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安全性以及高原特殊气候地理环境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86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A1组,高原组为A2组;对照组(B组)未使用药物抗凝治疗,其中中度高原组为B1组,高原组为B2组.两组均同时采用基础预防及常规物理预防措施,术后根据出现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及体征时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治疗组(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2%,对照组(B组)为23.53%,经x2检验P<0.05;对照组中高原组(B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75%,中度高原组(B1)为17.09%,经x2检验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我院血管科自2004年10月-2004年12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1例,其中3例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溶栓、抗凝、辅以祛聚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高压团注尿激酶和常规压力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7),在每天使用同等剂量尿激酶的情况下,观察组给予经导管用高压注射器团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微量泵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2组均按体重给予基础抗凝治疗,术后常规抗凝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肢大腿、小腿的周径差值,溶栓并发症的发生率,3、6个月后深静脉通畅状况、复发率。结果在使用相同剂量尿激酶情况下,2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部分通畅14例,完全通畅5例;对照组部分通畅9例,完全通畅3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短、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深静脉瓣膜功能保存率无差异。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经导管高压团注溶栓比常规导管接触溶栓的效果好,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并发症的发生率,瓣膜功能保存率无差异,总的治疗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联合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GSV)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方法本实验设计为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患者96例;抗凝组(B组),患者9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患者术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A组术后不给予低分子肝素,其它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2周和3个月术肢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结果189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随访期间,仅A组有1例发生术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其余无一例发生DVT和肺栓塞。A、B两组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没有显著性影响,术后不需要常规应用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5.
褚芳  张彦彦 《武警医学》2012,23(1):87-8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可致残,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栓子脱落还可导致肺栓塞,以至死亡.目前还没有特别的药物治疗后遗症,常规主要以抗凝、祛聚、弹力袜、激光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有一定的疗效.良好的专科护理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05至2011-01,我中心收治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取治疗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干预,总结临床护理干预体会.结果 干预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下肢症状(肿胀、疼痛、皮肤温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利于下肢骨折患者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 DVT)的预防和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583例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9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29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预防和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给予全方位预防和护理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在临床护理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作坤  冯婷  冯强 《人民军医》2010,(6):441-442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2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序贯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序贯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10万U静脉注射,每天2次。观察患者肢体肿胀变化、出血倾向、肺动脉栓塞临床表现、患肢深静脉血管及侧支循环彩超下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肢体肿胀消退出现早,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不增加出血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能显著提高肝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DT治疗的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21例患者均经静脉造影诊断为下腔静脉血栓,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向上延续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18例,下腔静脉滤器导致的下腔静脉血栓3例。21例患者均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成功进行CDT治疗,其中7例患者伴有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给予髂静脉支架治疗。随访3~48个月,1例肿瘤患者CDT术后2周再次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给予加强抗凝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无血栓复发,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滤器均会导致下腔静脉血栓。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CDT治疗下腔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4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70)采用常规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n=7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人院当日开始应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辅助治疗。2组患者在人院第1天及第14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3例(18.6%),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1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1)。结论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泵对预防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足背外侧静脉途径输入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足背外侧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溶栓药物行溶栓治疗,配合应用肝素钠、706代血浆、丹参等活血药物,结合临床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症状和体征了解溶栓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1例。结论经足背外侧浅静脉穿刺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综合腔内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57例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左下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及左髂静脉闭塞或狭窄段球囊扩张内支架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左下肢症状及体征,通过造影观察左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57例患者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本组技术成功56例,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等消失,盆腔侧枝循环消失。1例患者仅行抗凝治疗,下肢肿胀好转。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滤器、支架移位等情况,未发生血栓复发、肺动脉栓塞、出血并发症等。术后口服抗血小板药物至少3~6个月,随访2~12个月,11例患者左下肢肿胀,7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所有患者未发生下肢溃疡,6、12个月后复查造影无支架内阻塞病例。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微创、安全,术后口服抗凝药物可提高下肢深静脉通畅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溶栓、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血栓通溶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预防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对于DVT应进行早期溶栓、抗凝预防,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4.
魏婷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404-1404
目的:研究肢体气压治疗对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方法:比较本院2008-04~2011-03下肢术后使用肢体气压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下肢发生率。结果:治疗组96例患者通过使用气压治疗仪,术后无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介入下放置静脉滤网后治愈。结论:应用肢体气压治疗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动静脉双路径同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患者,在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其中16例患者行动静脉双路径同步溶栓及抗凝治疗。21例患者行单纯患肢静脉溶栓导管置入或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术。结果随访37例患者均未出现大出血和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0例患者下肢DVT完全或大部分溶解,13例部分溶解,4例仍较多血栓,但深静脉主干基本出现,有较多侧枝循环。其中动静脉同步溶栓治疗中,完全或大部分溶解12例,单纯静脉溶栓完全或大部分溶解的有8例。结论经动静脉双路径同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好、操作相对简单的方法,较单纯静脉溶栓时间缩短,尿激酶用量减少,而且静脉完全溶解率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使用抗凝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口服利伐沙班的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术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硬膜外+腰麻麻醉后椎管内血肿发生的情况,与相同时期的80例65岁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前未予抗凝药物干预的患者(B组)术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硬膜外+腰麻麻醉后椎管内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硬膜外+腰麻麻醉后椎管内血肿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B组有11例(13.75%)术前发生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7.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伴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深静脉血栓(DVT)的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28例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28例患者中有6例合并肺栓塞,占21.43%,全部病例经溶栓、抗凝治疗后均康复出院,随访期间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仍高于正常者20例,其中,复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动脉血栓1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深静脉血栓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且易复发,应早期诊断,抗凝治疗周期应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并给予相应抗凝等综合治疗.观察滤器的位置、形态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静脉滤器均成功植入,4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40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无滤器移位,血栓形成及致命性肺栓塞发生.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能有效地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出现,但需谨慎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相应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全自动周期性序贯加压充气泵对预防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0)早期使用周期性的加压充气泵,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进行护理干预;B组(n=40)采用常规护理。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均行侧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果:A组无DVT发生,B组2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5%。术前两组冷感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第7、14天,A组冷感评分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使用全自动周期性序贯加压充气泵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DVT护理干预能降低人工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病。其中近10%发展成致命性肺栓塞(PE)。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以往通常采用静脉滴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我院自2002年5月-2004年3月,采用下腔静脉永久性滤性器置入、机械性取栓及导管滴注溶栓剂的综合性介入疗法,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