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封闭的 Belousov—Zhabotinski 反应(简称 B—Z 反应)的化学振荡问题,许多学者已作了详细的研究。但是酸度对 B—Z 体系化学振荡的影响很少做过专门的研究。作者曾对此问题作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下列两点很有意义的结论:(1)在高浓度硫酸溶液中,B—Z 体系的化学振荡不是 Ce(1v)—Ce(Ⅲ)离子耦合催化作用,而是酸催化再生溴离子的作用,因此,它们的化学机理与 FKN 或 FN 的机理是不同的。(2)溴离子的临界浓度([Br~-]_(临界))值,不仅与溴酸根离子浓度而且也与酸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声波传感技术就卤素离子与铜缓蚀剂——苯骈三氮唑( BTA)协同成膜的动力学及相应复合膜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卤素离子 ( F- ,Cl- ,Br- ,I- )中仅 I- 与 BTA具有协同效应 ,能有效地提高BTA的缓蚀效果和膜层稳定性 ,同时 ,对 BTA的成膜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巴比妥酸对B Z振荡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比妥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振荡体系的周期和振幅,且巴比妥酸的浓度与振荡周期改变值ΔT及振幅改变值Δ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 4×10-7~3 1×10-3mol/L,相关系数分别为0 9921和0 9954.对振荡体系的扰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MP2/aug-cc-pVDZ计算水平上研究了氯代1,3,5-三嗪与卤素离子复合体系C3N3H2Cl.X-(X=F,Cl,Br,I)的氢键、卤键、π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复合物结构和强度.计算显示这些相互作用强度顺序均表现为F->Cl->Br->I-.C3N3H2Cl.X-体系的氢键和卤键强度大于C6H5Cl.X-体系氢键和卤键强度.F-的各相互作用强度相差较大,而Cl-,Br-,I-的氢键、π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作用强度相近,并且明显大于卤键强度.  相似文献   

5.
尿液对化学振荡的扰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健康人和各类疾病患者的尿样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扰动作用。结果表明,健康人尿样与疾病患者的尿样对B-Z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明显不同,而且不同疾病患者的尿样对体系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研究过程中对其扰动作用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实验中得到的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E~t图,研究了a-酮戊二酸(以a-Ke表示)-KBrO_3-H_2SO_4-丙酮(以Act表示)体系的Mn~2+催化下的振荡反应及许多因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及振荡反应的一般机理,探讨了该体系的振荡机理,归纳出振荡反应参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式,并对实验现象作了定性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以乳酸和葡萄糖混合物的双组份有机物作为B—Z化学振荡反应底物,在KBrO3—MnSO4—H2SO4—丙酮环境中进行化学振荡反应,通过研究确定该双组份有机底物的振荡体系出现化学振荡现象的各反应物的有效浓度范围,并系统地研究和讨论影响化学振荡的诱导期、周期、振幅、图形和寿命等诸多因素。提供化学振荡现象的实验依据,推断化学反应的过程,建立化学振荡反应的模型,为B—Z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增添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间苯三酚对Cu(Ⅱ)-H2O2-NaSCN振荡体系(简称铜体系)的影响,并考察间苯三酚浓度在1.268×10-3~1.296×10-4mol·L-1范围内,间苯三酚的浓度与振荡反应周期的改变值△T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可初步解释间苯三酚对铜体系振荡反应影响的机理,为其分析测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金属离子存在下虎杖(简称PCSZ)-KBrO3-MnSO4-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图谱。方法采用振荡技术。结果考察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振荡反应诱导期、周期和波形的影响,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虎杖能够参与振荡反应,该体系振荡周期和振荡诱导期的表观活化能为72.9 kJ/mol和71.3 kJ/mol,其动力学公式为:1/tin=KC04(.1 H32SO4).C0-(4K.B3r6O3).C00(.4 M7n2 ).exp(-Ein/RT)1/tp=KC00(.3 H6SO).C40(.2K6BrO).C0-(P0C.2S8Z).C00(.4 M7n2 ).exp(-EP/RT)。  相似文献   

10.
卤离子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用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研究F-,Cl-,Br-,I-与5种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 )的相互作用,发现仅有离子半径较大的I-与CS 反应能引起RRS的明显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同时也能引起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但疏水链较短的十四烷基吡啶不反应,而且当碳链相同时,RRS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二甲基苄基铵盐、吡啶钅翁盐、三甲基铵盐.反应宜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最大RRS波长均位于278nm处,在一定范围内ΔIRRS值与CS 的浓度成正比.对不同的CS ,其检出限在22 60~46 74ng/mL之间.其中以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CDAC)的灵敏度最高.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及分析应用的可能性,并探讨了RRS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氦为载气,在480~540℃及20~100ml/min 范围内,研究了 H-Y 分子筛催化剂上甲苯歧化反应脉冲动力学,导出了基于表面反应为控速步骤的双分子机理脉冲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测定了反应的有关动力学参数.认为,甲苯歧化,在本文实验条件下,是按照双分子吸附的S_N2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若干反应实例说明,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时,除了要考虑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的速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以Heck反应、Negishi反应和Suzuki反应为主导的Pd催化交叉偶联技术,着重阐述以磁性纳米粒子(MNPs)、高分子为载体的负载型Pd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均相反应中由于不可能有一种物质浓度可以降为零,可以建立平衡态,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而对于有气相产生的复相反应,可以建立平街街态,但改变气相压力可以使反应进行到底。而对于没有气体产生复相(固体液体分别是纯态)反应则不可能建立平衡量态,化学反应能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5.
经典铁置换铜反应的研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研究铁置换铜的方法.确定了体系中可能发生的全反应和副反应及其抑制,从而实现置换法工业镀铜。  相似文献   

16.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建立第2类型反应矩阵的反应定理与调平定理.  相似文献   

18.
反应矩阵在化学反应上的应用(一)—反应定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化学反应中提出反应矩阵的新概念,建立了用反应矩阵刻划出化学反应的反应定理,成功地应用于化学反应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提出将非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一种方法,以扩散过程、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等电池反应为例,说明将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具体步骤.该方法也适用于将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还可以防止将反应错误地设计成不相符的原电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