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米螟防治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四种方法。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吉林省适时环境,浅析了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一九七五年我们在龙岗良种场进行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试验,同年秋在吕家庙大队进行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第二代玉  相似文献   

3.
据美帝《农业研究》杂志1969年2月第17卷第8期报导,美农业部农业研究局科研人员发现一种防治玉米螟虫害的新方法,摘要如下: 玉米螟首次啮咬作物时,当即产生一连锁反应,促使叶组织中的酶将一种植物糖——葡糖贰转化为一种化合物“丁布”(2,4—二羟(基)—7—甲氧基—1,4—苯并恶嗪—3—one)。害虫对此物质厌味不食。经发现,抗玉米螟品系的叶片及其他组织内“丁布”含量较非抗虫品系超过十倍以上。对十多种自交系和55种单交种进行试验,发现玉米螟对各种品系的取舍与其含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要把生产和国民经济搞上去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发展棉花生产,今年积极开展了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的试验、示范工作。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历年来,发生危害严重,是造成减产的重要原因。往年,防治棉  相似文献   

5.
我县种植黄、红麻十万亩。近年由于黄麻夜蛾发生面积大,为害重,严重影响产量,发生严重时,只剩下叶脉、叶柄,花和果实也遭食害,如一九七四年许巷公社麻田大面积受害,胜利大队95亩麻田,出动劳力430余人,提到黄麻夜蛾幼虫345斤,以往每年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有一定效果,但麻株高,喷药劳动强度大,喷药时,人如雨淋一样,对人体很不安全,而且杀死田间自然天敌,促使该虫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6.
基于吉林调研农户数据,采用多个Logit模型比较分析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该技术的采用不仅与微观农户技术需求有关,也与技术供给有关,实证也验证了农业技术供给和玉米种植规模对农户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样本数据反映,如此经济、环保又增产的农业技术并未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与我国农技推广力度严重不足密切相关。从符合WTO规则及更好地实现我国粮食安全角度来看,我国应加大粮食主产区的农技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7.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雌性触角,得到两种蜂触角上的感受器各有九种。发现分布在棒节腹面“探索区”的i型感器数目和形状在两种蜂之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具有鉴定种类的价值。用光学显微镜也能分辨出这种感器。本文详细描述了各种感器的细微结构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在我国分布很广,是优势蛉种之一.其幼虫能捕食蚜虫、粉虱、红蜘蛛以及某些蛾类的卵或低龄幼虫,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昆虫.目前,国内对中华草蛉应用的研究,多限于棉花、果树以及塑料大棚生产的蔬莱等作物,以防治蚜虫为主,兼治其他害虫,皆取得一定效果.为了探索扩大中华草蛉的利用范围,本试验以防治玉米螟为主,进行初步研究.利用中华草蛉防治玉米螟,在玉米的心叶期以草蛉幼虫捕食螟卵为主,后期则以田间赤眼蜂寄生螟卵为主,避免使用农药,有效发挥天敌的作用,控制螟害收到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去年二月,广东省科研领导小组根据省革委会领导同志的指示,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革命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以廉江县为重点,在当地革委会的领导下,组成了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三结合科技队伍,对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到今年五月,在廉江县六个公社、十二个点的三百九十六亩稻田中,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虫,灭卵率达到80%以上,最高达97.2%,获得了显著效果。用这种蜂防治稻纵卷叶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是为探求松毛虫赤眼蜂在蕃茄地防治棉铃虫的可能性及其效果。通过试验表明:在放蜂区,松毛虫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平均为82.3%;蕃茄果实被害率压低到1.60%——2.83%以下。绝对防治效果为70.76%——82.68%,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蕃茄地棉铃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稻纵卷叶螟是我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自从一九六九年以来,第二、第三、第四代连年发生猖獗为害,局部成灾,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年份和氮肥过多的田块受害更烈,造成田间一片枯白。因此,稻卷纵叶螟的防治,已成为我区夺取早晚稻丰收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搞好我区的生物防治工作,降低用药水平,发挥有益天敌的作用,减少害虫抗性和环境污染,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玉米螟研究的现状,综述了玉米螟的分布、及防治,分析探讨了玉米螟综合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高潮中,为了消灭水稻主要病虫害,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在省林科所及金华县东方红林场等单位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于今年6月中下旬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间,在本所二队和叶村大队早稻本田进行了放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室内试验来看,螟黄赤眼蜂寄生稻纵卷叶螟卵的能力极强,寄生率达96.7%。从大田实际放蜂结果考查,螟黄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也达73.7~93.6%,平均达84.76%,田间卷叶率也相应下降65.2~72.9%。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孝感市以水稻为主的稻棉混作地区,对稻田轮作玉米的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孝感稻田地区玉米螟一年发生4代,第三代为多发代,各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中旬(越冬代)、7月上中旬(第一代)、8月上中旬(第二代)、9月上中旬(第三代),世代重叠明显。玉米不同播种期与玉米螟为害的关系密切。在心叶期进行防治,以4.5%高效氯氰菊酯EC450mL/hm^2防效最好,其次是5%锐劲特悬浮剂150mL/hm^2和50%甲胺磷EC450mL/hm^2,校正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是植物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所从1972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研究。1973年放蜂115亩防治稻纵卷叶螟平均卵寄生率为54%;1974年放蜂155亩,平均卵寄生率上升到81.17%;1975年放蜂1252亩,有765亩(占放蜂面积的60.38%)在防治标准之下;1976年放蜂1026亩,有64.62%面积在防治标准之下。用赤眼蜂防治稻田虫害若能抓住环节,一般寄生率可达70~80%。现阶段由于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应用赤眼蜂防治蔗螟近五年来已有了新的突破,迎来了对其应用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的标志,不仅是表现在应用面积超过了历史的记录与赤眼蜂的供不应求等方面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质的方面的变化:首先,赤眼蜂的作用已超越消灭害虫的固有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为了要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必须……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教导,在省、地、县各级党委的领导下,于1974年在汉阳县城头大队开展以赤眼蜂为主的综合防治棉花后期害虫试验。 通过城头大队八百亩棉田的试验,基本实现了无蚜害;无红蜘蛛垮杆;红铃虫大田青铃被害率为6.18—26.66%,籽花含虫量为26.0—55.2头/斤;赤眼蜂对棉铃虫卵寄生率为51.4—80.04%,大面积放蜂区与施药区的效果比较,放蜂区平均百株虫量为1.25头,蕾  相似文献   

19.
杉梢小卷蛾是本地区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据1976年底普查,发生危害面积已达26000余亩,占杉木林总面积的30%以上,有些地方株被害率高达100%,主梢受害率在70%以上,严重影响着杉木的速生丰产。为了巩固、发展杉木基地建设的成果,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我们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对第二代杉梢小卷蛾协作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