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易于获取,并可以在体外短期内大量扩增,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干细胞.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综述.检索策略: 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1982-10/2006-12Pubmed数据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缺损相关文献,检索词"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cartilage defec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82-10/2006-12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缺损",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126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综述类及实验类文章;②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来自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文献类型为综述类及实验研究.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分化产生软骨的能力已被证明,而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软骨表型的分化却是一个受多种因素限制的复杂过程,目前调控机制仍不明确.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和软骨缺损.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各阶段细胞标志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的控制及基因转染技术及临床应用的评估结果都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动物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修复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和软骨缺损,虽然近年来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背景:是否可以通过改进对已知的可以分化成骨的干细胞的培养方式或者寻找到新的干细胞,为骨组织工程找到更为合适的种子细胞.目的:从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标志物等方面对各类干细胞的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以英文检索词为“bone 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 s,stem cel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及中文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干细胞,成骨分化”,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年至2012年PubMed 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数据库,查阅近年种子细胞相关文献,最终保留50篇文献,从分离培养方法、基本特性及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3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文章分别对各类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子宫内膜基质干细胞、人羊膜基质细胞、牙髓干细胞)的分离方法、生物学特性、标志物等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探讨.目前用于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4种: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法.研究证实各类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均有分化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6—01/2004—12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tissue 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0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宜载体可用来修复骨缺损,但因骨缺损的多样性和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未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性培养和体内关节软骨的修复均能有效地生成软骨,但只能达到组织形态及生化成分上类似,不能实现与原有软骨相同的再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条件下还能向软骨方向分化,但其增殖和定向软骨分化需适宜生长因子调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具备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在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常采用在骨缺损处充填自体骨、异体骨、人工合成骨替代品等方法进行骨缺损修复,但临床效果均不理想.研究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能力及很强的增殖潜力,可将其诱导分化成骨.目的:分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以明确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9-01/2008-12),以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 stem cell;osteogenic induction,osteogenic inducement,bone induction,osteoblastic induced;chondroblast induction,cartilage induction;bone tissue engineering,tissue engineering bone,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清华同方数据库(2003-01/2008-12),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成软骨诱导、骨组织工程为检索词.结果与结论:共收集361篇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骨组织工程相关的文献,中文246篇,英文115篇.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自我更新能力很强,传代培养易于获得大量有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和肌肉细胞,配合合适的支架后可以应用到骨组织工程中,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01/2004-12文章,检索词为“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onetissueengineering,Cartilagetissueengineer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纳入标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及软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文献。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0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及软骨组织工程有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下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和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适宜载体可用来修复骨缺损,但因骨缺损的多样性和载体材料本身的特点,目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还未探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的最佳浓度和最佳时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性培养和体内关节软骨的修复均能有效地生成软骨,但只能达到组织形态及生化成分上类似,不能实现与原有软骨相同的再生。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适宜条件下还能向软骨方向分化,但其增殖和定向软骨分化需适宜生长因子调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具备理想的骨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特点,在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的:描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在骨、软骨、肝、肌腱及心脏组织工程应用的实验现状,阐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以检索词"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esenchymalstemcells,tissueengineering",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0关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方面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缺乏原创性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3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跃、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肌腱细胞及心肌细胞。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治疗临床相关疾病。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希望在相关疾病的治疗上能应用组织工程解决存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离纯化与培养技术、向骨和软骨定向诱导分化技术、细胞载体支架及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mesench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分离培养技术和其应用于组织工程的文献,重复研究选取代表性的、年代相对较近的文献作为纳入标准;然后筛除非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和重复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78篇关于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方面的文章,纳入31篇;排除47篇,13篇为重复研究,34篇为非骨组织工程研究。资料综合: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能向多种组织细胞分化,在体外可大量扩增。①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目前主要有3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也有学者采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获得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株,但此种方法不便于大量获得种子细胞,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技术。