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草莓胚状体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草莓丰香不同器官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及形态发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莓体细胞胚胎形态发生经历了与合子胚形态发生相似的阶段,即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子叶期胚等,最后发育成再生植株。草莓不同器官花药、花蕾、叶、叶柄、子叶和下胚轴均能形成体细胞胚,但不同器官的体细胞胚发生率不同,其中以花蕾最高(平均61 74%),子叶次之(平均49 24%)。培养基中激素种类与配比对各器官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陆地棉珂字棉312、河南79、鲁棉6号和泗棉2号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悬浮系,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基MS+B_5+0.1 mg/L ZT上诱导产生体细胞胚状体的频率最高。在胚胎发生过程中形成胚状体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畸形胚,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是产生畸形胚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胚状体可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芽,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可能存在着器官发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成熟稻胚在含2,4-D的MS培养基上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以及在胚性愈伤组织表面形成许多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组织学研究表明在诱导培养的不同时期,胚性愈伤组织的细胞分裂产生单核胚性细胞、2细胞、4细胞、多细胞及球形胚。随后移到不含2,4-D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胚性愈伤组织产生与水稻合子胚结构相似的成熟体细胞胚状体。结果表明:2,4-D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必要激素,但抑制球形胚的发育成熟。不同激素处理结果:Br明显抑制植株再生。研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生长分化过程中不同激素处理Br抑制氧化物酶活性;体细胞胚状体在形成、成熟阶段,酶活性及酶带相应增强和增多;当胚状体萌发形成植株时,酶活性及酶带相应下降和减少,随诱导培养时间延长植株再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早熟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分化产生少量的胚状体,分化时间也长.若将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且松散的愈伤组织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上悬浮培养,培养2周左右后,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即可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并健壮生长,从中已获得2个品种(系)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
棉花优良品种中棉所27直接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我国难培养基因型优良棉花品种中棉所27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该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与植株再生能力。该品种体细胞胚胎发生有2种情况:一是由外植体直接诱导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并形成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二是先诱导获得非胚性愈伤组织,再经多次继代培养,获得胚胎发生。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和浓度配比是影响中棉所27直接诱导获得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直接因素。另外,饥饿培养及继代周期对胚胎发生也有重要影响。0.1mg/LKT和0.1mg/LIAA组合、0.1mg/LKT和0.1mg/LZT组合、0.1mg/LZT单独使用,在饥饿条件下培养,均能直接高效诱导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并有短期内形成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状体。胚状体在不含任何激素的MS B5培养基上培养有利于植株再生,并降低畸形苗形成率。另外,还发现不同培养基对中棉所27胚性愈伤组织增殖、体细胞胚形成和萌发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克臣  冷超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95-7199
[目的]对植物离体培养再生形态发生的两条途径进行研究,建立并优化亚麻离体再生体系。[方法]以10~15d不同基因型亚麻无菌苗的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对诱导影响。[结果]器官发生途径的初始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S+4mg/LIAA+2mg/LKT;诱导不定芽发生的最佳培养基为B5+2.5mg/LKT+1mg/LIAA;最佳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B5+0.3mg/LIBA,生根率达90%。以体胚发生为目的的最佳初始诱导培养基为MS+2mg/L2,4-D+0.5mg/L6-BA;体细胞胚胎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NAA+0.5mg/L6-BA。[结论]激素在亚麻离体再生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亚麻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中,只在H14体胚诱导中得到了球形胚和心形胚,对于亚麻体胚再生途径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水稻愈伤组织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通过分化培养基的再诱导,产生体细胞胚胎(胚状体)。培养条件对胚状体的形成是很重要的。胚状体发生过程中,形成胚原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以及不很明显的鱼雷胚(或梨形胚)等形态。胚原细胞可以单个发生,也可群体发生,因此可以形成胚胎群。  相似文献   

