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自母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先天性梅毒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我国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已有明显上升趋势。先天性梅毒分早期和晚期先天性梅毒,临床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口腔损害等,晚期可有神经系统损害。2006年,我科收治了13例先天性梅毒患者,正规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经胎盘和脐静脉由母体侵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近年来孕妇患梅毒者不断增多,导致先天性梅毒发病率逐步增高。笔者对自2006年2月~2009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梅毒患儿26例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人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所致。近年来,随着患梅毒孕妇人数的不断上升,先天性梅毒患儿也呈上升趋势,而先天性梅毒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一,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困难。我院自2008—2009年共收治患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42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母亲孕期检查、治疗情况及其分娩新生儿生后的随访情况。方法对2008年8月-2014年3月该院201例妊娠期梅毒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1例妊娠期梅毒母亲分娩新生儿中,确诊为先天性梅毒76例,疑似先天性梅毒80例,除外先天性梅毒45例。8例确诊患儿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或放弃抢救后很快死亡。结论为杜绝先天性梅毒患儿出生,加强育龄期及妊娠期女性梅毒管理是关键;为了改善先天性梅毒患儿预后,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点,观察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 ,调查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并及时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结果 2006年1月~2009年4月,普通新生儿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1.2%、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天性梅毒新生儿作为感染源未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预防与控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绍兴第二医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3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脾肿大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均阳性。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2~3周。治愈34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早期使用青霉素钠静滴,重症患儿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疗效满意。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大大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先天性梅毒性脑膜炎很少出现在新生儿期,现就2013年5月收治1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可以造成机体多脏器损伤的性传播疾病,对人体危害很大,甚至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并留下终身的印记,给患者身心均造成很大创伤。国家取消强制婚检以后,由于人们缺乏足够的性教育知识、患者刻意隐瞒病情,导致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感染人群逐渐增多,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多。梅毒螺旋体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早产、死产、胎儿畸形、先天性梅毒儿等。先天性梅毒会给未来一代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控制及减少先天性梅毒的形势非常严峻。该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预防、妊娠期梅毒螺旋体检测、妊娠期梅毒驱梅治疗、先天性梅毒诊断、先天性梅毒治疗、先天性梅毒再发等方面研究进行综述,为减少梅毒对胎儿健康的损害,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梅毒患儿临床分析,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有效诊断及防治方法。方法对住院诊断为先天性梅毒的55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先天性梅毒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梅毒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早产率、引产率、宫内发育迟缓率、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应用青霉素治疗先天性梅毒具有良好疗效。结论对早产儿出现各种不明原因皮疹、肝功能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脾肿大,应高度怀疑先天性梅毒,单纯TPPA结果阳性不能确诊为先天性梅毒。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梅毒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先天性梅毒的措施,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我们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在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以下简称门诊部)诊治的27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梅毒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先天性、母婴垂直传播和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是2003年强制婚检取消后胎儿和新生儿感染梅毒的主要途径,也是近些年来新生儿梅毒(先天性)高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梅毒亦称胎传梅毒,是由感染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母亲患梅毒时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为梅毒的4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新生儿出生后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发病9例,发生率为22.5%;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功能损害。余31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TPPA抗体滴度小于其母亲4倍,随诊12个月转阴;行x线及肝功等检查提示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母亲患梅毒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早期治疗效果好;应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严格随诊。实验室指标监测至少1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儿先天性梅毒的认识,我们把2000年8月~2002年1月在非洲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儿科诊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梅毒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先天性、母婴垂直传播和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是2003年强制婚检取消后胎儿和新生儿感染梅毒的主要途径,也是近些年来新生儿梅毒(先天性)高发的主要原因。胎传梅毒是指妇女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感染梅毒,未被及时发现和规  相似文献   

17.
1989~1992年纽约州北部地区先天性梅毒调查:在预防及临床管理方面的提示在怀孕和分娩期间应对有梅毒高危性的妇女进行筛检,并且在怀孕期间治疗梅毒。同时必须全面估价婴儿患梅毒的危险性。在1989~1992年间先天性梅毒登记报告的318名母亲共生育了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衡阳县梅毒感染、发病特征,为制定梅毒的预防与感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收集网络报告的梅毒患者、潜伏梅毒,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衡阳县共报告梅毒感染患者783例,与2006-2010年比,上升66.03%,其中一期梅毒上升79.29%,潜伏梅毒上升72.70%,先天性梅毒上升50%.2013-2015年一、二期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在《规划》控制的目标内.梅毒发病年龄以21~50岁为主,>61岁老年人出现第二个梅毒感染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结论 衡阳县梅毒感染发病率与暗娼梅毒检测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制定衡阳县梅毒防治工作策略时要重点抓好民工、>61岁老年人和育龄妇女的管理.建议国家出台婚前梅毒、HIV筛查的政策,是控制先天性HIV、梅毒感染发病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6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及误诊,26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经治疗后20例好转出院,4例放弃治疗出院,2例死亡。【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要注意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时治疗,以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随访。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4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接受救治的5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8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点,并随访观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心理发育评分为(92.24±10.78)分,低于对照组的(114.35±2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以皮肤及黏膜损害、眼分泌物增多、黄疸伴肝脾肿大、骨损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TPPA和RPR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经青霉素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且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较复杂,无明显特异性,为减少误诊,应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对其实施诊断,尽早对患儿实施青霉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