②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加入诱导剂可向骨、软骨细胞分化,其理想的载体支架应能均匀地搭载并保留细胞,支持血管快速内生,能透X射线利于观察新骨形成,新骨形成后能被吸收和替代以利骨改建,能容许或提高宿主骨的骨传导性桥接,表面与细胞相互作用以保留分化细胞的功能,组织相容性好。③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它可以转入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基因,经多次分裂后体外仍表达外源蛋白。它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动物试验中已获得了成功。结论: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多组织分化潜能、遗传背景稳定、植入体内无排斥反应、高增殖的特性,决定了其将会成为细胞、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中十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王萍  邹霓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30-132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种子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作用,归纳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为骨缺损患者修复与恢复功能选择最适宜的种子细胞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1有关骨组织工种、种子细胞、骨缺损修复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tissue engineering.seed cell、bone defect.bone repai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中文文献应用计算机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②综述、讲座、笔谈等非原著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了384篇有关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实验或临床研究方面文献.其中23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361篇对23篇文章中提及的①骨种子细胞:成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外种子细胞:骨外间充质干细胞,胚胎于细胞.③转基因干细胞等种子细胞进行综合分析。 资料综合: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条件应该是:①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②在体外培养体系中具有较强的增殖传代能力,生物活性好,衰亡率低,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数量较多并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③植入机体后能适心受区环境、保持高质量成骨活性,且远期效果良好。④生物毒性低,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活性低,致癌性低等。 结论:骨组织工程中对种子细胞的研究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取得可喜的进展,其中以间充质干细胞最好,它取材容易,安全性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背景: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的特性,直接在骨折骨不连部位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这一新技术受到广大骨科临床医师的关注。〈br〉 目的:总结分析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1998至2014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及CNKI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 s(BMSCs),stem cel transplantation(SCT), nonunions,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移植,骨不连”。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6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骨不连断端骨组织,可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来修复骨不连、骨缺损,为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众多研究表明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上采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取得了一定进展。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及运用其复合不同人工骨组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3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FMJS数据库,2005至2013年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及 CBM 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分别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s,artificial bone,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工骨,股骨头坏死”。结果与结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复合天然人工骨、珊瑚人工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钙-磷生物陶瓷人工骨及硫酸钙人工骨等治疗股骨头坏死,可降低坏死股骨头内压力,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修复并改善股骨头血供,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等,最终起到延缓甚至避免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包括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由于个体差异、取材部位、体外培养技术等不同,种子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性;目前人工骨组织材料还处于探索研发阶段,运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人工骨组织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其远期疗效缺乏随访观察统计,并且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评价标准、手术认知度等缺乏统一量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王琮仁  张寿 《中国临床康复》2011,(36):6809-6812
背景:关节软骨修复再生能力较差,软骨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是关节外科的一大难题,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而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总结和分析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2的有关文献资料,分别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软骨缺损"为中文检索词,"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纳入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和软骨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共选取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其固有的取材方便、免疫原性较弱、分化能力强以及被病毒细菌污染率低等特有的优势,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将在未来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及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顾蔚  顾健 《中国临床康复》2013,(6):1135-1140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无污染、易扩增、无伦理学差异、多向分化等优点被作为用于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机制进行阐述。方法:以“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oming mechanism or home,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归巢特点”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3至2012年,选择内容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献为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共纳入31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多向分化等优势使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使众多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其中向缺血或损伤组织炎性归巢的特征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关键。了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点,研究其归巢机制,使其高效归巢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及组织器官修复方面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及低免疫原性,其成集落生长潜能及成骨时间早于骨髓等其他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及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成骨诱导并通过光镜观察、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的表达等证实其体外成骨能力;对临床骨缺损病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定期复查骨缺损部骨痂生长状况。结果与结论:体外诱导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成骨作用。骨缺损患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X射线见左股骨髁上骨折部位骨块间隙模糊,骨折外周形成明显的骨痂,骨折断端相连,断端骨折线依然存在;移植后3个月见骨痂间已经形成明显骨性连接。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诱导成骨及体内移植修复骨缺损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对新型种子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逐渐增多。