8.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和不同激素处理对苜蓿愈伤和胚状体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和下胚轴作外植体,在MS+2,4-D 2.0mg/L+NAA 1.0mg/L+BA 0.5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下胚轴的诱导率要高于子叶;下胚轴在MS+BA 3.0mg/L培养基中胚状体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组织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4种外植体、10种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离体再生的影响,并对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体细胞胚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所用不同浓度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均能诱导薇甘菊外植体产生愈伤,培养基以MS+6BA 1 mg/L为最宜;不同种类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结果有明显差异,生长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可诱导体细胞胚的发生.薇甘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式为单细胞内起源.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再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阶段,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状体,然后长成为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瓜高频胚状体再生体系,为黄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黄瓜品种津研四号、长春密刺、Q8和14-1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材料愈伤组织的诱导情况;分别取14-1的子叶、子叶节、下胚轴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愈伤组织和胚状体产生情况;以14-1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激素及其质量浓度配比对黄瓜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4个不同基因型中,欧洲温室型黄瓜种质14-1可诱导出胚状体。在4种外植体类型中,14-1的子叶节可以高效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其诱导率分别为100.0%和34.1%。激素及其质量浓度组合也会影响胚状体的诱导,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以MS+1.5mg/L 2,4-D为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其对14-1子叶节的诱导率为100%;在分化培养阶段,MS+0.1mg/L 2,4-D+0.5mg/L KT+0.2mg/L IAA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发生,14-1的出胚率为62.5%。显微形态观察发现,黄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包括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和子叶期胚等时期,这些胚可以发育成正常小植株。【结论】14-1的子叶节经诱导培养基MS+1.5mg/L 2,4-D和分化培养基MS+0.1mg/L 2,4-D+0.5mg/L KT+0.2mg/L IAA培养后,可高效产生胚状体,并可萌发成正常植株。  相似文献   

11.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建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胚离体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的形态建成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胚龄对愈伤组织发生的起始部位有明显影响。胚的各个部位对离体培养反应的敏感程度随胚龄的增长盾片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而减弱,3周龄至成熟胚的盾片不能产生愈伤组织,只起分泌α-淀粉酶、转化、吸收和运转养分的作用。同时还观察到输导系统分化完善之前存在传递细胞。不定根及不定芽的分化和形成,既存在器官发生途径,也存在胚状体途径。根、芽原基形成的先后顺序并不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组培苗茎尖为外植体,在1/4 MS基本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胎进行诱导,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国沙棘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T 1.0 mg/L + NAA 0.3 mg/L的最佳组合中,暗培养20 d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0.10%;暗培养30 d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77.67%;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新鲜诱导培养基上,光培养20 d,平均体细胞胚发生数达到15.48。为了得到完整的再生小植株,将胚状体转移到不含任何生长激素的体细胞胚发育及植株再生培养基上,分析了KT和白砂糖不同浓度的组合对小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WPM + KT 0.05 mg/L + 白砂糖 20 g/L + 琼脂粉 6.5 g/L + CH 0.5 g/L处理上的植株再生率达到60.30%。该研究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根、鳞茎、叶等器官在 MS,N_6,B_5,WS 和 H5种基本培养基上的培养进行详细观察。通过球状体及不定芽的形态发生曲线及差异显著性测定表明,不同培养基与激素及不同激素浓度与组合,对平贝母器官发生的影响,筛选出诱导高频率球状体与不定芽发生的培养基 MS+1.0 ppmIBA+1.0 ppmZT,MS+0.5 ppmIAA+2.0ppmBA,MS+2.0ppm NAA+0.5 ppmKT。培养过程中球状体与不定芽的形态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球状体发生经过鳞片原基阶段,而不定芽发生不经此阶段;球状体形成后发育成不定芽,但生长情况优于直接产生的不定芽。早期球状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东北刺人参叶芽和带有叶柄的幼叶为外植体,研究6-BA浓度对东北刺人参体细胞胚状体诱导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以带有叶柄的东北刺人参幼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4.0 mg/L 6-BA和0.5 mg/L NAA,可获得健状的胚状体,并且胚状体经过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的胚胎发育时期,最终形成可发育成完整小植株的成熟胚.  相似文献   

