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北川新城水系景观与雨洪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系景观在城市雨洪调蓄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应将雨洪管理的概念融入城市设计、市政工程、防洪规划、水系工程、道路交通和绿地景观等各个方面。在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将雨水收集、雨洪调蓄、排洪功能、水体净化等与实际工程结合,提出具体落实方案,保证城市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与可实施性。通过对北川新县城河道规划及建设的分析,从宏观至微观,从总体到细节阐述了河道景观在城市雨洪管理以及雨水处理中的作用,提出基于生态理念下河道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黄蕾 《居业》2022,(2):107-109
全域公园城市理念为城市生态河道的景观建设提供了先进理论保障,也为克服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提供技术支撑.为进一步探究全域公园城市理念下生态河道景观建设的内涵,拓展新时代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新思路.本文基于淄博市南部排洪沟设计工程,就全域公园理念下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总体理念和具体实施方案与技术成果进行分...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技术,既可以满足生态效益,又能带来良好的景观效果。以马壕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为例,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融入到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中,具体措施包括生态植草沟、透水性铺装敷设、利用景观河道调蓄等。对污水处理厂工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落到实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贺洋  李倞  徐昉 《中国园林》2022,38(10):80-85
博尔塔拉河流域是典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正面临着因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干扰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生态系统变化与城市建设发展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对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全面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作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依据。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流域划分,以子流域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单元,联用Arc GIS、Fragstats和Geo Da软件计算得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模型,对博尔塔拉河流域进行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内大面积草地、湿地、森林等类型的退化是造成景观生态风险恶化的直接原因,这和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无序垦荒、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干扰有极大的关系。2010—2020年,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的高度重视,多种防治手段并行,景观生态风险等级大幅度降低,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值呈降低趋势。整个研究期间,生态环境局部改善与部分退化并存,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景观生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未来建议从改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体系发展入手,同...  相似文献   

5.
当下,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乡村脏乱差是乡村振兴重要一环,对乡村污水进行处理,上污水处理厂成为乡村治理重要一环。污水处理工程正由城市向集镇、村寨全面铺开,通过工程建设达到宜居性、环境可持续、生态恢复的愿景。锦屏县隆里集镇污水处理工程在对污水处理站景观建设中,采取低能耗生态模式,降低投资和维护成本的景观实践。  相似文献   

6.
冯潇  马俊峰  周曦 《中国园林》2012,28(4):23-28
中国内陆存在着广泛的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因为气候的原因形成了许多长期干涸的季节性泄洪河道。另外,随着水资源的枯竭和灾害性气候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河流呈现出泄洪河道的特征。泄洪河道内存在大量不协调的现象,近年来已经成为城市景观改造的重要对象。从防洪策略、生态补偿策略、水体景观营建策略、景观特质营建策略和景观功能营建策略5个层面出发,综合探讨了干旱地区泄洪河道重点河段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遵循海绵城市景观适应性设计原则,将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恢复城市河道的重要生态、文化和景观价值,从城市居民需求角度出发,以无锡市梁溪河启动段景观带整治与提升工程项目实践为例,将生态技术和海绵理念融汇其中,打造生态美好、韧性安全、特色鲜明的河道沿岸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导致城市河道渠化和生态退化。通过生态修复重建城市河道的自然动态过程,有助于提升河道生态系统功能,促进城市流域健康。本文概述城市河道修复的内涵和方法 ;以西雅图市河道修复项目为例,阐述修复设计与城市功能、雨洪管理整合的方法和过程,并评估其结果和价值。研究表明:河道修复是促进西雅图重构城市流域生态连接的重要手段,以及未来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的关键廊道和节点;在建成环境的限制下,西雅图发展了局部渐进的修复策略,为城市可持续开发、社区复兴提供了良好契机;各利益群体的参与和协作是实践得以推进的保障;评价应基于多元目标及价值。这些经验可为中国"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具体思路,促进城市可持续转型。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道治理已从传统的功能治理发展为生态治理。泉州市梧垵溪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典型案例之一,其通过采取划定生态蓝线、拓宽生态河道、减少裁弯取直、砌筑生态挡墙、保护生态河床、开展清淤疏浚、截污纳管、创新支护技术、生态补水、提升景观绿化以及实施河长制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和管理措施,大大改善了河道生态水环境,既提高了防洪排涝标准、提升了水质,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调查研究——以杭州城市河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思思  倪琪 《华中建筑》2012,(7):121-123
该文实地调研分析杭州主城区城市河道,从生态河道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生态护坡建设与植物配置出发,结合具体实例,重点探讨生态护坡建设的原则、分类和形式;将河道植物分成河岸植物与水生植物,详细分析植物配置形式,阐明其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及其与滨水景观小品的搭配,为后续的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流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河道被侵占、水质污染、水环境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城市河流治理逐渐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河道治理措施研究的重心也从河道行洪、航运等的基本功能向重视河流的生态治理与修复转变。本文以过芸溪流域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探讨河道防洪与城市景观工程相结合的城市河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廖小春 《城市建筑》2014,(20):270-270
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中的作用和意义十分巨大,不仅代表着城市形象,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本文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库尔勒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型城市其城市形态呈现出阶段性发展,表现为点状积聚、飞地扩散、填充拓展、郊区新城的空间特征,并形成了适应孔雀河水系发展的组团格局。本文运用城市形态学、空间紧凑度、分形维数等分析方法对其空间格局及形态进行了梳理分析。结论表明其发展受其绿洲自然条件及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经济及社会发展和政策引导及项目驱动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库尔勒城市发展之本,区位优势及交通结构是决定性因素;资源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发展等是库尔勒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政策推动以及城市建设等因素则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这就要求城市发展必须整合现有优势和资源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1)
By comparing landscape patterns of suburban and urban rivers in the same flow path, and analyzing patch indexes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s, corresponding sustainable eco-desig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ecodesign theory system and eco-restoration design techniques were coupled, so as to explore new digital eco-design means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s by targeting at regional ecological consistency.  相似文献   

16.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7.
孙乔昀  郑曦 《风景园林》2017,24(4):34-40
城市建设不能忽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的城市营建与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其所在的自然山水格局始终是一个整体。本文以隋唐时期(581—907年)的扬州蜀冈以及冲积平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为研究对象,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梳理了扬州区域风景系统的组成,包括蜀冈、冲积平原以及人工治理后的水网体系,并剖析了构建于该系统之上的古城营建特征,从中探索城市分区,如衙署区、市肆区、里坊区等与区域风景系统的关系,以期对我国当代的城市建设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河流环境所存在的水安灾害频发、水环境恶化、水系统紊乱等水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决策者们所关注,城乡河流的改造治理也逐步成为海绵城市专项建设的重要对象。从防洪防涝、生态补偿、景观营造三个层面出发,对当前城乡河流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城乡河流治理的低影响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2)
As the revitalization of city culture and the city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 the ancients'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as well as their wisdo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itie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Taking ancient Yiyang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literatur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city, famous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op eight views, and attempted to interpret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mountain, river and city" landsca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ical basi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revitalizing local cultures and shaping urba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offer spatial strategies for the city protection and renewal.  相似文献   

20.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