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均相的、球形度较好的Ni0.5Co0.2Mn0.3(OH)2材料,优化反应条件为11.5≤p H12.0、搅拌速度200 r/min、镍钴锰溶液浓度2.5 mol/L、氨镍物质的量之比0.4、反应温度40℃≤t50℃.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镍钴锰氢氧化物,与Li2CO3在高温焙烧后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共沉淀法,采用氨水、尿素、碳酸氢铵三种不同的沉淀剂,与硝酸盐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备了YAG前驱体,将三种沉淀剂得到的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煅烧.采用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DTA-TG)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及煅烧后的粉体进行测试、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实验比较简单、环保、经济,铝和钇元素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在1100℃煅烧2h即可获得纯YAG相粉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比能量高、晶型稳定的α—Ni(OH ) 2 ,使用恒流放电方法 ,研究了添加剂Al,Co对α—Ni(OH) 2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 ,添加Al的α—Ni(OH) 2 比容量高于 β Ni(OH) 2 的理论比容量 .Al,Co的添加对α—Ni(OH) 2 的比容量和放电电压有影响 .Al含量的增加提高了α—Ni(OH)的放电电压 .Al含量为2 0 %的α -Ni(OH) 2 比容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稳定化α—Ni(OH)2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比能量高,晶型稳定的α-Ni(OH)2,使用恒流放电方法,研究了添加剂Al,Co对α-Ni(OH)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Al的α-Ni(OH)2比容量高于β-Ni(OH)2的理论比容量,Al,Co的添加对αNi(OH)2的比容量和放电电压有影响,Al含量的增加提高了α-Ni(OH)的放电电压,Al含量为20%的α-Ni(OH)2的比容最高。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铝溶液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溶胶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前驱物Al(OH)3,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前驱物生成条件对氧化铝孔径分布的影响.利用比表面孔径测试仪和TEM分别对氧化铝孔径分布和前驱物的形貌及聚集状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高分散度的前驱体是制备孔径分布集中的氧化铝的前提;前驱体生成条件对氧化铝孔径分布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陈化时间,过量系数(pH值),反应温度,加料方式,Al3+浓度.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成型压力、黏结剂浓度和煅烧温度对氧化铝孔径分布的影响.高压下成型使Al2O3颗粒形成缺陷孔,孔径分布出现双峰结构,说明高压不利于形成孔径集中分布的Al2O3颗粒.成型条件对孔径分布的影响顺序为:成型压力,其次是煅烧温度和黏结剂.Al2O3孔径分布集中在5~10 nm.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稳定化α-Ni(OH)2,使用X衍射法对添加Al或Co的α-Ni(OH)2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α-Ni(OH)2中Al,Co摩尔百分含量为15%时,晶型不稳定,含Co20%的α-Ni(OH)2化学稳定性可达3个月;含Al20%的α-Ni(OH)2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在7M的KOH中最少可稳定6个月,充放电100次晶型不改变,并且容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的不同陈化时间前驱体均由α-Ni(OH)2和β-Ni(OH)2两相混合组成.随着前驱体中α-Ni(OH)2相对含量增大,对应烧结产物LiNi0.8Co0.1Mn0.1O2的峰强比I(003)/I(104)越大,层状结构越完整,阳离子混排度越小,说明α-Ni(OH)2相的存在可以抑制阳离子混排.陈化12 h前驱体制得的LiNi0.8Co0.1Mn0.1O2峰强比I(003)/I(104)=1.27,其首次放电容量121.9 mA·h/g,3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113.1 mA·h/g,容量保持率92.8%,其质量比容量大,循环性能好.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高比容量正极材料,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制备出了一系列高比容量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NCA).材料的粒径分布、SEM、XRD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碳酸盐共沉淀方法合成的前驱体粒径均匀,再经过洗涤和干燥后,将前驱体与氢氧化锂以1∶1.05的比例进行研磨混合均匀,高温800℃煅烧10~20 h,自然降温后获得具有粒径均匀,比容量高(180 mAh/g)等优异性能的NCA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纳米α-Al_2O_3前驱体溶剂化与洗涤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Al(OH)3为原料,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α-Al2O3粉体.探讨了制备工艺过程中前驱体溶剂化与洗涤分离的条件;研究了前驱体溶剂化在分离过程中对过滤速度的影响,并取得了最佳工艺条件.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吸收光谱(IR)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实验所得粉末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洗涤后,降低了溶剂化程度,加快了洗涤速度,所得的α-Al2O3粉体粒径为59.3 nm,形貌为纤维状,并且分散好、粒径均匀.  相似文献   

10.
