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上颌骨宽度发育不足是错合畸形的常见问题,常常会影响下颌骨的矢状向位置。上颌快速扩弓(Rapid palatal expansion, RPE)是正畸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上颌骨邻近的组织结构十分复杂,快速扩弓的矫治力通过牙以及腭部施加到周围骨组织,并传导分散至全部上颌骨和它边缘组织。腭中缝骨性扩弓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由于青春期后的患者腭中缝骨化程度增高,牙性扩弓代偿使上颌骨缝扩弓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临床治疗中亟需一种切实可行的腭中缝骨化程度的预测方法,指导上颌骨缝扩弓策略。本文就评估青春期前后上颌骨缝快速扩弓不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2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运用快速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大腭中缝,在扩弓前和扩弓后均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在X线片上测量其上颌骨宽距,归纳总结出制作快速螺旋扩弓器的经验、临床矫治的时机及最佳的加力方式。[结果]12例错牙合畸形的病例全部成功打开腭中缝,测量后发现,所有病例扩弓后上颌骨宽距较扩弓前均有增大,其中最大为6.15mm,最小为3.17mm,平均增大4.82mm。扩弓时间一般为14~28d。[结论]在青春迸发期前期的病例运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具有疗效肯定、不易复发、疗程短、避免拔牙且制作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适合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配合外科截骨术上颌快速扩弓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具成龄狗的干头颅进行了配合外科截骨术的快速扩弓实验,并通过电测应变分析法,分析快速扩弓中的骨组织拮抗区。结果表明其拮抗区主要在腭中缝及唇颊侧骨组织,对干头颅进行Leo-fortⅠ型截骨及腭中缝截骨后快速扩弓,其电测应变值比截骨前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4.
对8具成龄狗的干头颅进行了配合外科截骨术的快速扩弓实验,并通过电测应变分析法,分析快速扩弓中的骨组织拮抗区,结果表明其拮抗区主要在腭中缝及唇颊侧骨组织,对干头颅进行Leo-Fort I型截骨及腭中缝截骨后快速扩弓,其电测应变值比截骨前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可通过上颌扩展技术治疗。对于青少年,由于腭中缝未闭合可通过快速扩弓、慢速扩弓打开腭中缝解决上颌横向发育不足。对于成年人,单纯的扩弓无法达到骨性扩展,可通过微螺旋钉种植体辅助快速扩弓、外科手术辅助快速扩弓来实现腭中缝扩展,从而解决横向发育不足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美观舒适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隐形矫治兴起并在扩弓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秦桂梅  李永彦  贾靖 《中外医疗》2011,30(6):114-114
目的探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III类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应用拔牙术式或单纯唇展扩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安氏III类错合畸形并伴有上颌前牙区中重度拥挤的患者,年龄10~14岁,每组17例,A组:使用上颌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弓7~15d后,再进行直丝弓矫治;B组:直接应用直丝弓矫治,在矫治过程中采用垂直开大曲、拔牙减数等常规手段。对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A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3~5个月,面型明显改善,B组拔牙者面型改善不明显,不拔牙者,上颌前牙唇前倾明显,有明显复发倾向。结论使用快速螺旋扩弓器扩大腭中缝在安氏III类错合畸形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其矫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快速扩弓是临床上治疗错牙合畸形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介绍的快速扩弓矫治器是用于扩大上牙弓的装置 ,其特点是能够快速扩大腭中缝 ,增加上牙弓的宽度和长度 ,再配合方丝弓矫治器治疗错牙合畸形 ,可缩短疗程 ,且效果稳定 ,操作简单。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87例错牙合畸形 ,其中男 2 6例 ,女 6 1例 ,年龄最大 12 412 岁 ,最小 10 712 岁 ,平均 11512 岁 ,其中 ,上颌前突者 13例 ,前牙拥挤者 8例 ,上颌前突伴前牙拥挤者 6 6例。本组病例均拍摄头颅后前位X线片 ,该片是确定腭中缝是否被打开及保持情况的诊断工具[1] 。1.2 制作方…  相似文献   

8.
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关系,以及年龄和性别对CAC诊断冠心病(CHD)的影响。方法:记录591例可疑CHD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所有入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的相关关系。站果:CAC总检出率为43.82%,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CAC检出率分别为42.32%和4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男性患者CAC检出率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女性钙化检出率已超过男性。检出冠脉狭窄患者433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73.27%,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狭窄检出率分别为76.84%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狭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女性狭窄检出率迅速增高。结论:年龄和性别对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有很大影响,临床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时必须充分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对大鼠上颌周围骨缝的组织学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22只,随机分成3组:单次扩弓组9只,连续扩弓5 d后处死;反复扩缩组9只,先扩弓5 d,再缩弓5 d,然后再扩弓5 d,如此反复扩3次,缩2次共25 d后处死;对照组4只,不进行任何矫治,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各处死两只。实验动物处死后,立即取腭中缝及与矢状方向改建密切相关的腭颌缝、额颌缝、前颌缝、颧颌缝,制作脱钙骨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破骨细胞,并进行破骨细胞计数。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单次扩弓组除腭中缝外,其他上颌周围骨缝与对照组类似,无明显组织学变化;而反复扩缩组的腭中缝及其他骨缝的多处区域受到牵拉,缝宽度增加,成骨细胞增多,纤维结缔组织被拉伸、变形,与骨缘分离,排列紊乱,亦有少数区域呈骨受压吸收现象,破骨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增多,成骨细胞减少,纤维结缔组织密集。破骨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次扩弓组只有腭中缝的破骨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复扩缩组各骨缝的破骨细胞数均比单次扩弓组和对照组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牙弓反复快速扩缩后,环上颌周围骨缝均有明显的组织学改建,具有更高的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对恒牙列期上颌快速扩弓的机制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实验组动物于扩弓2周后,后牙弓明显增宽,组织学检查见其腭中缝及牙槽骨组织呈正常骨改建过程,牙髓组织除轻度充血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