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22,(1)
电动汽车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具有巨大作用,但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其充电负荷会给电网带来短时负荷冲击,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可利用光伏和储能来平衡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有效降低大规模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资源的占用。针对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规划需求,首先建立了光伏模型和基于寿命预测的储能模型,然后以最大化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净收益为目标,以设备运行和功率平衡为约束,建立了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设备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场的建设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以及交通枢纽设备的持续供电,光伏-储能一体化停车场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方案。这种停车场能够将光伏和储能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太阳能发电并储存多余的电能,以供给停车场和交通枢纽设备使用。本文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描述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并介绍了光伏系统的发电原理以及工作方式,并对光储系统在停车场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利用太阳能发电并储存多余的电能,为停车场和交通枢纽设备提供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光伏-储能一体化停车场的建设与落实。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建筑用能领域的“双碳”目标,需将大规模的城乡建筑集群配置为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同时考虑到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还需实现此类建筑集群的大规模电力协同调度,从而有效的消纳可再生能源。通过文献综述对比了现有发用储融合的用电模式,总结了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的概念和优势,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针对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系统的协同调度方法,认为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去中心化电力调度方法具有灵活性强、适用度高等特点,并进一步梳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应用在电力协同调度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能在数据涌现进行算法训练层面有效助力实现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光储一体化建筑集群电力协同调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6)
针对目前充电站单台充电机的功率较大,单次充电时间较短,导致快充站在晚间电网负荷低谷时期的利用率较低,而在日间电网负荷高峰时期带来大功率的短时负荷冲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将光伏、储能结合充电站建设的方案,即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重点对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建设意义、系统构成、储能电池选型以及能量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智能用电的应用,学校可对公共教学楼、宿舍等耗电量较大的建筑物进行智能用电管理。建立了学校不同类型用电管理系统框架,分别构建了教学设备、温控设备和PV系统的负荷模型,考虑需求响应的学校智能用电管理系统架构,包括用电管理模块和考虑上网的光伏发电管理模块,以教学设备、办公楼用电负荷为例对学校智能用电管理系统进行说明,并分析用电响应情况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政策动态     
<正>北京:重点推广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系统日前,根据北京市住建部印发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工业建筑集中示范区创建方案》,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资源应用。分类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系统,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力争实现园区厂房屋顶光伏全覆盖。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区域光伏发电与建筑用电直接的合理调配,充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运营管理,引导项目积极利用特许经营、能源托管等市场  相似文献   

7.
武艳丽  王志  林方  唐泊洋  付俊华  梁征 《建筑技术》2022,(10):1334-1336
大同能源馆作为2019年竣工的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其设计理念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通过重点解析该建筑中储能技术的应用及柔性配电技术应用,为“光储直柔”建筑设计及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孙冬梅  康靖  郝斌  李雨桐  于海超  孙林 《暖通空调》2024,(3):118-129+34
“光储直柔”是解决建筑光伏发电与建筑终端用电时空错配难题等问题、促进光伏发电本地消纳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荷随源动”,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支撑技术,对于零碳建筑和零碳电力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光储直柔”建筑示范项目调研的基础上,汇集17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光储直柔”建筑的气候区域、建筑类型、建筑规模等分布特征和建筑光伏、储能、直流配电、直流用电场景等技术特征,提出了建筑“光储直柔”的适宜应用场景、系统拓扑结构及电压等级选择建议和“光储直柔”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指出了城市和农村建筑“光储直柔”发展的差异化技术路径,为建筑“光储直柔”的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任雨虹  高岩 《建筑科学》2023,(12):255-262
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给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考虑到空调负荷具备热储存能力,本研究提出光伏储能辅助空调系统,通过空调负荷对光伏发电进行消纳。本研究以北京某办公楼为研究案例,基于热电的RC模型来预测该办公楼的空调负荷。进一步,基于峰谷电价,提出了遗传算法优化余电分配系数的运行策略。以负荷预测结果为依据,采用遗传算法对光储空调系统的最优调度问题进行了求解。RC模型可以反映该办公楼的建筑热过程,光伏储能辅助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消纳光伏发电量,减少近90.20%的购电量;推迟用电峰值,并且电网购电峰谷差由28.45 kW降低至7.39 kW。空调负荷采用15 min直接削减负荷的方法参与电网削峰的调度计划后,建筑室内温度升高约0.2℃。  相似文献   

10.
