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人们通过使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互,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智能,传统的数字校园已不能满足师生对信息的实时性和移动性的需求。本文围绕大学师生的校园学生和生活的需求,通过对智慧校园建设关键技术的分析,以移动终端为载体,构建了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建设数字化校园是推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系统工程,而对校园原有各个信息孤岛的业务系统进行合理的整合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数字化校园研究的重点。文中根据数字校园建设的需要,介绍了基于门户系统的LDAP与CAS结合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解决方案,系统用户信息的管理使用LDAP实现,单点登录使用Yale大学开发的CAS认证。通过构建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整合了资源,降低了开销,使得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对建设数字化校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数字化校园是高校建设的热点之一。数字校园是通过基础平台的搭建,来进行校园信息的整合。本文从数字化校园入手重要性,表达了随时随地接收信息的重要,论述了移动教务系统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微型机与应用》2017,(18):103-105
在研究微信企业号提供的丰富功能接口与调用基础上,结合智慧化校园概念,并与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系统进行深研究融合,设计并提出了高校智慧化校园移动平台。阐述了智慧移动平台构架设计。首先利用基于HTTP协议的Web Service接口以及中间件技术实现微信功能管理中心与数字化校园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并根据业务需求开发设计丰富的功能模块,然后利用系统管理中心调用微信企业号平台接口,将功能模块数据封装后推送到微信企业号平台展示。通过对包头医学院微信企业号展现设计效果与实践,有效地完成了智慧化校园建设中微信企业号移动端的研究与实现,为学校整体智慧化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Geo—Union的数字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论述了数字化城市的发展和应用,针对数字城市建设的复杂性,从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着手,探讨了开发组件式数字化校园系统的关键技术和整体开发方案,对数字城市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采用Geo-Union系统开发平台,构建了一个数字北大校园系统,对它的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建设、功能设计以及基于WebGIS构件的实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数字北大校园系统集成了校园内各方面的服务信息,将成为北大师生及其他用户极为方便的一个信息渠道,也将成为展示北大形象的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6.
移动校园系统基本上可以视为互联网时代的衍生产物,不仅可以满足校内师生实际生活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校内业务与信息动态发展需求。结合当前移动校园系统应用情况来看,多数移动校园系统开发设计中始终存在一次开发或者多台利用的问题。为解决当前移动校园系统开发设计存在的弊端问题,该文主要利用混合开发模式优势,开发设计一款具备跨平台功能优势的移动校园系统,以期可以解决当前移动校园系统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高校教育不断创新,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高度关注校园移动应用的开发设计工作。学习、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为了满足在校师生工作、学习的各项需求,高校需基于HTML5加强校园移动应用的创新开发工作,确保能够在智能手机系统环境中搭建完善的移动校园平台,引导师生利用移动终端完成查询获取需求信息,从而方便校园用户的校园生活,促进高校教育稳定持续发展。基于此,进一步对HTML5下的校园移动应用开发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陆栋 《软件》2020,(4):236-239
在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其中物联网和云技术为主要的智慧校园建设更为全面。高职院校建立办公云平台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产物,建设其办公云平台更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管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符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OA办公软件便捷性、操作性等特点进行介绍出发,立足于智慧校园背景从信息平台进行构建,从而实现提高办公效率与节约学校资源成本、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能、优化服务业务流程、转变传统工作观念等方面进行构建办公云平台,从而使高职院校办公云平台在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中,立足于自身平台构建。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De Lone和Mc Lean提出的信息系统成功模式,探讨了我国高职教师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使用数字学习平台的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数字化学习平台的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使用意愿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对数字学习平台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者满意度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校园移动门户是当前各大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是对传统教育及管理方式的有益补充。笔者首先介绍了校园移动门户的总体设计目标,其次介绍了服务端、终端自存储、移动应用管理平台三部分的设计,最后详细介绍了应用中心。广大师生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可随时随地查询、发布信息,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教师、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使单纯的Web版校园网资源已不能满足师生对教学信息服务的要求。