ型病变基础上进一步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3例Ⅰ型CTPV患儿接受肝移植术;18例Ⅱ型CTPV,15例接受门-体静脉分流术,3例辅以脾切除及贲门血管离断术;8例Ⅲ型CTPV接受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 64层螺旋CT对于诊断儿童原发性CTPV具有重要应用价值;MSCT分型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预后判断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评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其侧支循环的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不同CT分型及门静脉病变范围的侧支循环特征。方法收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标准化上腹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其中40例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分别行VR、MIP和MPR重组。Ⅰ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管腔狭窄或消失;Ⅱ型:门静脉管腔正常或增粗,内可见栓子形成;Ⅲ型:门静脉走行区病变推挤侵犯门静脉,门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观察CTPV侧支血管的CT表现,对比分析不同CT分型的年龄及门静脉不同病变范围侧支血管的特点。结果Ⅰ型与Ⅱ型和Ⅲ型的年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肝内门静脉病变比较,肝内外门静脉病变的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P〈0.05)。CTPV中的胆支、胃支是参与门-门短路和门体分流的最常见的侧支血管,显示率分别为100%、81.9%。73.5%胆支、8.4%胃支、18.1%胆支和胃支共同参与门-门短路的侧支循环。结论不同CT分型的CTPV,Ⅰ型患者年龄小于Ⅱ型和Ⅲ型。门静脉病变范围广的CTPV中,胰十二指肠后上静脉的显示率高。胆支是构成CTPV门-门短路的主要侧支血管,部分胃支也形成侧支参与门-门短路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9.
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CT门静脉成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CT门静脉成像(CTPV)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态学及侧支循环的血供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胃镜证实的食管静脉曲张的CTPV表现,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的部位、程度,与胃镜进行对比;分析食管静脉曲张侧支循环的血供特点。结果①食管静脉曲张在CTPV上的范围及程度与胃镜有很好的相关性。②食管静脉曲张CTPV的部位分型与其侧支循环的血供特点关系密切。结论CTPV对食管静脉曲张的特点有较好的显示,同时可显示其血供特点,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评价门静脉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3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对门静脉主干、主要属支和侧支循环血管进行显示和测量.结果 4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门静脉主干显示率100%,胃左静脉97.6%,胃短静脉44.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90.7%,脾/胃肾分流28.7%,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分别为46.5%、44.4%.其中门静脉主干宽度为(13.94±2.47) mm,胃左静脉主干宽度为(5.62±2.40) mm.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1.
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闭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侧支循环形成引起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1],临床较少见.成人发病易误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本文报道7例经影像学诊断证实的原发性CTPV,并对其发病机制、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并分析42例经证实的CTPV患者的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资料. 结果 全部病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本组门静脉异常表现为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34例;门静脉受侵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原因不明的狭窄或闭锁3例.门静脉周围形成增粗、扭曲的侧支血管即门-门侧支血管: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9例;胆囊静脉丛曲张31例,有分支向肝内门静脉左支供血的胃左静脉曲张6例;并清楚显示多种门-体侧支血管;肝脏灌注异常18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8例. 结论 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很好地显示CTPV的特征,是很有效的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3.
张艳  郎荣蓉 《当代护士》2016,(1):140-141
正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一种较罕见的小儿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完全或部分阻塞,从而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机体为减轻门静脉高压在肝门区形成大量侧支循环血管丛,从而引起门静脉高压[1]。形成门静脉高压后,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和继发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或)伴有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可反复呕血和柏油便,伴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利用Xper-CT与CT门静脉造影(CTPV)融合图像作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分流术(TIPS)中三维路径图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7例,其中21例接受常规TIPS术患者,另16例接受3D路径图下引导TIPS,采集动静脉期和门静脉期图像,对3D路径图下引导TIPS患者在肝脏部位行Xper-CT扫描,在三维工作站中利用"Multi-Modality Matching"功能进行两者图像融合,作为实时透视过程中的三维路径图。结果 Xper-CT与CTPV在融合过程中,骨性对位误差均<2.00 mm;术中门静脉CTPV图像与透视的图像的匹配误差稍大,其中15例上下误差>2.00 mm,1例左右误差>5.00 mm。结论 将Xper-CT与CTPV的融合图像作为TIPS的三维路径图,可在不使用对比剂的情况下,术中多角度观察穿刺针与门静脉的位置关系,提高穿刺的定位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5.
黄培 《全科护理》2013,11(22):2111-211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是小儿较少见的门静脉系统疾病,主要由于先天因素(如先天门静脉闭锁、缺如、狭窄或血管畸形、血管瘤)或后天因素(新生儿期的脐部和脐静脉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引起门静脉主干或肝内门静脉分支完全或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显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严重程度与原位肝移植(OLT)手术程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包括24例CTPV病例。评价门静脉栓塞的部位及范围,记录每例形成的侧支循环并进行评分。复习21例拟行OLT者的病例资料。结果MIP、VR与SSD均可用于显示病变后形成的侧支循环,以MIP显示优良。24例中,拟行OLT者21例,其中13例行供体门静脉与受体门静脉端端吻合,2例处于待肝状态,6例吻合方式改变或放弃手术。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无创性诊断CTPV,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相关信息,有助于原位肝移植术前决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肝脏动脉及肝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3例CTPV患者,排除肝脏恶性肿瘤及肝硬化、肝脓肿等可引起肝脏动脉改变的疾病,分析其CT资料,观察肝脏动脉及肝脏形态的改变.结果 13例CTPV患者中,10例(76.92%)可见肝左和(或)肝右动脉增粗,3例(23.08%)可见动脉期的一过性团片状异常强化,仅1例(7.69%)可见明显的萎缩-增生复合体.结论 CTPV肝脏动脉供血增加,可出现肝脏动脉增粗,仅少数可见明显的萎缩-增生复合体.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在儿童原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中的应用价值,并初探其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证实为原发性CTPV患儿的临床及64层螺旋CT资料,研究其特征性血管表现,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及部位进行分型,对比各型的手术治疗方式并探讨其相应临床意义。 结果 37例原发性CTPV患儿通过64层螺旋CT检查均能发现特征性的门脉主干或其分支结构发育异常血管表现,以迂曲、狭窄、缺如或血管瘤样改变伴不同程度的门-门及门-体侧支血管形成为主。CTPV可分为三型:I型(8例),海绵样变仅发生于肝内门静脉左和(或)右分支,肝移植是该型首选手术方式;II型(18例),表现为I型合并门静脉主干狭窄或消失,代之为分布于肝门部和胆囊床部簇状或蚯蚓状(迂曲)血管,分流术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该型主要手术方式;III型(11例),海绵样变在II型的基础上存在进一步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表现,门、肠、脾静脉广泛迂曲呈网状,该型难以实行分流术,仅可行脾切除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论 64层螺旋CT在诊断儿童原发性CTPV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分型对CTPV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由于肝门部或肝内的门静脉系统血管由于先天性或继发性的病变,导致门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从而在肝门区代偿性的形成大量侧枝血管丛,这些侧枝血管呈海绵样改变。临床以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甚或破裂出血和脾大并脾功能亢进为主要表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飞  张洁  汪志杰  高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7,16(3):226-227,233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DSA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腹部CT资料。结果CT直接征象: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血管变细/闭塞(5例),门静脉走行区血管迂曲/紊乱(5例),重建后门脉系统侧支循环网(5例)。间接征象:肝脏灌注异常(5例),肠淤血(1例),脾大(5例),腹水(4例),以及引起该病变的原发病灶征象。结论MS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