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食管一胃多原发癌23例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食管一胃多原发癌的病因和病理特点。方法 统计分析23例食管一胃多原发癌的好发部位、病理形态和组织学类型等。结果 食管中段一贲门(胃)16例,食管-贲门多原发癌15例,食管-胃体6例,鳞-腺癌组合82.6%。结论 食管-胃多原发癌以老年人多见。食管癌灶好发于食管中段,胃癌灶以贲门和胃体好发。  相似文献   

2.
用纤维内镜诊断食管贲门疾病204例,其中食管贲门炎占首位(88.24%)。食管贲门癌次之(8.82%).常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伴随.文中讨论了食管贲门炎的内镜诊断标准,检查时的注意点;认为除了观察胃、十二指肠外,常规地对食管贲门作仔细的观察是提高食管贵门疾病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0例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所得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估MSCT检查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SCT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7.14%,对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术前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14%;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在MSCT图像上可见贲门及食管管壁呈环状或结节状增厚,管腔变小而不规则;贲门呈鸟嘴样变浅39例,鸟嘴消失呈向内突起改变31例;受侵胃底、胃体及胃窦壁增厚;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均匀强化;其中有21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9例发现肝转移。结论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的影像学特点,对早期食管下段、贲门胃结合部癌敏感性强,对肿瘤分期可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预防近端胃切除后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探讨食管胃吻合重建食管胃连接部的最佳术式.方法在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残胃对端或端侧粘膜对粘膜的同层对接吻合后,再行食管~胃胃套叠缝合,使食管胃吻合口隐藏在套入段的中下部,即是用折叠的胃壁作为贲门与食管下段的部分,如此在解剖学和组织学上似对贲门(食管胃连接部)的重建,在生理上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结果用本法施术395例,其中贲门癌和胃底癌335例,贲门下和胃底部巨大良性溃疡12例,贲门平滑肌瘤6例,贲门胃底息肉样腺瘤5例,贲门部平滑肌肉瘤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道下段及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再次手术者16例,重度贲门失驰症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抗返流效果良好,也未发生吻合口漏,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全部病例随访1-20年未出现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结论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采用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胃型套叠吻合,似对贲门的重建,起到贲门机制的活瓣作用,可预防胃液返流和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并可减少或避免吻合口漏、溃疡和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发生,因此是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因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将86例按肿瘤部位浸润范围归纳为 6类 ,施行不同手术方式。①残胃部癌 13例 ,9例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②残胃贲门部癌 4 6例 ,3 8例施行了全胃贲门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③贲门部癌 8例 ,直径小于 3cm ,施行贲门部食管胃局部切除、食管残胃胸内吻合 ;④食管下段部癌 11例 ,施行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 ;⑤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7例 ,5例施行了全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术 ;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襻式吻合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1例 ,施行食管大部切除 ,倒转近端空肠襻代食管 ,食管空肠弓上吻合、空肠空肠吻合。结果  72例再次手术切除了肿瘤 ,手术切除率 83 .7%。术后 2例分别死于结肠坏死和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 3例 ,吻合口狭窄 6例 ,切口感染 7例 ,脓胸 3例 ,膈下感染 3例 ,剖胸止血 1例 ,结肠坏死 1例。随访 1989~ 1999年 5 5例切除病人 ,术后平均寿命超过 2年。结论 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仍应采用积极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选用合适手术方式 ,注重手术质量 ,是提高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贲门植入防止术后食管-胃吻合处反流的效果。方法: 1999年8月起在食管-胃吻合过程中植入用金属支架与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人工贲门",共30例。结果: 人工贲门植入后经食管胃钡餐造影检查证实吻合口处无反流,24 h食管内pH连续检测验证吻合口处全无反流。结论: "人工贲门"安装在食管-胃吻合口处可以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可防止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7.
田书信  郑勇  火睿  赵瑾  秦江梅 《农垦医学》2009,31(5):393-395
目的:探讨Ku70在正常食管胃交界处贲门腺黏膜、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u70在40例正常食管胃交界处贲门腺黏膜、38例Barrett食管和45例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Ku70在食管胃交界处的贲门腺、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食管腺癌组织中Ku70的表达明显高于食管胃交界处黏膜、Barrett食管(P〈0.01)。结论:KuT0蛋白可能在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肉毒毒素注射疗法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否会引起胃食管反流。 方法 对 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肉毒毒素注射 ,于贲门齿状线上 0 5cm水平分 4点、贲门下分 1~ 2点行食管括约肌内注射 ,治疗前和治疗后 7d做症状计分、胃食管pH监测和食管碘水造影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注射后症状计分明显减低 ,食管造影明显改善 ,未出现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胃液pH无明显变化 ,食管pH、食管pH≤ 4的次数、食管pH≤ 4时间总和、食管pH≤ 4持续时间≥ 5min的时间总和、最长反流时间等各项胃食管反流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结论 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不会引起胃食管反流 ,其方法简便 ,近期疗效确切 ,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朋  杜成华 《四川医学》2002,23(9):932-932
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在贲门、食管癌切除术中作者就食管与胃底的吻合方法进行了探讨 ,采用食管胃底粘膜活瓣分层吻合术式以预防吻合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三大并发症 ,共 2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35~ 79岁 ,平均 5 8.5岁。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 ,病理学确诊为贲门食管癌。1.2 手术方法 :选左或右后外侧切口入胸游离食管或贲门 ,纵隔淋巴结及贲门旁和胃左血管旁淋巴结作清扫 ,游离胃后 ,离断贲门或胃 ,关闭贲门或胃 ,将胃底或胃经食管床提…  相似文献   