介绍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在私家车库、住宅小区、开放式停车场、收费停车场、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共充电站、电池更换电站、汽车运营公司停车场多种应用场景下充换电设施的应用方案和充换电设施交流充电、直流充电的建议比例,并分析换电站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郜博文  孙佳碧  戴磊 《建筑技术》2021,52(9):1126-1128
光伏发电窗是利用薄膜透光太阳能组件替代传统窗的玻璃,利用原有建筑物空间实现光伏发电,并且"自发自用"满足家庭部分智能设备用电需求,不仅可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增加建筑物美感,还可自我产生电能,实现清洁能源低碳利用.属于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增加储能装置将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电能储存,以满足窗户智能开关设备及监控系统的用电需求.光伏发电窗主要由薄膜太阳能模块、太阳能控制器、电源逆变器、铅酸蓄电池、配电系统和监控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2.
张辉 《江西建材》2014,(4):220-220
我国的电力系统存在各种类型发电设施分布不均,且用电高峰集中电网负荷大,而用电低谷电网负荷小,峰谷之间负荷差距大的现状。同时,对于多数地区,发电设施单一且规模与负荷巨大,缺乏多类型的后备发电设施,在应对突发状况时,电网的稳定性不足。对电力系统自身调峰填谷、应对突然事故的需求日益增长,发展多种类特别是清洁能源的发电设施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针对蓄能电站这种特殊的水力发电设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提出分布式光储互补无线充电系统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该系统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与储能互补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动汽车的清洁问题;同时,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替代有线充电,实现了电动汽车全自动化充电过程。从长远来看,分布式光伏储能无线充电系统将是电动汽车的最佳配电及充电选择方式,是无人驾驶和车联网的必然匹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在提升电网稳定性和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需求响应和智能家电管理作为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分别通过间接手段和直接手段对家庭用电系统进行用电负荷控制从而缓解局部电网压力。介绍了国内外家用能源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国内外家用能源管理系统发展的不足并给出建议。从智能家电管理模型角度综述了现阶段家用能源管理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改进并给出了新智能家电管理系统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天然气减压过程中压力能的利用,小型调压发电装置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介绍了一种调压和发电智能一体化的工艺,旨在降低小型装置的建设成本,达到对小型装置的智能操控。该调压发电装置可以长期稳定的为装置内部以及其他的用电设备供应电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一种停充一体化新能源立体停车设备,将光伏发电与立体停车设备有效结合,嵌入板载充电装置,利用绿色能源为设备供电及车辆充电,既高效停车又零排放;储能设备与市电并网,余电并入电网,降低社会能源总能耗,有利于立体车库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同时研发基于微服务架构及容器化部署方式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管理云平台,结合微信小程序客户端提供面向停车客户、售后服务人员、设备管理员的定制化服务,实现远程查询、维护、管理一体化与预约存取车、远程操作、停车充电状态查询,提升客户的使用体验。产品有效利用了城市空间,解决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为贯彻落实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马明  陈敬欣 《绿色建筑》2022,14(1):9-11,22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将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结合,使建筑物从纯粹的能源使用者转变为能源生产者.彩色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满足建筑对于外观丰富多彩的要求,但颜色的附加会造成光伏组件发电功率的损失.通过理论分析及试验测试,研究不同颜色对于BIPV产品功率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智能小区在国内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近几年,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其技术成果被大量应用于智能小区,催生了智能用电小区。论文结合智能用电小区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并以某省级电力公司职工住宅智能用电小区项目(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的规划设计为例,介绍智能用电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素,包括配电自动化、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能源(太阳能、风能)应用、无源光网络、远程抄表、安全防范、增值服务等。规划设计中除了应用常规智能小区技术外,还大量应用上述智能电网的技术成果,而且还有相对较成熟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此阐明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智能小区规划设计带来的发展和改变;最后对智能用电小区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再次阐明融入了智能电网技术成果的智能用电小区是对智能小区内涵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引领着智能小区的发展方向,堪称智能小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设计农村住宅综合能源系统与电网互动的优化调度方案是提高农宅节能效果及经济性的关键。针对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中光伏出力及用能负荷等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完善的电-冷-热综合能源系统模型框架,提出考虑需求响应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同时,考虑需求侧调控对能源优化调度的作用,根据实时电价以及相关激励措施,灵活调整用电需求,以达到优化与大电网购售电互动的目的。通过算例分析,分别得到日前、日内的具体调度方案。结果表明:优化调度后的农宅节能效果和成本节约均有显著提升。优化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合理安排电力、冷热负荷,并根据实时电价进行灵活调整,实现农宅与电网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吉林某市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研究,结合该新城所处的地理区位,针对各类型充电车的特征,对该市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等主要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进行了负荷预测、充电方式、充电设施布局等多方面的研究,并对新建小区、停车场充电设施的配建要求进行了明确,为形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