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靓  张莹 《规划师》2012,28(12):78-81
随着机场开发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以机场为基础的航空城规划与建设逐渐成为热点。作为临空新城,航空城不同于航空产业园和一般的新城,其交通规划具有独特性。北京新航城交通规划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构建以空港枢纽为节点,以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元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力求实现空港、航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国华 《城市规划》2011,(4):61-68,96
由分析我国大型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出发,结合其定义及综合交通需求特征,从城镇群、都市区、临空经济区和枢纽核心区等四个层面提出了建设高效空港综合交通枢纽所需要的规划设计技术路线、需求预测方法、重点技术内容和规划深度,构建了一套涵盖衔接高速铁路、城际轨道、机场快速轨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及机场核心区内部设施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综合交通规划设计与组织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空港地区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随着深圳机场引入高铁与城际轨道,空铁联运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要素汇集与辐射引领能力日益增强。基于深圳机场东枢纽的规划设计实践,分析深圳空港建设历程及面临的问题,并立足临空经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交通格局变化,探析空铁联运枢纽在区域一体化格局下的功能价值,提出业态分布、交通组织、空间利用三者之间协同规划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荀春兵  杜锐  叶炜  路思远 《规划师》2018,(6):129-133
临空地区发展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相关规划和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临空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有所偏差。文章基于对代表性临空地区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机场特征、城市背景和时代趋势三要素的分析框架,较为科学地研究了临空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产业、空间和交通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并将该分析框架引入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规划中,对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功能定位、枢纽构建、产业选择和城市空间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战略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临空地区发展是近年来城市规划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相关规划和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存在一定的不足,造成临空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有所偏差。文章基于对代表性临空地区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机场特征、城市背景和时代趋势三要素的分析框架,较为科学地研究了临空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产业、空间和交通等方面的发展策略,并将该分析框架引入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规划中,对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功能定位、枢纽构建、产业选择和城市空间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战略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6.
虹桥枢纽将成为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速交通中心,长三角网络城市形成的关键性与战略性的节点。作为集空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的交通枢纽,在分析其建设机遇、战略及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集疏散系统的关键问题并确定集疏运交通模式,并针对枢纽外围快速集疏运通道、本体配套交通设施及枢纽交通组织方案进行研究,为以后类似大型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树立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机场由交通场所向区域节点的跨越转变,临空经济区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其产业和空间形态已由孤立的城市边缘空间向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转变。因此,需要对临空经济区的产生机理、空间布局规律和特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及展望。研究从梳理国内外临空经济区的文献出发,对临空经济区的概念和空间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从机场与临空经济区的关系出发,研究临空经济区与机场、中心城市、腹地之间在产业和空间上的互动关系—集聚效应与分散效应,勾勒出临空经济空间布局演变过程:独立机场区—机场产业化区—空港都市区,结合临空经济区出现的新变化和特点,探索和展望临空经济区的未来发展趋势—航空市镇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机场尤其是中小型机场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小型机场临空区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也逐渐成为热点。本文将立足空港资源、准确把握现状、寻求合理有效的发展模式,提出张家口临空产业体系、发展策略与路径,并结合规划区的场地特征,研究整个园区的空间布局,保障项目落实。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泛指地表以下的地层空间,是人类潜在的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对地层空间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通过敷设各种市政管线或构筑各种地下建(构)筑物,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市政、民防及公共设施等类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发展与交通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是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城市的大部分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是城市中物流、人流、车流的交汇点,也必然是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所以其交通流量远远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为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作者将从立体分离式交通组织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行论述,探讨一种地下空间畅通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由粗放式扩张逐步进入精细化完善的新阶段,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功能的补充,更加集约的城市空间资源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如何切合城市发展需求、解决各类城市问题与矛盾、强化空间利用效益以及完善地上地下功能联系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开发的重点课题。文章通过扬州市广陵新城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例,针对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开发提出以"立体开发、网络复合"为主导策略的编制思路,对地下空间利用的网络化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机场地区逐步由单纯的交通枢纽发展成为空港城,在"汕潮揭"同城化发展的区域背景下,潮汕机场的建设成为潮汕都市区融合发展的触媒,空港经济区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分析了潮汕机场在区域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机制,重点探索空港经济区面向实施的规划战略、面向区域的产业布局、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以及机场建成之后面向管理的行动方案,以期为国内空港经济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以速度经济为核心价值的全球竞争体系下,临空经济区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辐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如何做好临空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规划成为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研究基于区域互动的视角,分析了临空经济区发展的互动要素和策略,并以哈尔滨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实践为例,提出临空经济区与城市在功能、产业、空间和交通四个维度的互动关系下的规划策略,以期为今后的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以地下公共服务配套为主,与周边建筑地下层整合建设、统筹考虑,将构成具有地下步行系统连通城市公交枢纽与轨道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文章从建设目标、交通、建筑、景观、技术等几方面介绍该项目的设计情况,希望达到疏导交通、共享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商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下道路出入口通行能力降低、交通组织混乱的问题已成为地下道路建设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分析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拥堵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地下道路出入口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主出入口布置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主出入口分别与十字型路口、正T字型路口、竖T字型路口衔接时的交通组织模式;根据合流区和分流区车流特性,进行了合流区和分流区交通组织设计,该项的研究可为地下道路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 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 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 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 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 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 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 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 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 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 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 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 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 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 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7.
洲际空港枢纽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特大城市的首要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和嵌入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支点。商业网点是吸引并集聚商业贸易主体、创造强化经济流向、支撑城市空间与人群消费互动的主要节点,其发达程度彰显了城市现代化水平与居民消费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发展为中西部客货吞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并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枢纽经济核心动力将持续释放。文章基于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城市的核心地位,构建临空经济特色下的商业网点规划战略体系,为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与双向开放背景下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卢子琪 《建筑施工》2009,31(9):765-767
利用既有地下空间改建成地铁交通换乘枢纽,是城市发展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另类延伸,它避免了在闹市中心区“大开大挖”,在施工周期、建设成本以及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周密的研究和精心的施工组织,对此类改建进行了完美的演绎,上海市港汇广场地下空间改建轨道交通枢纽工程圆满完成.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下,机场已从单一的交通运输设施演变为具备强大影响辐射力的城市经济综合体,机场及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逐渐成为热点。与此同时,空港经济正成为时下的热点,受到国家和许多城市的广泛关注,并被作为战略发展重点,但相关布局模式缺乏系统研究。文章从港城一体新理念出发,从机场核心影响、区域影响、枢纽影响以及生态资源影响四个方面对空港的布局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内空港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至关重要。地下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新趋势,同时也是打造立体化城市的基础。本文着重对开发地下空间的趋势进行分析,从地下交通规划、地下市政设施规划等方面,阐述结合城市地上空间规划,实现立体城市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