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方法,用联苯三羧酸配体(H3dppa)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uCl_2·2H_2O和MnCl_2·4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零维双核铜结构的配合物[Cu_2(Hdppa)_2(4,4′-bipy)(H_2O)_4]·4,4′-bipy·6H_2O(1)和一个基于双螺旋链单元的三维配位聚合物{[Mn_3(μ_5-dppa)_2(4,4′-bipy)(H_2O)_2]·4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P1和C2/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双核铜结构,而且这些双核铜单元通过O-H…O/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中存在一个双螺旋锰链单元,这些锰链单元又通过配体进一步连接成了三维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2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四羧酸配体(2,4-H4bpta和3,5-H4bpta)和4,4'-联吡啶(4,4'-bipy)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MnCl_2·4H_2O和CuCl_2·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Mn(μ3-2,4-H2bpta)(4,4'-bipy)2]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u(μ4-3,5-bpta)0.5(2,2'-bipy)(H_2O)]·H_2O}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1/c和C2/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双螺旋链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通过O-H…N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相邻锰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方法,用联苯三羧酸配体(H_3btc)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CoCl_2·6H_2O、PbCl_2和ZnCl_2反应,合成了一个单核配合物[Co(Hbtc)(phen)_2(H_2O)]·3H_2O(1)以及2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Pb(μ_3-Hbtc)(2,2′-bipy)]_n(2)和{[Zn_3(μ_2-btc)_2(μ_2-H_2O)(2,2′-bipy)_3(H_2O)_5]·8H_2O}_n(3),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正交和三斜晶系,Pna2_1和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单核结构,而且这些单核钴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和3具有基于双核单元的一维链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2和3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4.
以三苯甲烷-4,4′,4″-三羧酸(H_3TCOPM)为主配体,以含氮二齿配体4,4′-bipyridine(4,4′-bipy)为辅助配体,与Co(NO_3)_2·6H_2O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o_2(α-OH-TCOPM)(OH)(H_2O)_4]·DMF}_n(1)(α-OH-H_3TCOPM=三苯甲醇-4,4′,4″-三羧酸)和{[Co_3(α-OH-TCOPM)_2(4,4′-bipy)_3(H_2O)_6]·2H_2O}_n(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四边形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为二维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用水热法合成得到2个Cd(Ⅱ)配合物,[Cd(L)(4,4′-bipy)0.5(H2O)2]n(1)和[Cd(L)(bpp)(H2O)]n·2nH2O(2)(L=3-氧乙酸基苯丙烯酸,4,4′-bipy=4,4′-联吡啶,bpp=1,3-二吡啶基丙烷),并测定了他们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L配体连接Cd(Ⅱ)中心形成一维[CdL]n链,4,4′-联吡啶配体进一步桥联形成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它们在绿光区域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选用2种醚氧桥联三羧酸配体(H_3cpta和H_3dbba)和4,4′-联吡啶(4,4′-bipy)或菲咯啉(phen)与ZnCl_2进行水热合成反应,构筑了2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Zn(μ-Hcpta)(4,4′-bipy)(H_2O)]_n(1)和{[Zn_3(μ_3-dbba)_2(phen)_3]·6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_1和I2空间群。配合物1和2具有两种不同的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方法,用半刚性三羧酸配体(H_3cpta)和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与CoCl_2·6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Co(μ_2-Hcpta)(phen)(H_2O)]n(1)和一个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Co_3(μ_5-cpta)_2(2,2′-bipy)_2]_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一维链状结构,而且这些一维链状结构通过C-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而配合物2具有由三核钴单元构筑的二维层状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相邻钴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方法,用吡啶-三羧酸配体(H_3L)和2,2′-联咪唑(H_2biim 