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PHD)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 (QTd)与心功能不全 (CDF)的关系。方法 PHD病人 38例 ,按病情分为心功能不全Ⅰ级 12例 ,Ⅱ级 17例 ,Ⅲ级 9例。测量常规 12导联心电图QT ,并与对照组 30例进行比较。结果 CDF各级QTd、QTcd分别为Ⅰ级 5 2 .1± 12 .89ms,6 5 .1± 17.2 8ms;Ⅱ级 6 6 .2± 12 .8ms,76 .5± 2 0 .2ms ;Ⅲ级 88.8± 16 .6ms,116 .2± 19.1ms ;对照组为 31.9± 9.1ms,33.6± 10 .4ms,各组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均为P <0 .0 1。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DF早期 ,心电图QTd、QTcd显著增加 ,可作为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诊断依据之一 ;QT越大 ,病情越重 ,预后越差 ,动态观察可判断病情、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嘉  王秋萍 《铁道医学》1998,26(6):378-379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量30例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心电图的QT离散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QT离散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QT离散度也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 测量肥厚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QT离散  相似文献   

3.
孙岚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1):661-661,66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QTd)与心功能不全(CDF)的关系。方法:PHD患者50例,按病情分为心功能Ⅱ级13例,心功能Ⅲ级21例,心功能Ⅳ级16例,测量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CDF各组QTd分别为心功能Ⅱ级(52.8±12.6)m s,心功能Ⅲ级(66.2±12.7)m s,心功能Ⅳ级(88.7±16.6)m s,对照组为(36.2±9.26)m s。各组与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肺心病CDF患者心电图QTd显著增加,QTd越大,病情越重,预后越差。QTd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5.
QT间期和QT间期离散度刘仁光,袁荣玺(附属第一医院)1QT间期和测量分析中的有关问题1.1QT间期(QTinterval)是指心电图中从QRS波群起点至T波止点的时间,包括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在心室除极正常时,QT间期已成为反应心室复极时间的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2例DCM患者按室性心律失常性质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并按心功能状态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另选4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2)重度心力衰竭组较轻度心力衰竭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5),轻度心力衰竭组较正常对照组QTd、QTcd显著延长(P<0.01)。结论QTd、QTcd对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有一定预防价值,并可作为评价DCM患者心功能状态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 讨 QT离 散 度 (QTd)与 心 功 能 不 全 的 心 律 失 常 与 心 功 能 严 重 程 度 及 预 后 关 系 。 方 法 : 用 同 步 12导 联 心 电 图 机 描 记 116例 心 功 能 不 全 和 50例 正 常 对 照 组 的 QTd。 结 果 : 心 功 能 不 全 病 人 中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组 和 心 功 能 Ⅲ 级 及 以 上 组 的 QTd明 显 大 于 正 常 对 照 组 (P<0 01)、 QTd60- 100ms组 , QTd>100ms组 的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发 生 率 , 心 功 能 Ⅱ 级 及 以 上 发 生 率 , 住 院 期 间 病 死 率 明 显 增 加 与 QTd<60ms组 对 照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P分 别 <0 05、 <0 01)、 结 论 : QTd可 作 为 心 功 能 不 全 患 者 发 生 恶 性 心 律 失 常 心 功 能 损 害 程 度 及 预 后 的 评 估 方 法 。  相似文献   

8.
9.