15.
牡丹花芽的形态发生及其生命周期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牡丹花芽是一个混合芽。它的形成和分化是由腋芽原基开始,历时三个年周期大约25个月的发育结束其生命周期。在三年发育过程中,顺序形成腋芽原始体,花原基和种子及果实。在器管建造过程中可以区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大的阶段。由叶原基产生结束到苞片原基开始产生为其质变的临界点。如果此时的营养条件和成花激素都是合适的。腋芽原基就会继续发育而成混合芽。否则,发育就终止在叶原基形成阶段,只能形成叶芽。任何一年的处在第二个年周期的混合芽都要产生子一代芽的原始体。子一代芽又在它的第二个周期中产生子二代芽的原始体,一代接一代,依次类推的发育下去。利用花芽形成的规律可以解决牡丹栽培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木薯主栽品种的转基因改良提供条件,对木薯4个主栽品种NZ188,SC8,C3及C4器官发生的影响因素(基因型,蔗糖,IBA,AgNO3)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体细胞胚的发生、器官发生等能力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NZ188,SC8和C3在黑暗条件下侧芽膨大,初级体细胞胚的诱导率可达80%以上,而C4品种则在光照培养下效果较好;在进行体细胞胚诱导和成熟子叶胚的诱导时,培养基中蔗糖质量浓度为25~30g·L-1时效果最好;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3mg·L-1的IBA及4mg·L-1的AgNO3时,不定芽的诱导率及芽再生数目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以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与茎尖作为外植体,研究利用不同外植体通过体细胞胚胎再生途径得到再生植株的方法。[方法]将徐薯22的叶片和茎尖分别置于MSB和MSD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再将胚性愈伤置于MS培养基培养,观察体细胞胚的发生情况,最后对不同外植体得到的植株再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用叶片作为外植体得到的胚性愈伤平均诱导频率为95.69%,而茎尖的则为30.56%;不同外植体在体细胞胚发生途径中的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用叶片作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频率为60.61%,用茎尖的则为22.00%,且采用不同外植体诱导得到的再生植株无形态变化。[结论]在该试验中,体细胞胚的发生及植株再生的最适外植体为甘薯品种徐薯22的叶片。  相似文献   

18.
提高花椰菜游离小孢子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小孢子球型胚胎为供试材料,进行提高球型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结果表明:球型胚胎成活率与胚胎的日龄、培养基的水分状况和添加活性炭有关。20 d的球型胚胎转移到MS+6-BA 0.5 mg/L+NAA 1.0 mg/L+琼脂7 g/L+活性炭100 mg/L时,胚胎成活并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激素组合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花椰菜胚胎愈伤组织分化出再生植株,分化率达到10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胚芽分化数量达到6.52个。  相似文献   

19.
新梢内源激素变化对设施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花芽分化进程中葡萄新梢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明确激素对设施促早栽培葡萄花芽孕育的影响,为解决设施葡萄促早栽培中“隔年结果”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贝达嫁接的‘京蜜’(V.vinifera cv. Jingmi,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不需采取任何措施即可连年丰产)与‘夏黑’(V. vinifera-V. labrusca cv. Summer Black,非耐弱光品种,在日光温室促早栽培条件下需采取更新修剪措施方能连年丰产)为试材,进行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夏黑’)和露地栽培(‘夏黑’)处理。采集基部第1节粗度大于0.5 cm的葡萄新梢,选取其上2-3节冬芽主芽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石蜡切片法绘制取样时期-分化比率花芽分化进程图,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同时借助酶联免疫法测定新梢基部2-3节枝段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ZRs)、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等内源激素含量和比值的变化。【结果】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雏梢生长点的顶分期(初花期)新梢内源ZRs含量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自雏梢生长点的半球/平顶分化盛期(花穗分离期)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坐果期)新梢内源ABA含量迅速增加;自雏梢生长点的未分化期(新梢展5-7叶)至始原始体分化盛期(果实膨大初期)新梢内源GAs的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在整个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的含量较高。新梢内源激素含量比值变化:与成花极差的设施促早栽培‘夏黑’不同,成花良好的设施促早栽培‘京蜜’和露地栽培‘夏黑’于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和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新梢内源ZRs/GAs的比值显著增加;自花穗分离期(雏梢生长点半球/平顶期至顶分期)新梢内源ZRs/IAA的比值略微上升随后(半球/平顶期到花序二级轴分化盛期)保持平稳,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果实膨大后期(始原始体出现盛期至花序二级轴开始形成)新梢内源的ABA/GAs比值显著增加;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至花序主轴及各小穗原基形成期的分化盛期)之后新梢内源的ABA/IAA比值保持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果实膨大期(始原始体形成)之前是花芽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之前新梢内源GAs含量缺乏变化、初花期前ZRs含量和花穗分离期至坐果期ABA含量迅速下降、花芽分化进程中新梢内源IAA含量低可能是设施葡萄不能形成良好花芽的重要原因。激素间通过特定时期的平衡互作调控设施葡萄的花芽分化。花穗分离期之后新梢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内源ZRs/IAA比值利于成花,花穗分离期和果实膨大期新梢内源ZRs/GAs比值的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之后较高的ABA/GAs比值和较低且稳定的ABA/IAA比值促进了始原始体及花序主轴发育和二级轴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