2,2′-biimidazole)、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ZnCl_2和MnCl_2·4H_2O反应,合成了1个零维配合物[Zn(H_2biim)2(H_2O)_2][Zn(HL)(Hbiim)(H_2O)]_2·8H_2O(1)和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n(μ-HL)(phen)(H_2O)]_n(2)、{[Mn(μ-HL)(2,2′-bipy)(H_2O)]·0.5(2,2′-bipy)}_n(3),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的P21/n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3个单核Zn单元组成的零维结构,这些单核单元通过O-H…O/N和N-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配合物2和3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聚合物2中相邻Mn髤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方法,用2种联苯三羧酸配体biphenyl-2,5,3′-tricarboxylate acid(H_3bptc)和2-(4-carboxypyridin-3-yl)terephalic acid(H_3cptc)以及菲咯啉(phen)或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Ni Cl_2·6H_2O和Mn Cl_2·4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零维四核镍结构的配合物[Ni_2(μ_3-Hbptc)(Hbptc)(phen)_3(H_2O)]_2·4H_2O(1)和一个基于三核锰单元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Mn_3(μ_4-cptc)_2(2,2′-bipy)_2(H_2O)_4]·2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零维四核镍结构,而且这些四核镍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而配合物2中存在一个中心对称的三核锰单元,这些三核锰单元又通过配体进一步连接成了一维链。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相邻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方法,用4,4′-二甲基-2,2′-联苯二甲酸配体(H_2dbda)和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分别与ZnCl_2或CdCl_2·H_2O反应,合成了3个零维双核配合物[Zn_2(μ-dbda)_2(phen)_2(H_2O)_2](1)、[Zn_2(μ-dbda)_2(2,2′-bipy)_2](2)和[Cd_2(μ-dbda)_2(2,2′-bipy)_2(H_2O)_2]·2H_2O (3),并对其结构、荧光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的P1和P2_1/n空间群。配合物1~3都具有零维双核结构,而且这些双核单元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三维超分子框架。研究表明,配合物1~3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另外,研究了3个配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3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方法,用含硫二羧酸配体4-((carboxymethyl)thio)benzoic acid(H2L)和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o Cl2·6H2O和Mn Cl2·4H2O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Co(μ3-L)(4,4′-bipy)]·H2O}n(1)和{[Mn(μ-L)(4,4′-bipy)(H2O)2]·H2O}n(2),并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三斜和单斜晶系、P1和P21/c空间群。配合物1和2分别具有基于双核Co和一维Mn链单元的二维层结构。配合物1和2具有不同的二维层结构是由于采用了不同的金属离子。另外,研究了2个配合物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2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方法,用醚氧桥联四羧酸配体(H_4L)和菲咯啉(phen)、2,2′-联吡啶(2,2′-bipy)与CdCl_2·H_2O反应,合成了2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d_2(μ_5-L)(phen)2]n (1)和{[Cd_2(μ_4-L)(2,2′-bipy)_2(H_2O)_2]·2H_2O}n (2),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和三斜晶系,P21/c和P1空间群。聚合物1和2分别具有基于四核Cd_4和Cd_2单元的一维链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含2个氰基的醚氧桥联羧酸配体(Hdbna)和2,2′-联吡啶(2,2′-bipy)与MnCl_2·4H_2O反应,合成了一个二维配位聚合物[Mn(μ_3-Hdpna)(2,2′-bipy)]_n (1),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配合物1中,配体Hdbna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被转化成醚氧桥联三羧酸配体(H_3dpna)。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硅腈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醚氧桥联羧酸配体2,3',4,4'-二苯醚四羧酸(H_4deta)与2,2'-联吡啶(2,2'-bipy)、4,4'-联吡啶(4,4'-bipy)分别与CuCl_2·2H_2O、CoCl_2·6H_2O和NiCl_2·61H_2O在160℃下反应,得到了3个配位聚合物:二维层结构的{[Cu_2(μ_5-deta)(2,2'-bipy)_2]·2H_2O}_n(1)、一维链结构的[Co_2(μ_4-deta)(2,2'-bipy)_2(H_2O)_3]_n(2)和三维网络结构的{[Ni_2(μ3-d eta)(μ-4,4'-bipy).25(H_2O)_5]·3 H_2O}_n(3),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化合物1在Knoevenagel缩合反应中显示出很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3,3′-硫代二丙酸、4,4′-联吡啶和硝酸锰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锰配合物,即{[Mn(DPA)(4,4′-bipy)]·H_2O}_n(1)(DPA=3,3′-硫代二丙酸,4,4′-bipy=4,4′-联吡啶);然后又利用3,3′-硫代二丙酸、1,3-双(4-吡啶基)丙烷和硝酸铜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了1个铜配合物,即{[Cu(DPA)(bpp)(H_2O)]·H_2O}_n(2)(DPA=3,3′-硫代二丙酸,bpp=1,3-双(4-吡啶基)丙烷)。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由3,3′-硫代二丙酸配体和不同氮杂环分子以及金属离子构筑,形成了二维层状的结构。氢键和π-π作用进一步将二维结构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16.
