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4年4月13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德国柏林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这份名为《气候变化2014:减缓气候变化》的报告指出,通过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以及行为改变,有可能将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幅度限制在超出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内.但是,只有通过重大体制和技术变革,才有可能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上述阈值之内.IPCC表示,2000年~2010年期间的排放增速比之前30年中的任何10年都要快,但各种情景显示,将全球平均温  相似文献   

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凝练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脆弱性和风险,同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报告警示全球实现气候韧性发展的机会窗口正在快速缩小,需要迅速采取适应与减缓相结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应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IPCC报告及主要结论,认识IPCC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潜在影响,为继续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3.
一、会议概况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十三次届会于1997年9月22日至28日在马尔代夫举行。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派出了以中国气象局名誉局长邹竞蒙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与会。代表团由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水利部、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等单位组成。来自1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2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重点审议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编写内容、时间安排和程序等重大问题;审议并批准了气候变化区域影响特别报告;选举出新的IPCC主席团;审议并通过了IPCC未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4.
5.
樊星  秦圆圆  高翔 《环境保护》2021,49(17):44-48
2021年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及对于全球1.5℃和2℃温升控制前景的严峻性,明确要求全球在未来几十年大幅减排温室气体并在205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CO2)净零排放.报告警示全球应迅速采取并...  相似文献   

6.
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21年8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发布,针对气候系统变化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 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定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 本文总结了历次IPCC评估报告,并从气候现状、未来可能的气候状态、风险评估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信息以及减缓未来气候变化4个方面对AR6进行系统梳理. 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大气、海洋、冰冻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前所未有,引发了全球许多地区的极端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 未来若温室气体排放没有显著减少,到2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将至少升高2.1 ℃;如若人类影响得到有效改善,在最低排放情景(SSP1-1.9)中,2055年将变为负碳,到21世纪末气温开始再次下降. 减少CH4等其他污染物可以为全球气候治理争取时间,并改善空气质量. 建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聚焦模式开发和应用及与各工作组之间的衔接,加快短寿命气候强迫(SLCFs)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研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的科技支撑等.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八次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卷《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07,(6A):31-33
2007年4月6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八次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卷《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IPCC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其中,第二工作组主要负责对气候变化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梁媚聪  秦圆圆  樊星  高翔 《环境保护》2022,50(13):72-76
2022年4月4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评估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趋势、近期至21世纪末不同温升水平下的减排路径,以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行动之间的关联,并提出将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或2℃以内均需要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2025年前达峰等关键结论。这些结论既对各国采取积极碳减排行动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对发展中大国形成压力。中国应结合国内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分析《报告》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潜在影响,为中国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月29日至2月1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在巴黎召开了第10次全会,会议通过了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的决策者摘要,并于2月2日正式发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中,阐述了当前对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气候变化观测事实、气候的多种过程及归因以及一系列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的科学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07,(6A):27-30
2007年1月29日至2月1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一工作组在巴黎召开了第10次全会,会议通过了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的决策者摘要,并于2月2日正式发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中,阐述了当前对气候变化主要原因、气候变化观测事实、气候的多种过程及归因以及一系列未来气候变化预估结果的科学认识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保护》2007,(6A):34-35
继2007年2月和4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发布第一、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和《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后,IPCC第三工作组第9次全会暨IPCC第26次全会于2007年4月5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继2007年2月和4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分别发布第一、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自然科学基础》和《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后,IPCC第三工作组第9次全会暨IPCC第26次全会于2007年4月50日至5月4日在泰国曼谷召开.  相似文献   

14.
孙钰 《环境保护》2007,(11):6-9
IPCC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您参加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请您介绍IPCC的总体情况和IPCC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孙钰 《环境保护》2007,(6A):6-9
IPCC报告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记者:作为一名地理学家,您参加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撰写工作,请您介绍IPCC的总体情况和IPCC评估报告的撰写过程?  相似文献   

16.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和全省环保战线干部职工,对在我省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经济工作组第二次会议表示祝贺,对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黑龙江省现有各级环境保护机构126个,环境监测站105个,环境监理站107个,环境保护科研所13个,全省环保系统人员3676人,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管理、监理和监测网络。同全国一样,我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18.
一、关于在我国成立“地下水污染”项目工作组的必要性 1.地下水污染是全球性问题 随着大量工业和城市废水的排放,固体废物采用土地处理和处置,以及人工合成化学制品(如农药和化肥等)的广泛使用,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看全球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介绍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情况,概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灾害,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下称委员会)第二十三届会议于1986年7月7日至11日在其伦敦总部举行。有53个国家(其中23个为73/78防污公约缔约国)、5个政府间组织、13个非政府间组织及联系会员香港,分别派代表或观察员出席了会议,出席人数252人,是该会历届参加人数最多的会议之一。会议由委员会主席JAMES COWLEY博士(英国)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