目的:针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征及其在骨组织中所用载体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11-03PubMed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征、载体方面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umbilical cord 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骨组织工程"。排除重复性研究及无关研究,共保留46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备胚胎和成体干细胞的多重特点,并且符合国际细胞疗法协会制定的间充质干细胞标准,但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诱导分化方法等尚不完善,应进一步深入分析。在脐带干细胞的载体方面,单一的材料支架目前研究已很多,对于复合材料载体与可注射性载体的研究可能是今后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骨组织工程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的一种新兴的种子细胞。目前认为低温冻存是长期保存细胞的有效方法。目的:探究冻存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否被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脐带的华尔通氏胶组织中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的细胞形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和细胞周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在冻存6个月后,复苏第2代脐带问充质干细胞进行冻存复苏,并传代培养至12代。对第12代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它的成骨能力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骨钙素和骨涎蛋白的免疫荧光检测以及茜素红染色检测来确定。结果与结论: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流式细胞仪显示培养的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73、CDl05和CD90,但是不表达造血细胞的表面标志CD34和CD45。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是90%。细胞周期显示P8的细胞有75%处于Go/G1期,25%处于S+G2M期。经成骨诱导液处理的第12代细胞显示出比对照组更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此外,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的细胞对骨钙素和骨涎蛋白的染色呈阳性,并形成矿化了结节。冻存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在成骨诱导液中能被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6.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是细胞工程及基因治疗理想的靶细胞。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7—01/2007—07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mesenchymal stemcells.bone marrow,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07-03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组织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313篇相关文献,2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87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从检索到的313篇文献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26篇文献中,12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4篇涉及在组织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软骨膜、骨膜、骨骼肌、骨小梁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向多种细胞系分化,具有向损伤局部集中的趋化性及“局部专一诱导性分化”、免疫调节、支持造血等生物学特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骨和软骨、心脏、皮肤、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修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结论: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其在组织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及组织器官修复方面具有更强的扩增能力及低免疫原性,其成集落生长潜能及成骨时间早于骨髓等其他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及移植治疗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行成骨诱导并通过光镜观察、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的表达等证实其体外成骨能力;对临床骨缺损病例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移植后定期复查骨缺损部骨痂生长状况. 结果与结论:体外诱导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明确的成骨作用.骨缺损患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2个月X射线见左股骨髁上骨折部位骨块间隙模糊,骨折外周形成明显的骨痂,骨折断端相连,断端骨折线依然存在;移植后3个月见骨痂间已经形成明显骨性连接.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体外诱导成骨及体内移植修复骨缺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而日益受到关注。目的:综述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潜能。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关于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umblical cord blood,mesenchymal stem cells,potential,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关于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5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很多实验已经证实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成功向多种细胞系分化,但对其了解程度尚浅。如果能掌握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特点,那么很可能用它来修复许多骨缺损、心肌缺损等。目前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分离纯化技术、分化方向的调控、体外扩增、免疫原性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潜能,移植入体内后可分化为骨、软骨、肌肉、脂肪、肝脏和神经等多种细胞。目的:综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最新方法进展。方法:分别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osteoblast cells,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至2011年有关文章。纳入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排除内容重复和缺乏原创性文献。保留34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生长因子诱导下可以快速地向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在体外诱导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需要特定的诱导条件、优良的诱导剂以及合适的剂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受许多自身调控因素(控制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和环境调控因素(分泌因素、细胞外基质,化学因素、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调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彭敏锋  李剑 《中国临床康复》2008,12(8):1517-1520
学术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髓中存在的除造血干细胞外的另一类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脏器中,其中骨髓中的含量最多,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迅速扩增,易于获取,能长期存活等特点。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中作用机制,归纳较理想的修复条件,为组织修复与恢复功能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1995—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tissue repairing,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e,immigration,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1-01/2007-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组织修复,免疫,迁移,分化”,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组织修复等研究进展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76篇相关文献,3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6篇为内容陈旧或重复文献。 文献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30篇文献中,14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归巢,6篇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及对受损组织修复可能机制,9篇汲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间的免疫反应,1篇涉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资料综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可塑性、可移植性,可用作心肌,神经元等细胞修复的治疗方法。当组织损伤发生后,骨髓会迅速动员多种干细胞迁移至病变处,产生自然的代偿性修复;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体内的外源性骨髓干细胞,也会定向归巢至损伤处,发挥治疗作用.有助于组织损伤的修复,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受损组织的修复过程是复杂的,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归巢至受损部位,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