通过基于MVC模式的SSH构架设计了基于安卓系统客户端的移动教学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手机客户端和Web端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资源分发、教学服务的全新教学信息服务模式,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时获取和管理各种教学信息。经某高校试用表明,学生和教师对该系统的使用体验较好,大大提高了教学服务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高校师生可以快捷方便地获取到校园各类资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平台的校园资讯系统。该系统在PC平台上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5技术,基于B/S的三层网络结构设计,在移动平台上基于C/S模式设计并开发了一个具备相应功能的Android手机客户端应用[1]。该系统具有查询课程、查询教室、查询考试安排、学生交友、发布商品、查询商品等基本功能。该移动平台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资讯丰富,极大地方便了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利用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本文介绍了智慧校园研究与应用现状, 阐述了智慧校园系统内涵、目标及体系架构,提出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构 建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方案和运营规划。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移动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信息挖掘技术为师生提供个性化资讯服务,减少信息过载压力;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为师生提供自动适配的推送信息;统一身份认证,构架开放式API 接口,支持校园智能化设备无缝集成应用;利用聚类技术获取校园热点话题,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使线上虚拟校园与线下物理实际校园相互融合,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的良性信息化环境。本文主要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专校)近三年来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首先,专校通过校企、校银合作和自筹资金解决了资金问题;其次,利用信息化相关工具和手段实现校园的数字化建设要求。结合专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共建设了九个项目,基本实现一卡一网一平台的工作模式。该建设的完成,提高了专校的教育教学和综合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数字化校园实验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发展中,以虚拟全景校园漫游为基础的校园信息化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全新的沉浸式浏览体验,并提供更集中的信息交互功能。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真实地再现现实环境,通过交互式操作,用户可以获得与真实环境相似的感受和体验,其中全景漫游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种典型应用。该文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为实践区域,基于Krpano平台,利用Google Maps地图服务,采用全景图制作技术、SQL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了一个虚拟全景校园漫游系统,并可跨系统、跨设备使用。系统实现了2D校园全景和谷歌地图信息服务功能,并提供了搭载陀螺仪传感器的可穿戴式VR设备使用的WebVR全景显示,满足了数字校园分布式、便于使用的需求。实践证明了基于Krpano框架设计能深度定制虚拟全景校园漫游系统的相关功能,能有效开发并拓展系统,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宁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573-576
校园教育互联系统,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运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云存储技术开发的,学生、家庭、学校、教师之间无缝联接沟通的全新运营模式的校园教育管理沟通系统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信息智能化、家校沟通便捷化。该系统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定位、摄像头服务、RFID识别等功能,获取学生在校相关信息,并将其存储至云平台中,家长也可以登录终端应用系统,随时随地操纵相关硬件设备查询学生的在校信息,从而达到增强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实现学校和家长更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斌 《软件》2021,(1):1-4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凭借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依托各种前端设备构建一个安全、便捷的物联网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优质的校园服务,将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从数字校园逐步过度到智慧校园阶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位置管理、空间位置信息服务系统(GIS)均是基于大型机/桌面机、宽带宽的应用环境;另一方面,在移动应用领域中的资源受限性使得传统的GIS构建方法并不适应于移动环境。文中旨在使移动用户能够在受限的移动应用环境中能和桌面用户一样使用城市空间信息服务。主要论述了在服务器端所要做的工作,并从多源数据的集成、空间数据的压缩方法及服务平台的框架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s的数据集成、基于小波的矢量地图压缩和JPEG2000的珊格地图压缩方法,并给出具体框架体系例子。文中所涉及到的框架体系原型在实际环境下运行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校园网应该是“硬件+软件+现代教育模式”,校园网络设施为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地平台.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应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真正地将我院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的虚拟大学.本文通过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大学校园的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意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