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探索出适宜分离和纯化猫爪草多糖的大孔树脂,并确定最佳纯化工艺参数,试验对10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HPD-722、H103、DA-201、AB-8、HPD300、NKA-9、X-5、HP20、DM301、 D-101)的吸附量、吸附率及解析率进行考察,优选出最佳纯化树脂,并通过考察pH值、上样速度、上样浓度、洗脱剂浓度、洗脱剂用量、流速等指标确定最佳纯化工艺。结果表明:HPD-722型大孔树脂为最优树脂,最佳上样条件如下:pH值为3.5、上样速度为2.0 BV/h、上样浓度为4.0 mg/mL;最佳洗脱条件为8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5 BV、流速为1.0 BV/h。经过该工艺纯化后,猫爪草多糖的纯度由13.25%提高到了71.46%。说明HPD-722型大孔树脂能够很好地富集、纯化猫爪草中的多糖。  相似文献   

2.
DM-2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枣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DM-2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枣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动态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沙枣多糖样品溶液浓度为0.7 mg/mL、pH值为10、上样速率为2.5 BV/h、上样量为3 BV、洗脱剂浓度为55%、洗脱速率为1 BV/h、洗脱剂用量为3 BV时,吸附率和解吸率分别达到84.05%和97.3%。说明在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DM-2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沙枣多糖的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山丹鳞茎中皂苷静态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纯化效果较好的树脂,试验采用静态吸附筛选树脂和动态吸附确定工艺参数的方法来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山丹鳞茎中皂苷的分离纯化工艺。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山丹鳞茎中皂苷的纯化效果较好,在上样原液浓度为6 mg/m L、pH值为8的条件下进行吸附,解吸条件为乙醇浓度70%、洗脱流速0.5 BV/h。在此条件下对山丹鳞茎中皂苷进行纯化,皂苷纯度提高了4.35倍。说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山丹鳞茎皂苷有较好的富集、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中的多糖进行纯化,试验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然后以AB-8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材料,以乙醇为洗脱剂,系统研究上样液浓度、上样量、上样速率、洗脱剂乙醇浓度、洗脱速率、洗脱剂用量等参数对多糖吸附-解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样液浓度为5.93 mg/mL,上样量为1倍量树脂体积(BV),上样液速率为每小时2倍树脂体积数;洗脱剂乙醇浓度为50%,洗脱速率为每小时3倍树脂体积数,洗脱剂用量为3倍量树脂体积;吸附率为74.3%,解吸率为93.6%。说明AB-8大孔树脂可用于纯化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中的多糖。  相似文献   

5.
柑橘渣中柚皮苷的提取纯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工业》2019,(14):24-31
研究柑橘渣中柚皮苷的提取纯化工艺,为增加柚皮苷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期大量应用于饲料生产中。采用乙醇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柑橘渣中的柚皮苷,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两种方法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吸附试验,获取最适宜纯化柚皮苷的大孔树脂及最优工艺参数。乙醇提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45 g/ml、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提取率为15.09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60 g/ml、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温度80℃、超声波频率500 W,在此条件下,柚皮苷提取率为24.15 mg/g。HPD600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HPD600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4.0 h、样品pH值4、上样流速2 BV/h、洗脱液浓度0.05 mol/l、解吸流速2 BV/h。乙醇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成本低,无毒害,易操作,适用于工业生产。HPD600是最适合用于柚皮苷分离纯化的大孔树脂。乙醇或超声波辅助提取,结合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可以提高柑橘渣中柚皮苷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6.
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分离纯化板栗花粉总黄酮,理想的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有效柱体积20mL,黄酮液上样量6mL,水洗液10BV,洗脱液乙醇浓度为75%,洗脱速度1mL/min,洗脱液用量为树脂床6BV时,黄酮物质基本被洗脱下来,HPLC表征板栗花粉黄酮得到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7.
