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既往对心室收缩功能研究较多,对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到心室的舒张功能及患者的预后.现就急性心肌梗死时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2.
对478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时呈现低T3综合征;合并慢性并发症时随病情加重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5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_3、T_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值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TSH值显著降低;脑梗塞后遗症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血清T_3值显著降低,T_4值降低。作者认为,脑血管疾病时血清低T_3、T_4以及TSH分泌量的改变是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功能轴和外周组织功能变化的共同结果,可以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的血浆胰岛素、C肽、血糖及粪弹性蛋白酶的变化,以研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在病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放免法测定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重型30例,轻型22例)入院第1、7、14天和发病后3个月、12个月血浆胰岛素、C肽、血糖及粪弹性蛋白酶水平的变化,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判断AP内外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重型胰腺炎C肽及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变化在重型胰腺炎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第1天除外)(P0.05),粪弹性蛋白酶第1天增高,7 d后下降(P0.05),重症更明显。结论 AP时,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均受到损害,在临床中监测、治疗和随访AP患者,注意内外泌功能的变化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 急民生白血病患者初治者D0-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缓解者,在治疗后获缓解者水平显著高于未缓解者,复发者其水平要高于缓解时。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D-二聚体是反应产张血功能的灵敏、特异性的标志物。监测血功能的变化,对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晓燕 《内科》2009,4(5):723-72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对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对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发MODS的6例患者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也减轻溶血,降低患者血清酶、胆红素等指标。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是急性砷化氢中毒并发MODS的患者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4-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81例,根据头部MRI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57例),同期经头部MRI以及腰椎穿刺等检查,排除脑梗死和脑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头痛、头晕患者为对照组(24例)。急性脑梗死发病72h内进行内皮功能一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技术(Endo-PAT)检测,以反应性充血指数(RHI)作为主要指标,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HI与性别、年龄、吸烟史、急性脑梗死、血中C反应蛋白及肌肝的相关性。结果①Endo-PAT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RHI平均为2.02.4±0.40,对照组为2.63±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HI与性别、年龄、急性脑梗死(r^2=0.969)、吸烟史、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肌酐水平相关,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退,RHI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史、血中C反应蛋白及肌酐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边疆人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0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于梗死后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同时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室壁运动及射血分数(INEF)。结果:NSTEMI组有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和反复心绞痛发作史比率均高于NSTEMI组;STEMI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于STEMI组,且伴随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亦高于NSTEMI组;NSTEMI组患者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9.
NT-proBNP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53例血中NT-proBNP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4例,均已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结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P〈0.01)。患病组心功能≥Ⅱ级组血NT-proBNP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Ⅰ~Ⅳ级患者组各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心功能级数递增,NT-proBNP水平增高。NT-proBNP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结论AMI后心脏钠尿肽系统激活,其改变与心功能损伤程度有关,因此NT-proBNP的测定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纤溶指标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纤溶功能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2 4例 (为急性心肌梗塞组 ) ,不稳定性心绞痛中 48小时内劳力型心绞痛加剧和出现自发性心绞痛患者 32例 (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 ) ,健康对照组 2 0例。测定其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活性、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但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之间 4个指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加剧组患者均有纤溶活性降低 ,其发病机制可能是有血栓因素参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和正常对照各20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细胞培养板内,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细胞鉴定和部分生物学功能检测。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采用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观察EPCs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EPCs黏附细胞数增多(P<0.05),EPCs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骨髓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增强。骨髓EPCs参与了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其生物学功能可作为一个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伴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鼻饲肠内营养(ENS)支持后感染性并发症、营养状况恶化程度及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病情的变化,旨在对该方法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进行评估。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院神经内科1998年10月至2002年2月住院的老年急性脑卒中病例,年龄为60岁以上。入选条件:(1)病程24h以内,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我们使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二磷酸腺苷 (ADP)做诱导剂 ,对12 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 ,观察 5分钟内最大聚集率 (MAR)、最大波幅所需时间及聚集曲线图像波型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对象与方法1.对象 :我院 1995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间住院和门诊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12 2例 ,其外周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 ,近 1个月内未使用影响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年龄 2 1~ 5 9岁 ,平均年龄 ( 3 8.8± 6.9)岁 ,男性 10 9例 ,女性 13例。按病情轻重将 12 2例患者分为 3期[1 ]…  相似文献   

14.
1目的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上预测指标尚少,C反应蛋白与其的相关性未见报道.本研究回顾性调查了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中患者合并MODS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清hs-CRP变化与并发MODS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变化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但对临床较常见的下壁心肌梗死研究不多。本文对60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两组(急性与陈旧性)应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其变化规律作初步探讨。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1996年~1999年住入我院的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同时除外2次或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术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7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行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行常规液体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SOD、MDA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血清SOD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两组患者的MDA水平均上升,且对照组的上升程度大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T淋巴细胞水平较手术前均有所提高,且实验组CD3~+、CD4~+、CD8~+水平变化较显著(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应用于老年急性胆囊炎,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氧化应激反应,进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患者,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10 d、溶栓后1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收缩期速度。结果收缩期速度与溶栓前相比,溶栓后10 d 明显增加(P<0.05),溶栓后1个月显著增加(P<0.01)。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数目体积变化情况,探讨急性脑梗死的理论依据。方法对30例发病时间在6h内的脑梗死患者测定其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凝血功能。结果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与血小板状态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结论血小板体积和凝血功能的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脑系科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03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及作业疗法,观察运动功能积分(FA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变化情况,分析早期康复的效果.结果 康复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末的FAM、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且早期康复组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介入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率变异性,以了解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69例年轻男性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轻度、中度和重度各23例)和23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作前瞻性对照研究,记录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24h动态心电图,作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 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高频(HF)和相邻心搏的R-R间期之差>50ms的心搏数(NN50)计数占总R-R间期的百分比(pNN50),支气管哮喘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低频(LF)、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支气管哮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且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 支气哮喘患者在非急性发作期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