<正> QT离散度用于反映心室肌肉各部分复极化不一致,而作为预测室速与室颤的一个指标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QT离散度,国内外报道尚少。本文对40例DCM患者的QT离散度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区域性QT间期差值 (QTrd)能否作为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ST -T改变的一项指标。方法 将 6 4例因体表心电图出现ST段异常改变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或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肌病组和扩张型心肌病组 ,把体表心电十二导联的心电图分为Ⅰ、AVL ,Ⅱ、Ⅲ、AVF ,V2~ 4,V5~ 6四个区域测量QTrd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Ⅰ、AVL区域 ,各组都有部份QTrd≥ 4 0ms;Ⅱ、Ⅲ、AVF ,V2~ 4,V5~ 6三个区域 ,有一个区域的QTrd≥ 4 0ms的百分比 ,在扩张型心肌病组为81% ,缺血性心肌病组无一例大于 4 0ms。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时 ,如心电图出现ST异常改变 ,在Ⅱ、Ⅲ、AVF ,V2~ 4,V5~ 6这三个区域中 ,有一区域的QTrd >4 0ms ,则心肌扩张引起缺血的可能性大 ,如这三个区域中的QTrd都小于 4 0ms ,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的QTd变化以及其与左心功能不全关系的报道不多。我院观察了 1992年 1月— 1998年 12月 42例OMI患者 ,42例正常人及 5 8例AMI患者的QTd、QTcd、QTd/RR以及OMI患者QTd、QTcd、QTd/RR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旨在探讨OMI时QTd、QTcd、QTd/RR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对象  42例OMI患者 ,男 38例 ,女 4例 ,年龄 5 3~ 88岁 ,平均 (6 8± 8)岁 ;42例正常人 ,男 37例 ,女 5例 ,年龄 42~88岁 ,平均 (6 6± 10 )岁 ;5 8例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描记116例心功能不全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QTd。结果:心功能不全病人中恶性心律失常组和心功能Ⅲ级及以上组的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QTd60-100ms,组,QTd>100ms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II级及以上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增加与QTd<60ms组对照级显性差异(P分别<0.05,<0.01),结论:QTd可作为心功能不全患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对于扩张型心肌病 (DCM)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DCM而猝死的 1 0例病人 ,以及同期的 1 8例非心律失常的DCM病人 ,分别测定其入院的首次心电图的QT离散度 (QTd)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发现 1 0例猝死病人的QTd均 >440ms。结论 QTd >440ms对于预测DCM猝死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芹  刘文敏 《右江医学》2007,35(5):518-519
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射血分数以及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143例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d,并通过心脏超声测量LVDED、射血分数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LVDED、及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QTd与QTcd在LVDED轻度增大组与中度增大组及重度增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QTd及QTcd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LVDED呈正相关(P<0.05),LVDED越大,QTd及QTcd越大;同时与射血分数、室性早搏的恶性度高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衰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或JT间期离散度 (JTd)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量并比较 4 6例DCM心功能Ⅱ~Ⅳ级患者 12导联心电图的QTd(JTd) ,比较QTd(JTd)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35例DCM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QTd 分别为 6 5 .38± 2 4 .30ms和 72 .10± 2 0 .95ms ,JTd 分别为 5 4.85± 2 5 .0 1ms和 5 6 .33± 2 1.30ms ,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 (41.6 7± 2 1.6 9ms,33.0± 17.5 1ms) (P <0 .0 1) ,心功能Ⅳ级QTd 与JTd 也高于心功能Ⅲ级 ,但无统计学意义。QTd(JTd)与左室内径及心胸比率呈正相关 (P <0 .0 5~ 0 .0 1) ,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P <0 .0 1)。全组中死亡 7例 ,均为心功能Ⅳ级 ,死亡患者QTd(JTd)明显高于生存者 (78.12± 12 .5 0ms ,6 2 .32± 9.87ms,5 8.82± 2 1.36ms ,4 8.95± 2 3.2 1ms) (P <0 .0 1)。死亡患者 3例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结论 :DCM患者QTd(JTd)与心功能分级 ,心脏主要参数及死亡率有密切相关性。QTd(JTd)可作为判定DCM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登圣  宋月荣 《医学综述》1997,3(11):544-544,534
<正>近年来,国外对QT间期离散度(QTd)应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预测方面研究日益重视,目前国内对QTd的研究正逐步展开,但有关糖尿病QTd变化及意义的报道尚少。为此我们测定了80例糖尿病患者的QTd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QT间期离散度指心电图不同导联QT时限的变异程度,它反应心室在复极时存在的局部差异。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肥厚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QTd、QTcd的观察,旨在探讨QT离散度的增加与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近6年来住院病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肥厚性心肌病,且心功能(NYHA)Ⅱ级以上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63·43±18·74)岁。有室性心律失常的15例,其中2例患者死于室颤;无室性心律失常的21例。以上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中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例伴室性心律失常)的QT离散度进行了分析。结果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QT离散度较不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显著延长(57.0±14.94与45.33±15.02,P<0.05)。结论由于伴或不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间的QT离散度重叠较多,故QT离散度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能否作为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独立的预测因子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