优选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藏药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比吸附量、吸附率、比解吸量、解吸率等为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考察AB-8、NKA-9、D-101、HPD-100、DM-301等5种型号的树脂;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静态吸附-解吸附动力学曲线,确定吸附、解吸时间,筛选解吸剂浓度、上样液浓度、流速等参数。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对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吸附-解吸性能较好,比吸附量492.8μg/g、吸附率68.21%,解吸率83.26%。工艺条件为:室温下,以2.0 mL/min流速循环上样动态吸附2次,后静态吸附,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的累计时间不小于8 h。以70%乙醇解吸,静态解吸2 h以上,后以1.0 mL/min流速进行动态解吸,静态解吸和动态解吸累计时间不小于8 h。上样液粗总黄酮质量浓度为140~150μg/mL,每100 mL上样液需装柱树脂为30~40 g。结论:经D-101大孔树脂纯化后,所得干浸膏中总黄酮纯度提高2.96倍,回收率62.23%,纯化物粘度和吸湿性降低,工艺稳定可行,五脉绿绒蒿总黄酮得到有效的富集,为后期的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蜂胶黄酮提取纯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蜂胶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蜂胶黄酮的得率和绝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乙醇提取蜂胶黄酮的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液固比、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蜂胶黄酮得率和绝对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蜂胶黄酮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为18ml/g,水浴温度为55℃,水浴时间为5h,上述工艺条件下,黄酮纯度为72.2%.最优树脂为D101,吸附速度为1.0ml/min,洗脱剂先采用40%乙醇2BV体积洗脱洗去杂质,再用80%乙醇5BV体积洗脱获得黄酮成分,此条件下层析得到的蜂胶黄酮纯度90.2%.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蓝刺头中总黄酮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总黄酮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试验对5种类型的大孔树脂进行了筛选;采用动态吸附试验,探讨了蓝刺头上样液浓度、上样速度、树脂径高比等因素对蓝刺头总黄酮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大孔树脂类型为AB-8,湿法加入装柱,径高比为1:8,上样液为总黄酮含量6 mg/mL的蓝刺头溶液,以1 BV/h流速对其进行动态吸附,再用80%乙醇进行洗脱,纯化后总黄酮的含量达65%以上。综上,该工艺条件适于蓝刺头总黄酮的纯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比吸附量、解析率及总黄酮回收率为指标,通过考察静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筛选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并考察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及解吸附条件,包括原液质量浓度、吸附流量、吸附时间、洗脱剂及洗脱剂流量,从而筛选出该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FL—1大孔树脂为四种树脂中吸附及解吸附性能最佳,因此选择FL-1为分离纯化蜂胶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动态吸附质量浓度0.25~0.38mg/mL,吸附速度1mL/min;树脂柱吸附时间1h,洗脱剂为90%乙醇,洗脱流量为1mL/min。蜂胶总黄酮质量分数从13.07%提高到85.25%,总黄酮回收率达79.37%。[结论]FL-1型大孔树脂对蜂胶总黄酮具有良好的纯化效果,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以贯叶连翘粗提浸膏为材料,考察六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金丝桃素的性能。采用静态、动态吸附方法筛选树脂,以中压分离方法确定分离纯化的条件。结果表明:HZ-801树脂以其高吸附率、高洗脱率成为优选的分离填料,其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为:进样液质量浓度为0.1125 g/m L,进样速度为5.0 m L/min、洗脱速度为20 m L/min,0~95%乙醇溶液梯度洗脱,金丝桃素的纯度为79.11%。HZ-801可以较好分离纯化金丝桃素,纯化工艺具有较大实践性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红  李波  李晨阳  杨曌 《草地学报》2022,30(3):750-757
为了探讨苜蓿(Medicago sativa L.)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特性,本研究以苜蓿干粉为试验材料,采用静态和动态试验,考察树脂种类、上样液pH值和体积、上样液总黄酮质量浓度对苜蓿总黄酮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比较纯化后苜蓿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D101大孔树脂纯化苜蓿总黄酮效果较好,上样液pH值为3、体积为2 BV、质量浓度为0.8mg·mL-1纯化参数条件下,吸附率和解析率分别为92.72%和75.99%,此条件下苜蓿总黄酮纯度为31.46%。纯化后的苜蓿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8mg·mL-1时,对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2.46%,92.23%,87.79%和86.73%,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Vc,其它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较Vc有所降低,纯化后苜蓿总黄酮抗氧化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锁阳总黄酮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庭瑞  李志忠 《草业科学》2011,28(8):1427-1429
摘要:为分离纯化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中总黄酮提取物,选择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显示,分离纯度达97.278%,比吸附量和比洗脱量分别达到81.933和53.164 mg/g。研究表明,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锁阳总黄酮吸附性能和解吸性能均好,具有较高的比吸附量、吸附速度和比洗脱量,且纯化能力极强,说明弱极性的树脂适合用于锁阳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4.
