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52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COPD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和生存质量,同时测定其肺功能。结果COPD患者的整体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76.30±7.01.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病程、疾病分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存质量与疾病不确定感有相关(P〈0.05,P〈0.01)。结论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等程度,其不确定感主要来自不明确性;COPD患者的病程、疾病分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生存质量对疾病不确定感有一定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存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结果 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评分为87.30±13.22;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对COPD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存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结果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评分为87.30±13.22;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对COPD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初诊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35例初诊鼻咽癌接受常规放疗患者.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RTOG/EORTC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癌因性疲乏评估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进行问卷调查以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分为高分组(73例)和低分组(62例),比较两组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 初诊鼻咽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得分为119.57±31.80.低分组放疗反应(除黏膜反应、皮肤反应外)、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高分组(P<0.05,P<0.01).结论 初诊鼻咽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严重,影响其放疗反应、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受者出院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 抽取80例肝移植出院患者,分别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社区量表(MUISC)和MCMQ应对量表调查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结果 肝移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59.91±11.69)分];肝移植患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回避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常模 (P<0.05、P<0.01);疾病不确定感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屈服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肝移植出院受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其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采用面对应对方式可降低其不确定感,屈服应对方式可增加其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6.
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疾病不确定感理论、影响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疾病不确定感对住院患者的影响以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措施。提出疾病不确定感主要受患者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信息支持和应对方式四方面影响,并且影响到住院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相关知识,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动员一切社会支持力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从而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者制订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个人生活掌控感量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204例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房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总得分20.75±5.86;疾病感知总得分52.50±12.42;社会支持总得分65.58±9.9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房颤病程、并存疾病数、疾病感知、社会支持是患者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生活掌控感水平较低,医护人员应多关注低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短病程、有合并症的患者;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负向疾病感知,促进患者生活掌控感水平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高危妊娠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及自编个人资料和影响因素问卷,对90例高危妊娠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90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53~117分,平均(89.20±12.30)分,其中79例(87.8%)患者得分为77~117分,属于中度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条目平均得分:不明确性(2.90±0.55)分、信息缺乏(2.67±0.58)分、复杂性(2.35±0.43)分、不可测性(3.27±0.54)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OR1.404,95%CI(6.169,15.039)]、学历[OR1.435,95%CI(4.410,11.720)]、合并内科疾病[OR1.307,95%CI(8.757,35.774)]、治疗方法[OR1.267,95%CI(1.814,9.852)是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高危妊娠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孕周、学历、合并内科疾病及治疗方法等影响。对于小孕周、低学历、合并内科疾病、采用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有针对性提供信息支持,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病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帮助患者家属有效应对患者的疾病状况。方法便利抽取149名慢性病患者的家属,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6.75±13.90,应对方式得分为33.08±9.19;年龄较高者应对方式得分较高,文化程度较高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无职业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均P0.05);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复杂性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复杂性、信息缺乏性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较高,运用积极应对方式比消极应对方式多。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者家属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患者的疾病。护理人员应向之提供信息支持,尤其是无职业、文化程度较低者,鼓励其有效地应对,以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论述了疾病不确定感理论、影响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疾病不确定感对住院患者的影响以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措施.提出疾病不确定感主要受患者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信息支持和应对方式四方面影响,并且影响到住院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相关知识,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并且动员一切社会支持力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从而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