10.
孙斌  朱养荣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7,17(6):1092-1092,1109
采用Heller术经胸切口作胃贲门食管下段肌层世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22例,有效率为100%。并探讨并发胃食管返流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加食管胃底固定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鹏  邵光杰 《广东医学》1995,16(7):435-437
作者采用食管贲门肌切开加食管胃底固定术治疗贲门失驰缓症9例,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在人的胃和食管之间有一个特殊的阀门——贲门,该阀门具有单向开关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进入人体内的水和食物可通过人的吞咽动作从食管进入胃内,而且不会再返回到食管。当一个人的贲门括约肌功能失灵或腹内压增高时,胃内容物就会反流回食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贲门及部分胃小弯侧组织切除加胃整形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对116例胸内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次全切除的同时,将贲门及部分胃小弯侧组织切除,把胃整形后经食管床上提至颈部,行颈部食管-胃吻合.结果 此种手术方法能使整形的管状胃经食管床顺利上提至颈部,符合生理解剖,不减少胸腔内容积,保证了食管-胃能在无任何张力的情况下进行吻合,且管状胃的血运良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 贲门及部分胃小弯侧组织切除加胃整形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手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贲门位于食管与胃连接处,是决定食物能否顺利经食管进入胃的重要关口。在正常情况下,咽下的食物经过贲门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物便顺利进入胃内。如果吞咽时,感觉到进食不畅或出现胸痛,应警惕贲门出现了问题,很可能患了贲门失弛缓症。 事实上贲门失弛缓症并非少见,但由于病人和某些非专科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临床上常使许多病人多年辗转于许多城市的多家医院而不得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镜下微波凝固(MCT)治疗食管贲门-胃底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52例食管与贲门-胃底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研究组则采用MCT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胃镜内MCT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54%.经1年随访,研究组生存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45.15%(P<0.05).结论 针对无法手术及放化疗者,胃镜下MCT是治疗食管与贲门-胃底癌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采用选择性门奇断流加贲门周围腹膜化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21例。手术方法为脾切除和仅切断进入胃和食管的出血性门静脉分支,对食管、胃外的门奇交通支予以保护,断流后利用胃底部包绕贲门和食管下段,使贲门周围腹膜化以阻止新生血管重新长入和避免再出血。经3个月至3.5a随访,仅1例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提示该方法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驰缓症为产生食管慢性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个常见病,一般需作食管钡餐检查诊断。常规法虽较简便,但不能显示其细致情况;由于贲门狭窄而造成了严重的梗阻钡及气体极难引入胃内,不能清晰地显示食管下端、贲门以及胃底的粘膜,不易观察贲门功能及正常胃泡形态。因此,常规法食管钡餐对于本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胃肠气钡双重造影的不断进展。文献中报道了有的著  相似文献   

18.
<正> 残胃贲门癌,既往均行残胃全切除。1981年,我们首例行残胃胃底贲门切除,余胃食管吻合以来,即有多份此类临床报告,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均证实此术式是安全、可行的。11年来我们共进行残胃贲门癌,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吻合19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残胃贲门癌发病率并不低,我们统计国内1974~1995年文献中285例残胃癌中,有127例为残胃贲门癌,占53.4%。对残胃贲门癌行残胃贲门切除,余胃食管吻合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器官保全性手术,是肿瘤外科的一大进步。残胃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血液循环,经我们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血供是丰富的。残胃贲门胃底切除后行余胃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加食管胃底固定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加食管胃底固定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9例,术后效果满意。该术式优点在于:①防止Heller氏手术可能造成的粘膜膨出、形成憩室或穿孔;②胃底上提固定使食管与胃底成角锐角化,减少运流性食管炎的发生;③胃底覆盖食管创面,可防止食管瘘的发生;④避免食管切开创面瘢痕化及粘连形成,并对膨出的食管粘膜有弹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选择性门奇断流加贲门周围腹膜化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21例。手术方法为脾切除和仅切断进入胃和食管的出血性门静脉分支,对食管、胃外的门奇交通支予以保护,断流后利用胃底部包绕贲门和食管下段,使贲门周围腹膜化以阻止新生血管重新长入和避免再出血。经3个月至3.5a随访,仅1例再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提示该方法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