以BCA为单体材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IVM-PBCA-NP纳米粒,经药物吸附和PVP包被后形成PVP-IVM-PBCA-NP载药纳米粒。经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以BCA:IVM投量为4:1(g/g),BCA投量为0.4:25(V/V),乳化剂F68浓度为2%,搅拌速度600r/min,反应体系pH值为2、3、6,反应时间3h,为最佳制备条件。在该条件下所制备的PVP-IVM-PBCA-NP药物包封率为(45.43±1.65)%,载药量(9.95±0.23)%,主要粒径为296nm。  相似文献   

15.
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BS-112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对白僵菌、绿僵菌、黄曲霉菌等家蚕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了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吸附和解吸性能,筛选出对抗真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吸附及解吸性能的X-5树脂,这种树脂对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饱和吸附量为73.37 mg/g,最适吸附温度为25℃,饱和吸附时间为150 min,以75%乙醇进行动态解吸,解吸率可达93.68%。BS-112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在低浓度下即能够较好地抑制家蚕病原白僵菌的生长,96孔板法测定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杀菌浓度(MFC)分别为1.56、3.13μg/mL,并且活性物质的毒性小,以2 000 mg/kg剂量的活性物质灌胃小鼠,小鼠无急性中毒表现。  相似文献   

16.
类芽孢杆菌Cp-S316对家蚕真菌、细菌病原物具有广谱抗性。为研究抗菌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并探讨其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树脂对抗细菌活性物质的吸附性能,对吸附性能优良的树脂进行了解吸性能的比较,并对解吸剂进行了筛选。结果:X-5树脂对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当树脂与发酵液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为0.03 g/mL时,振荡吸附4 h,其吸附率为90%;以0.02 mol/L HCl-75%丙酮为最佳解吸剂,层析柱柱长12 cm,直径1.5 cm,流速3.9 mL/(cm2.min)动态解吸,其总解吸率为92%,其中浓度较高部分(树脂与解吸液混合后的质量浓度为0.67 g/mL)的解吸率为90%。关键词类芽孢杆菌Cp-S316;活性物质;分离提取;树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高热清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水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3种醇沉浓度(50%、60%、75%)对高热清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以10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次,每次提取1.5h时,水提液中黄芩苷含量最高;3种醇沉浓度的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50%醇沉浓度时成本最低。根据最佳工艺路线制备高热清口服液,3批成品的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薄层鉴别与pH值检查均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结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芩苷的含量做为评价指标,是筛选其不同制备工艺的有效方法。按照最佳工艺路线制备的高热清口服液成品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Blood viscosity (BV) was measured in 32 healthy horses at 6 spindle speeds (60, 30, 12, 6, 3, and 1.5 rpm) and for PCV of 40%, using a digital rotational cone and plate microviscometer. Also, in 7 of 32 horses, BV was measured 3 times each, for 3 PCV values (20, 40, and 60%), and at each spindle speed to determine effect of PCV on BV and machine and among-horse variations. Total plasma protein and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in all horses, using a standard refractometer and heat 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In 7 of 32 horses, quantitative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a quantitative fibrinogen assay. Plasma protein and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 on BV. Plasma total protein (6.0 to 7.5 g/dl) and fibrinogen (100 to 400 mg/dl) concentrations were within normal reference range for our laboratory.(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丹参脂溶性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以总丹参酮含量和提取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醇提水沉、大孔树脂纯化、CO2超临界萃取、氯仿萃取4种纯化方法,并对醇提水沉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最佳纯化工艺为醇提后20倍生药材量的水冷藏沉淀24 h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