使用单辊旋淬技术制备非晶态Al88Ce6TM6(Fe,Co,Ni)薄带,并研究了非晶态铝合金Al88Ce6TM6(Fe,Co,Ni)在中性NaCl溶液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采用XRD和TEM对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直流和交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非晶态合金在中性0.6M 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并与纯Al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使用单辊旋淬技术制备的铝基合金Al88Ce6TM6(Fe,Co,Ni)为完全非晶结构,铝基非晶合金在阳极活化过程中均发生了明显的钝化现象,在中性NaCl溶液中铝基非晶合金Al88Ce6TM6(Fe,Co,Ni)均发生点蚀.与纯Al相比,3种非晶合金有更高的抗腐蚀能力和抗点蚀能力.3种铝基非晶合金中Al88Ce6Fe6的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LiNO3、Al(NO3)3.9H2O、Co(NO3)2.6H2O和球形Ni(OH)2为原料,采用熔盐包裹法在空气中合成了LiNi0.8-xCo0.2AlxO2.采用XRD、SEM和电池性能测试仪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考察了合成温度、合成时间、掺铝量和锂过量对合成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熔盐包裹法在空气中合成的LiNi0.8-xCo0.2AlxO2具有α-NaFeO2型层状有序结构和球状形貌,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LiNi0.7Co0.2Al0.1O2的最大放电比容量达到157.7 mAh/g.在空气中合成LiNi0.8-xCo0.2AlxO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合成温度750℃,合成时间16 h,锂过量10%(摩尔分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用Co-Al-Cr三元合金溶提去Al,制备Raney Co-Cr合金材料,代替金属Ni或CuO-Cr_2O_3作为糠醛加氢的新型催化剂。加氢试验研究表明,与Ni或CuO-Cr_2O_3催化剂相比,Raney Co-Cr催化剂使加氢反应温度降低,反应压力减小,反应产物糠醇的纯度提高。并给出了优化的Co,Al和Cr的最佳成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l(OH)3超细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粒度分析法对颗粒尺寸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Al(OH)3超细粒子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初始量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及表面活性荆的加入是影响产物Al(OH)3粒子尺寸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l(OH)3超细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粒度分析法对颗粒尺寸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Al(OH)3超细粒子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初始量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是影响产物Al(OH)3粒子尺寸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制备条件对Al(OH)3超细粒子尺寸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Al(OH)3超细粒子,用扫描电镜(SEM)和粒度分析法对颗粒尺寸进行观察和测定,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Al(OH)3超细粒子粒度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初始量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时间及表面活性剂的加入是影响产物Al(OH)3粒子尺寸及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柠檬酸盐法制备La0.7Sr0.15Ca0.15Co1-xFexO3-δ(x=0.2、0.4、0.6、0.8)阴极材料。该前驱体在900℃处理2h后,XRD证实已经形成完整的钙钛矿结构衍射峰。随Fe掺杂量增加,XRD谱图衍射峰的位置向小角度发生偏移,粉体的晶粒尺寸逐渐变大。SEM观察La0.7Sr0.15Ca0.15Co1-xFexO3-δ粉体其表面活性较高并出现了一定的团聚现象,颗粒尺寸约为5μm。以La0.7Sr0.15Ca0.15Co1-xFexO3-δ为阴极,在氢气/空气中研究了模压法制备的单电池性能,Fe掺杂量对开路电压的高低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最高功率密度随Fe掺杂量增加而降低,在650℃最高功率密度由x=0.2时的351.7mW/cm2降为x=0.8时的231.1mW/c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累积叠轧(ARB)的方法制备Al基非晶/Al层状复合材料,不仅可以突破铝基非晶尺寸的局限性,而且利用了轧制过程中析出的部分纳米晶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了Al86 Ni8 Y6和Al85 Ni5 Y8 Co2两种非晶薄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确定了非晶薄带中初晶α-Al完全析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沉淀法制备层状镍钴氢氧化物前驱体,再利用等离子对前驱体进行处理,得到镍钴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BET法对镍钴氧化物的物相、形貌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研究,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线扫描伏安法等电化学测试评估材料的析氧反应(OER)催化活性。与传统热处理方法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方法制备的镍钴氧化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77.13 m2/g)和更丰富的孔结构(平均孔径18.40 nm),并且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更优的OER活性。这说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镍钴氧化物的OER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制备条件对球形Ni(OH)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晓君  焦红忠  李志 《宁夏工程技术》2005,4(2):136-139,143
采用络合沉淀法制备小晶粒、高密度及高活性球形Ni(OH)2,通过正交实验来研究球形Ni(OH)2制备过程中的反应温度、反应液pH值、搅拌强度、氨镍摩尔比、干燥温度五大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用极差法对实验中采用的所有因素水平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制备小晶粒、高密度及高活性球形Ni(OH)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TD=60℃,pH=11.0,搅拌强度较强,n(NH3·H2O)n(Ni2+)=0.31,烘干温度TE=100℃;各因素对球形Ni(OH)2电化学性能影响的顺序为搅拌强度>反应液pH>反应温度>烘干温度>镍氨摩尔比.试验表明采用最佳工艺路线制备的产品具有松装密度高(1.75g/cm3),比表面积发达(11.9m2/g),活性高(281mAh/g),晶面的X射线峰半高宽值大(0.983°),晶粒小(晶粒度158 A)的特点,完全符合高性能MH/Ni电池用球形Ni(OH)2的要求.该实验结论将在金久能源材料公司2005年2 000t球形Ni(OH)2的生产、约2亿元产值和创造超过1 300万元利润的生产实践中有望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旋转填料床中以 NaAl(OH)4 溶液和 CO2 气体为原料制备超细 Al(OH)3 的碳化反应时间. 方法通过实验考察了转速, 液体循环量, 气体流量, NaAl(OH)4 溶液初始浓度, 气液比等操作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在旋转填料床中的反应大大缩短了碳化反应时间, 同时得到平均粒径为 200 nm 且分布均匀的超细 Al(OH)3 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