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西北沙化草地生态恢复工程对沙地植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7年7-8月在川西北若尔盖与红原的沙化草地区内,对生态恢复0、1、3、5、7、10和12年的样地植物群落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恢复工程增加了样地内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群落总盖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而群落密度和高度变化表现出波动性,规律性不强。群落恢复演替中主要数量特征受优势种、次优势种、伴生种的控制,是群落演替较为典型的特征。该区生态恢复工程加快了沙化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与群落正向演替的速度,但恢复演替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对沙化草地采取围栏封育期间,禁止牲畜进入封育区;针对沙化草地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浇(保)水施肥措施,种植适宜植物及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植被管理技术,才能使植被恢复的速度和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川西北高原若尔盖县草地退化情况,分析了引起草地退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促进川西北高原草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大小高山柳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大小高山柳灌丛对高寒半固定沙地土壤氮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川西北红原县沙化治理典型示范区内两组不同大小的高山柳灌丛,研究分析其内外土壤氮素的空间异质性,表层土壤含水量及pH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柳灌丛内部土壤含水量高于边缘和外部;而高山柳灌丛内部土壤pH均低于灌丛边缘和外部;灌丛内部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灌丛外部(P<0.05),其中,大高山柳灌丛全氮最高达0.301 g/kg,碱解氮达24.75 mg/kg;而高山柳灌丛内部土壤亚硝态氮含量低于外部。以上结果表明,高山柳灌丛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有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西北高原泥炭开发的生态指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琳 《四川草原》1996,(3):29-30
泥炭是一种不可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川西北丰富的泥炭资源的开发,首先应制订出生态指标,有限制地开采,年开采面积控制在2km2以内,必须在开采过程中及时处理好地形、水份和植被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黄斌 《四川草原》2012,(1):56-57,60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所有区域已纳入国家层面规划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并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重点区域。根据国家和省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分析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相应的工作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高寒牧区栽培牧草水热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川西北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草地生态恶化、畜牧业经济效益差、草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入手 ,提出了草地管理制度创新 ,控制牲畜数量 ,遏制草地退化 ;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自然及人文景观等资源 ;建立科技开发实验区等对策 ,维护草地生态环境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川西北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草地生态恶化、畜牧业经济效益差、草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草地管理制度创新,控制牲畜数量,遏制草地退化;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自然及人文景观等资源;建立科技开发实验区等对策,维护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川西北高寒沙地6,18和34年高山柳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林下C, N, P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0~60 cm土层土壤C∶N∶P呈上升趋势。其中,20~40 cm和40~60 cm土层C∶N和C∶P呈上升趋势,而N∶P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随种植年限增加,0~60 cm土层有机碳(SOC)储量呈上升趋势,全氮(TN)、全磷(TP)储量呈下降趋势。其中,0~20 cm土层SOC、TN和T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层深度显著影响着SOC, TN, 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种植年限对除TP以外均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度×种植年限对除C∶N和TP以外均有显著影响(P<0.01)。研究表明,在生态修复过程中,C、N、P的不平衡输入可能会加强土壤养分的失衡状况。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高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及重要支流的源头地区,地理位置独特,生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文章研究了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制定适合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灌溉制度,本试验设2个单因素处理,分别为5个灌溉定额和4个灌溉频率处理,通过分析其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以期制定最合适的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定额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当灌溉定额为546 mm时,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为39.43%,苜蓿的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溉定额。不同灌溉频率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2 d灌水1次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2.45%左右,年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溉频率。可以通过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来判断是否缺水,该地区土壤的最佳相对含水量应保持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扁蓿豆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扁蓿豆在科尔沁沙地生长良好,播种当年即能形成种子,返青至成熟约需≥10℃积温2800℃,生育期约130d,生长第二年地上生物量鲜草可达14882.44kg/hm2,干草达6101.80kg/hm2,种子为516.26kg/hm2。叶、细枝丰富,茎叶比为1∶0.79。再生性较好,但早利用比晚利用总产减少约40.18%。地下生物量较多,播种当年根系入土深度达80cm,第二年可达120cm,并分化出明显的粗根、中根、细根。  相似文献   

14.
曹全恒  胡健 《草地学报》2022,30(3):523-531
本文以川西北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区自然放牧草地(NGG)、围栏封育沙化草地(FEDG)、自然灌丛草地(NS)和人工种植高山柳沙化草地(SCDG)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群落调查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川西北自然与人工恢复沙化草地土壤碳氮磷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除土壤全磷储量外,所选草地植被类型在0~60cm土层土壤碳、氮、磷的含量、储量和比值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全磷含量高低顺序为NS>FEDG>NGG>SCDG,除氮磷比(N∶P)外,其余土壤指标高低顺序为NS>NGG>FEDG>SCDG,土壤全磷储量在NS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4类植被类型的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及NS和NGG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除N∶P外,NGG和NS的土壤碳氮比(C∶N)、碳磷比(C∶P)都随土壤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自然灌丛草地比自然草地和人工植被恢复沙地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可作为沙地生态恢复模式进一步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沙生牧草和盐生牧草抗氧化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在科尔沁沙地和盐碱地生长的羊草、芦苇、苔草、扁蓿豆四种多年生牧草为材料,检测其膜质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盐碱地生境对四种牧草的伤害较沙地严重,四种牧草对两种逆境的适应表现是芦苇>羊草>苔草>扁蓿豆。由抗氧化酶活性测定可知,沙生牧草主要通过增强POD酶活性,盐生牧草主要通过增强SOD和CAT酶活性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四种牧草的抗氧化酶活性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于2013~2017年对浑善达克沙地的11个飞播区和1个未飞播的流动沙地(对照)进行植物群落调查,采用固定样地观测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恢复状况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飞播后,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数明显增加,且在恢复第9年时物种数达到最高值;飞播提高了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密度,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沙地植物群落的频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和灌木半灌木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草本植物波动较大,综合指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750、0.0714和0.1617;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的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呈竞争关系,其稳定指数分别为5.07、6.78、16.74,表现为乔木<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草本植物的稳定性高于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且飞播有利于浑善达克沙地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牧区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川西北牧区目前出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沙漠化等严重退化现象,生态整治已势在必行。因此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草畜综合治理的原则,调整畜群结构,加强草原法制管理,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力度,对川西北草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8.
就川西北高寒牧区主栽豆科牧草缺乏的现状 ,初步探讨了其原因 ,提出了综合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牧区水热条件与牧草产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对川西北12个主要牧区县2006-2013年间降水、气温与牧草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分析水热条件对天然草原牧草产量的影响及其定量关系。结果表明,除3-5月外,总体上各时期降水与牧草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相关性强弱顺序为:6-9月(ρ=0.192,P0.05)6-8月(ρ=0.187,P0.1)3-9月(ρ=0.171,P0.1);牧草产量随3-5月气温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降水影响不明显;6-9月降水量每增加1mm,牧草干草产量增加17.1kg·hm-2,3-5月月平均气温每增加1℃,干草产量增加585.1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