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观察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收的62例深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根据GOS评分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24~72 h拔管,术后30 d良好率为27.42%;术后2~30个月良好率为56.45%。结论:深部高血压脑出血采取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治疗,可使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特别对血肿量较少的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能解除血肿造成的颅内高压和出血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抢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HICH的传统治疗是采取内科疗法,但对重症患疗效不佳。在探索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由于简便,创伤小。正逐渐取代传统的开颅清除术。微创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包括微创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脑室体外引流术。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有效手术方法。可使HIC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多路径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多路径置管引流术,根据血肿形状和血肿量设计引流管的路径,考虑血肿腔动态回缩和血肿重力下降等因素设计引流管的靶点,设计引流管侧孔数目及其大小的排列顺序,进而达到最佳引流效果。选择距血肿最大层面上下各1.0-1.5cm的CT层面上,以距血肿后壁1.0cm处为靶点。如CT鞍上池层面,颞叶内侧血肿直径大于2cm易压迫中脑,必须设计侧方引流管迅速缓解血肿对中脑的压迫。根据血肿最长轴设计引流管上侧孔的数量,使侧孔完全包含在血肿引流腔内,且侧孔按引流管远端至近端方向呈渐小性排列,减少血肿腔回缩对管的阻塞。结果:65例手术治疗均做到跟踪随访,近期优良率为60%,远期优良率为83.1%。结论:该疗法疗程短,恢复快,耗资少,效果好,病死率显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住院的16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立体定向手术组68例,非手术治疗组92例。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对比。近期观察指标为住院期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患肢肌力;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指标为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结果:近期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患肢肌力指标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存在差异(P<0.05),远期观察指标显示两组病例ADL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的近期和远期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有明显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适形多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三维重建图像的形式和血肿量的大小设置靶点,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硅胶管关至预定的靶点,根据血肿量由导管注尿激酶(UK)20000U~40000U。夹闭2h后开放引流,1~3天后90%~95%的血肿可被排除。应用此术式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死亡率为3.95%(后期),近期优良率为62%,远期优良率为85.2%.此方法较单纯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血肿排出彻底,尤其适用于不规则形血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治疗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进行了CT引导下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的126例幕上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9例病人(91%)手术后1~3 d拔管,且血肿排空量约占原血肿量的90%~95%。本组死亡7例,病死率为5.27%。随访3~18个月预后好(ADLⅠ~Ⅱ级)的患者共90例,占81.9%。结论立体定向适形置管引流术适用于幕上中等量以上且血肿形态不规则形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并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我们自1995年至1997年以来采用CT辅助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8~78岁,平均56岁,23例均有高血压病史8~30年,平均20年。12意识状况按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总成功率100(,血肿消失33例,2例再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中1例治愈,1例并发脑疝死亡。结论:通过密切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术后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立体定向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李宝兰,杨萍(包钢三医院神经科,包头014010)高血压脑出血是死亡率、致残率很高的一种常见病,内科治疗病死率在50%~70%左右。开展外科治疗以来,使部分患者获救,但开颅清除血肿后,因手术对基底节区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疗诊治手段的不断发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逐渐下降,但残疾率却在增加[1]。对本病传统的治疗观念是内科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手术治疗逐渐得到公认,且微侵袭手术将可能成为未来外科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2],我院自2002至2006年应用立体定向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男52例,女38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年龄33~76岁,平均54.2岁,33~50岁18例,51~60岁35例,61~70岁30例,71~76岁7例。入院时意识状态:深昏迷6例,中度昏迷20例,浅昏迷32例,昏睡21例,清醒11例。出血部位:左侧37例,右侧53例,脑叶5例,基底节区69例,丘脑16例,破入脑室系33例。出血量:20~30m l 32例,31~40 m l 47例,41~50 m l 9例,51~60 m l 2例。1.2治疗方法1.2.1术前常规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应用止血药物等,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CT扫描明确为脑出血。中线移位不明显者均在6~48 h内手术,中线移位明显和脑疝者立即手术。1.2.2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均应用CJFN型脑立体定向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KAES)与立体定向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SAU)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17例患者(KAES组63例、SAU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长。评估术后超早期、早期和短期的残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估术后30 d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两组术前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ES组较SAU组手术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多、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P均<0.001);术后超早期KAES组血肿清除率更高(P<0.001);而术后早期及短期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超早期和早期,两组GCS和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SAU组NIHSS优于KAES组(P=0.034)。术后30 d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mRS≤3分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安全有效,KAES术后超早期血肿清除率及残留血量占优,随后SAU组快速追赶并与KAES组相当,SAU组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不亚于KAES。  相似文献   

12.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7~24h内行床边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术。结果 全组愈后结果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44例(50,5%),中残30例(34.5%),重残7例(8%),死亡6例(7%)。结论 早期锥颅抽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简便、经济、适应证广及效果较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3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入院时的一般情况,意识状态,出血部位,血肿量的多少确定手术时机,采用锥颅和钻孔行血肿或脑室穿刺,血肿部分抽吸后置管外引流和/或灌注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79例,置管时间4-12d,平均8d;CT导向立体定向血肿排空术治疗26例,小切口钻孔扩大骨窗3-4cm直视下血肿清除术治疗129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31例,其中去骨瓣外减压44例,结果:治疗结果应用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评价;良好92例(25.2%),中残107例(29.3%),重残85例(23.9%),植物生存2 例0.5%),死亡79例(21.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与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相关,恰当的手术方法不仅提高患的生存率,而且能提高患的生存质量,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分为纳洛酮组{22例。常规治疗 纳洛酮[0.3 mg/(kg.d)静滴]}和对照组(22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第1、3、7、10 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格结局评分(GOS)、语言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纳洛酮组在第7、10 d的GCS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纳洛酮组GOS和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后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能有效保护脑神经功能,并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斑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并讨论手术相关问题.方法:160例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分为两组,立体定向手术维68例,非手术治疗组92例.分别统计两组病人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的意识状态.患肢肌力、语畜、肺部感染、再出血、死亡率.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结果:住院期同观察指标显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在意识状态、患肢肌力、肺部感染、死亡率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两组病例在语言恢复及再出血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观察指标显示两组病例ADL分级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立体定向手术的近期和远期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头颅CT定位,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穿刺和生理盐水等量冲洗,尿激酶溶解血肿治疗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与对照组3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生存率和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创伤小、疗效好,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行设计了CT脑立体定向装置及螺旋吸引血肿清除器,经动物血肿模型抽吸试验证实此法安全,有效后用于临床,对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立体定向清除术,血肿清除率为60%~96%,12例病人达到满意疗效。并与同期进行开颅手术及保守治疗各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立体定向手术组病人预后较其它两组好,病情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杨金选  曹德勇 《河北医学》2012,18(7):926-92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7例患者出现继续出血,占40.5%,患者多于发病6h内发生继续出血(64.7%),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1%,出血量大于30mL的7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死于脑疝。结论: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及机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福刚  王溶杨 《华夏医学》2003,16(3):427-429
高血压性脑出血易引发脑疝及血肿周围组织发生水肿、变性、坏死,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掌握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