以吡啶-2,5-二羧酸(2,5-pyridinedicarboxylic acid,H_2L_1)、噻吩-2,5-二羧酸(Thiophene 2,5-dicarboxylic acid,H_2L_2)为主要配体,4,4′-联吡啶(4,4′-bipy)、菲咯啉(phen)为辅助配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_2(L_1)_2(bipy)(H_2O)_6]·bipy·H_2O (1)、[Cu(L_2)_2(bipy)_2]n(2)、[Ni_2(L_2)(phen)_2(H_2O)_4](3),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IR)、荧光光谱(FL)和热重分析(TG/DTG)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2为P1空间群,配合物3为P2/n空间群;配合物1和配合物3为零维双核小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苯并咪唑基配体4,4′-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bbmb)与V形二羧酸配体4,4′-二羧苯基醚(H2dcpe)合成了配合物{[Ni(bbmb)(dcpe)(H_2O)]·2H_2O}_n(1)和{[Mn_2(bbmb)(dcpe)_2(H_2O)]·1.5H_2O}_n(2)。通过红外、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等检测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具有sql拓扑构型的二维层状化合物。配合物2呈现出含有四核锰构型的二维层状结构。体外抗菌实验证明2个配合物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L-苹果酸为配体,并分别以2,2′-联吡啶和菲咯啉为辅助配体,合成了3个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Zn(mal)(2,2′-bipy)]_2·5H2O}_n(1)、{[Zn(mal)(Phen)(H_2O)]_2·3H_2O}_n(2)和{[Cu(mal)(Phen)]_2·4H_2O}_n(3)(H_2mal=L-苹果酸,2,2′-bipy=2,2′-联吡啶,Phen=菲咯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测定了3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粉末XRD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均为P2_12_12_1,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金属中心形成一维链结构,2条平行链之间以面对面的方式重叠及通过吡啶环或菲咯啉环之间的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梯状双链结构;而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并通过L-苹果酸根桥联Cu(Ⅱ)金属中心及菲咯啉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双链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水热条件下,用联苯类四羧酸配体(H_4L)和菲咯啉(phen)分别与CdCl_2·H_2O和NiCl_2·6H_2O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合物{[M_2(μ_3-L)(phen)_3]·5H_2O}_n (M=Cd (1),Ni (2)),并对其结构、荧光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是异质同心的,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2个配合物具有一维链结构,而且这些链通过O-H…O氢键作用进一步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网络。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室温下能发出蓝色荧光,配合物2中相邻Ni(Ⅱ)离子间存在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潘兆瑞  周宏  鲜华 《无机化学学报》2010,26(11):1955-1960
本文合成了2个镍配合物[Ni(mtyaa)2(H2O)4]·4(H2O)(1)和[Ni(4,4′-bipy)2(mtyaa)2(H2O)2]·2H2O(2)(Hmtyaa=2-(5-甲基-1,3,4-噻二唑)-硫乙酸;4,4′-bipy=4,4′-联吡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粉末X-射线衍射等表征。配合物1和2的晶体分别属于三斜晶系和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1和P21/n。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中镍原子均采取六配位扭曲的八面体配位模式。在配合物1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将单分子结构连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中配位水和游离水分子与羧基氧以及配体中的氮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将链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