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异常黑胆质型哮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变化特点,对76 例哮喘患者按维医体液论进行辨证分型(其中异常黑胆质型哮喘组30 例,非异常黑胆质型哮喘组46 例),并与健康对照组89 名进行对照,检测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 和CD62P、内皮素(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4 项指标,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CD62P、ET-1、PAI-1 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CD62P、ET-1、PAI-1 水平高于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t-PA 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和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FIB 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FIB 含量高于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 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 时间在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最短,其次为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组。研究表明,异常黑胆质性哮喘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和纤溶功能都发生紊乱,提示异常黑蛋质性哮喘处于血栓前状态,且这种状态较非异常黑胆质性哮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玉欢 《甘肃科技》2022,(22):106-108+111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OCS)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选择2020年4月—2021年3月来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且术中输血的产妇94例,随机将其划分成自体组、异体组。自体组47例实施术中IOCS,异体组47例开展异体输血(ABT)。比较2组术中失血及输血情况、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输血并发症发生率。自体组红细胞(RBC)输入量明显较异体组少(P<0.05),术中失血量、新鲜冰冻血浆(FFP)输入量、冷沉淀输入量、输血量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后24 h自体组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而异体组2个时间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异体组输血后PT、APTT明显较自体组长,FIB明显较自体组低(P<0.05);自体组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异体组低(P<0.05)。对剖宫产产妇实施术中IOCS比ABT更安全有效,可更好地改善血流动力学,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采用流式细胞仪、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检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P-选择素(CD62p)、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TT),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改变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冠心病患者APTT时间显著缩短IP<0.05).由此可知,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和PAI-1及凝血4项有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并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维医证型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关系,随机选取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5例,按照维医理论进行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放射免疫法和ELISA方法检测各分型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的表达水平及内皮素-1(ET-1)、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性纤溶酶原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组和非异常黑胆质(异常血液质、异常黏液质、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组CD62p、FIB、PAI、ET-1水平升高(P<0.05),t-PA水平降低(P<0.05),PT、APTT时间缩短(P<0.05),而CD41、TT在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组与异常血液质型冠心病组及异常胆液质型冠心病组相比,ET-1水平升高(P<0.05);与异常黏液质型冠心病组相比,CD62p阳性百分数增多(P<0.05);而CD41阳性百分数、t-PA及PAI-1含量、PT、TT和APTT在各型冠心病组之间无差异(P>0.05).各异常体液型冠心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前状态改变,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血液黏度增高、纤溶功能降低,且以异常黑胆质型冠心病患者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振东 《甘肃科技》2023,(4):122-124
分析质量控制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7月—2020年7月,选择在定西市中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28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2组,对照组64例行常规输血检验,干预组64例将质量控制应用于输血检验。比较输血质量评估结果、输血前后凝血因子检测结果。干预组采集标本准确[(86.63±10.19)分]、符合输血指征[(84.37±9.74)分]、输血前项目检查[(87.02±10.16)分]、申请单正确填写[(88.18±10.39)分]、完整记录输血过程[(90.01±8.26)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2.41±11.04)分、(73.49±11.25)分、(71.63±10.95)分、(75.23±10.25)分、(76.34±11.47)分](P<0.05)。输血后2 h,干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输血前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APTT、TT均大于输血前2 h(P<0.05),FIB小于输血前2 h(P<0.05);输血后2 h,干预组PT[(14...  相似文献   

7.
采用流式细胞仪、ELISA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抑制剂(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显示,糖尿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正常组增高(P<0.05),而t-PA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糖尿病组APTT、PT及TT时间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PAI-1、Fib 3项指标均较不伴血管病变组增高(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APTT及TT较不伴血管病变组明显缩短(P<0.05);糖尿病伴血管病变组血浆t-PA水平、PT与不伴血管病变组指标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糖尿病及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测定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血浆t-PA、PAI-1,以及凝血4项,即血浆Fib水平、APTT、PT、TT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管病变,并可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宋月华 《甘肃科技》2014,(8):137-138
探讨了孕妇在不同妊娠阶段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价值。分别对不同孕期妊娠妇女及非妊娠之健康体检妇女(对照组)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早孕期组凝血结果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组PT、APTT的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结果整个孕期都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功能处于动态平衡,动态监测妊娠期凝血四项对于减少产后出血及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霞  陆晶 《甘肃科技》2022,(8):103-105
分析前列地尔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1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8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治疗)43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MMSE评分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使用前列地尔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血流变学、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赵森林 《甘肃科技》2022,(3):110-112
分析脑梗死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的效果。选择2019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血栓通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脂相关指标、NSE与hs-CRP水平。治疗后观察组疗效(94.00%)优于对照组(66.00%)(P<0.05);观察组血脂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ES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时间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变化中J-Td、Q-Td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中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实验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血脂指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病史5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年龄38-78岁,本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均有血管并发症;相应年龄对照人群48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空腹血糖(GLU)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Am较正常对照组缩短。上述指标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而凝血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夏枯草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选择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8例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9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夏枯草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内皮素-1(ET-1)、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治疗组总有效率95.92%较对照组的77.55%高(P0.05);两组治疗后ET-1、NO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高血压接受夏枯草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能够通过下调ET-1、NO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选取甘肃省高台县人民医院收治产后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先给予止血处理,将输血过程延迟进行,观察组根据实际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立即输血,若需输血则于24 h内进行。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2组输血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检测值与输血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TT、PT、TT及Hb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FIB、PLT检测值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产后出血患者应根据凝血指标合理调整输血治疗方案,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玎瑚(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r)、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PT、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I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不同MELD评分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PT、APTT、TT和FIB)对于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选择肝硬化患者125例,利用MELD评分标准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并分析各项指标对病情评估的CUT-OFF值。与MELD评分≤9分组相比,MELD评分10-19分组和评分20-29分组PT、TT均明显延长,FIB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MELD评分20-29分组较10-19分组PT、TT延长及FIB含量下降均更明显(P0.05);APTT在MELD评分≤9分组与10-19分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MELD评分≤9分组和10-19分组相比,MELD评分20-29分组APTT明显延长(P0.05)。PT、APTT、TT和FIB用于鉴别诊断MELD评分20-29分组与≤9分组和10-19分组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6.25s、41.05s、16.25s和1.64g/L。对于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MELD评分阶段密切相关,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GGT水平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斑块稳定性、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对照组均行血清GGT、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标志物检测,评价UAP组、SAP组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SAP组、UAP组血清GGT、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O、T-AOC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UAP组血清GGT、TNF-α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O、T-AOC的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纤维斑块、软斑块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高于钙化斑块患者,软斑块患者血清GGT水平明显高于纤维斑块患者,血清GGT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NO、T-AOC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GGT的增加与斑块稳定性下降、血管内皮损伤加剧、炎症应激反应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动物模型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作用,选用健康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异常黑胆质模型组、药物干预组、自然恢复组,测定4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刚性指数、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分析。结果显示,异常黑胆质成熟剂能有效控制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血液黏度增高及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武威汉简瘀方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血清炎症标志物研究。将100名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治疗组给予武威汉简瘀方治疗。2组患者治疗后随访AS、AF、TS、PL、DP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LVEDD、LVESD,提高LVE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武威汉简瘀方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连忠  王珺 《科技信息》2012,(18):113-11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疏血通组25例,给予疏血通6ml静脉注射,1次/d,共10d;前列地尔组25例,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静脉注射,1次/d,共10d;联合治疗组25例,同时给予疏血通6ml静脉注射,1次/d及前列地尔20μg静脉注射1次/d,共10d。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及组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3个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治疗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