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货物出口贸易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人口数量、中国和沿线国GDP、贸易自由度指数、两国之间的距离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等因素对中国向沿线国的货物出口贸易有显著影响。在沿线61个出口市场中,以欧洲各国为主的11个国家属于"潜力再造型"国家,中国对其出口贸易潜力十分有限;以俄罗斯、中东欧及中东地区各国为主的共34个国家属于"潜力开拓型"国家,这些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出口潜力待挖掘;以中亚和南亚为主的16个国家属于"潜力巨大型",这些国家大多是中国货物出口的"小型市场",还存在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10.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存在“虹吸效应”,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此外,政策沟通对于倡议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倡议对于沿线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正向影响,也论证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阻碍,科技创新合作可以突破制度和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与中国经贸往来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的,双方科技交流和创新合作的程度和领域也不相同。本文结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分别探讨了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合作增强双边经贸关系,并以白俄罗斯为例,在介绍分析中白经贸关系和科技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白之间科技合作由宏观国家层面向中观地方政府、行业层面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转变;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依赖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和泰国)与中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论如下:中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东各国的贸易依赖程度较强,与中东欧各国的依赖程度较弱;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依赖度增速最快,与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的贸易依赖程度减弱速度较快。中国向五国出口的商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从俄罗斯进口矿产品居多,从新、马、泰进口机电产品居多,从印度进口的最主要商品由矿产品转变为纺织品。定量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地理距离、经济规模是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依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