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临床常发疾病及高危疾病,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血压升高导致其脑实质出血,该病多发生于患者情绪改变与用力过度导致血压骤升时,其致残率与死亡率均比较高,逐渐成为人类主要致死因素,引起了临床重视。对于该病患者,临床多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清除其脑内血肿,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患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工作,严密、有效、精心的、细致的护理可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故而临床较为重视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不断对其进行研究。目前,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后护理相关报道较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人性化护理、综合护理、预见性护理、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心理护理、细节化护理、全面护理等。本文从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手术治疗现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护理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临床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痊愈49例,痊愈率为81.7%,基本恢复10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1.7%;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脑疝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临床治理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原因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分析1596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与年龄、出血部位、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明确病因者1401例(87.78%),病因不明者195例(12.22%)。其中,中老年患者常见原因是高血压(83.92%),青年患者脑出血以不明原因(48.73%)和脑血管异常(17.26%)多见;高血压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出血(91.06%);脑血管异常多见的出血部位是脑叶出血(82.35%);血液系统疾病和高血压合并内科疾病出现并发症几率较高(分别为26.32%,21.74%);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脑出血预死亡率最高(73.68%)。[结论]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不同发病年龄病因不同;高血压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脑血管异常多见的出血部位是脑叶出血;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脑出血出现并发症几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的晚期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由于该疾病发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多在情绪紧张、兴奋、排便用力或气候变化时突然起病,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以基底节区出血较为多见,出血的血管多为豆纹动脉,血液通常侵入丘脑或尾状核延伸至内囊至侧脑室。患者在急性期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此加强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急性期的护理。以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邱华 《工企医刊》2012,25(4):25-26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52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情,妥善处理微创引流,预防再出血及并发症和早期实施康复护理.结果 52例患者存活50例,死亡2例.结论 认为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高质量的术后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早期重视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学杂志》2013,(7):542-545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它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患者。由于此病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见病,因此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做一综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针灸、耳穴贴压和后期康复锻炼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或单纯中医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是危及生命的急诊之一,是死亡率、致残率高的疾病,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对策,以减少术后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的临床及护理资料.结果:死亡病人3例,其中2例术后脑疝未缓解,1例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结论:本病预后较差,预防术后血压升高、保护脏器功能、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方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出血是一种急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主要是因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当血压突然增高的时候会出现破裂出血,如有长期嗜酒,情绪激动等而存在潜在危险因素。本文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观察与体会。方法:通过对43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观察经验。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例因病情严重救治无效死亡,1例未痊愈而主动出院,其余40例患者痊愈,治愈率93.02%,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除了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其主要为观察病情的变化,预防再出血以及并发症,更是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降低了死亡率、致残率的最佳护理方法[1]。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病发群体多集中在高血压患者身上,在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时,在长时间的高压影响下,患者的脑小动脉和微小动脉会发生机械性的扩张反应,这会明显导致纤维性的血管壁坏死,血管弹性失衡,如果此时患者再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或者剧烈运动,这都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的破裂,进而引发脑出血,此时血液极易进入患者脑实质,诱发一系列的临床突发病症,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严重者会出现意识模糊以及休克等。患者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在患者进入深度昏迷,失去意识,此时极易诱发中枢性高热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观察和护理必需及时到位,防止患者二次出血,保持呼吸顺畅,从而全面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于活动、紧张、激动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迅速出现脑局灶性症状、体征,并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侯国盛 《现代保健》2011,(24):183-18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时的血压和意识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有直接关系。对于大量脑出血,脑干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小脑、丘脑、脑室、基底节和脑叶。入院时的血压越高、意识障碍越严重、出现的并发症越多,则患者的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医生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 (脑溢血 )系指小动脉、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引起脑实质内出血 ,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之特点 ,且来势凶猛 ,并发症多 ,病人常因合并症而死亡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且严重影响预后。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 1995年~ 1998年 5 6例老年人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旨在提出针对性观察和预见性护理 ,可望提高救治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5 6例 ,男 39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6 2岁 ,平均 6 9岁 ,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 ,其中内囊出血 40例 ,丘脑出血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发病原因、年龄以及出血部位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为发病的主要原因占研究对象的85.29%;脑出血的发病率同年龄相关;出血部位同发病原因也有十分重要的关联。结论脑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不同发病年龄病因不同;高血压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脑血管异常多见的出血部位是脑叶出血。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程度有关。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在各种非损伤性高血压的病因中,高血压脑出血占90%左右。虽然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卒中占10%,但根据Knrtze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中每4名就有1名脑出血患者,说明此病的严重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而出血未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致病性损害时才有价值,手术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系统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常可导致颅底的小动脉发生病理性改变,常表现为小动脉的管壁上发生玻璃样或者纤维样变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坏死,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在此基础上患者因情绪激动等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致使脑血管破裂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压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同时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危险性也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很难在正常和高血压之间划一明确界线.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加强临床护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生存质量,现对临床2009年收治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都是脑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多数病例高血压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并存。单纯的高血压或单纯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出血者甚少。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50~70岁上下,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出血前多无预兆,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实施过院前急救护理的30例为观察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送入院的3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及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及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预后极差。本文收集在急症室收治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74例,其中22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现报告如下; 临闲资科一、年龄与性别174例脑出血中,男120例,女54例,年龄40—80岁,而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22例,男14例,女8例。二、临床现象(一)发病时间:(见表1) 脑出血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时间的关系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