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感官训练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在自闭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自闭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多感官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观察3个月。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首次训练、末次训练的社交行为(语言交流、主动肢体接触、目光交流)次数。干预前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定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评定训练效果。结果 末次训练时两组患儿语言交流、主动肢体接触、目光交流次数均较首次训练时显著增多(P<0.01),研究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总分及健康/生理/行为、感知/认知能力、表达/语言沟通、社交能力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多感官训练联合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密集训练可改善自闭症患儿社交行为,减轻病情严重程度,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6):996-997
目的探讨结构化教育康复训练对自闭症患儿行为检查量表(ABC)以及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儿童保健科收治的80例自闭症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结构化教育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BC、ATEC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ABC及ATEC各项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康复训练可提升自闭症患儿语言及社交能力,减轻心理障碍,同时改善感知及行为异常,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沙盘游戏配合健康教育对唇裂合并腭裂(CLP)手术患儿围术期心理状况、自尊程度及社交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8例拟行CLP修复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沙盘游戏配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干预后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中回避及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干预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沙盘游戏配合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CLP患儿围术期的不良心理,提高其自尊水平,有效改善其社交行为,促进其快速康复出院,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家长心理干预对患儿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康复科住院治疗,存在带养困难,有行为问题,可怀疑为患有自闭症的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都进行家长心理干预,观察组增加三次个别的家庭式的心理干预。1个月后,对比前后孩子Gesell测试个人-社交商,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简称ABC量表)测试行为等变化。结果两组Gesell个人-社交商和ABC量表分值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进行家长式的个别心理干预能改善患儿的行为问题,提高孩子个人-社交能力,促进孩子心智健康发育,减少患儿的不良情绪的发生,增强患儿的听指令性,减少家长带养困难的烦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日常行为及自闭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韶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针对性干预治疗,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比较2组患儿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自闭症儿童护理干预中音乐疗法所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本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自闭症儿童中选取6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干预联合音乐疗法),观察比较2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PEP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ABC量表与ATE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护理干预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对患儿心理状态改善,行为功能、语言功能发育水平调高,临床疗效提升等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心理剧对自闭症患儿社交障碍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剧对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12名年龄、家庭背景等相仿的自闭症患儿,随机抽取2名作为研究组,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剧训练,其余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于整个研究过程前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量表评定,同时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中的社交因子于每次训练后对研究组进行社交障碍评定。结果研究组患儿CARS中人际关系、行为障碍等有所改善(P<0.01),ABC量表显示社交障碍呈减轻趋势。结论心理剧训练能帮助患儿改善社会交往障碍,增强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医院康复训练联合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在自闭症(ASD)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80例ASD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家庭康复护理,均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孤独治疗评估量表评分(ATEC)、孤独症行为量表评分(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TEC、ABC与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康复训练联合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ASD患儿语言与社会交往能力,促使患儿康复,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简称规培护士)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2012年该院招收的规培护士209例,对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比较其干预前后社交能力的差异。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后,规培护士的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及SAD总分均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规培护士职业认知度、沟通表达能力,出科时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规培护士SA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运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能提高护士社交能力,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听觉统合训练在自闭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2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听觉统合训练。干预3个月后,统计两组患儿遵医行为、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遵医率88.71%高于对照组的74.19%,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躯体运动、语言、交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1.94%高于对照组的75.81%(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听觉统合训练用于自闭症患儿治疗中,可帮助患儿建立遵医行为,改善患儿语言、行为障碍,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交回避苦恼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内容和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理性情绪疗法,主要措施包括心理诊断、领悟、修通、再教育等,分别予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2组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干预后,除偏执因子外,观察组SCL-90和社交回避苦恼各因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其社交行为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效果.[方法]将48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24例,选择24例体检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治疗.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CARS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CA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CARS量表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P<0.05). [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对自闭症患儿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行为训练(ABA训练)联合童趣化干预在孤独症患儿中的应用及对家长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ABA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ABA训练联合童趣化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和家长心理应激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ABC、C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感觉/知觉、社交、健康/身体/行为、语言/言语/交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孤独症患儿中采用ABA训练联合童趣化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的孤独症症状,缓解家长心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龄期自闭症患儿社交适应性与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方法 将105例学龄期自闭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推理能力测验评定入组患儿的社交适应性与心理推理能力,根据社交适应性评定结果,将入组患儿分为受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推理能力测验评分,分析学龄期自闭症患儿社交适应性与心理推理能力的关系。结果 入组患儿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适应能力商数为46分~140分,平均(85.32±8.23)分,其中适应能力商数≥70分41例(设为对照组),<70分64例(设为受损组),自闭症患儿社交适应性受损检出率为60.95%。入组患儿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推理能力测验一级错误信念评分为(0.50±0.46)分,二级错误信念评分为(0.45±0.46)分;受损组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学龄期自闭症患儿社交适应性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推理能力测验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学龄期自闭症患儿社交适应性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饶艳君 《妇幼护理》2022,2(2):397-399
目的 探究自闭症儿童护理干预中采用音乐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 疗的自闭症儿童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才艺音乐疗法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的各项 C-PEP 评分、ABC 评分以及 ATEC 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 C-PEP 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 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项 ABC 评分以及 ATEC 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 音乐疗法在自闭症儿童护理干预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能改善患儿心理、行为功能、语言功能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9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自闭症治疗评定量表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自闭症治疗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96%(P<0.05)。结论: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自闭症儿童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改善患儿症状与生活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傅细妹 《妇幼护理》2023,3(16):3940-3942
目的 研究在儿童孤独症患儿中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儿童 孤独症患儿,以数字奇偶法分为 B 组和 A 组,每组各 90 例。B 组实施常规护理,A 组实施早期家庭护理。比较两组的儿童孤 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行为量表及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结果 A 组情感反应、视觉反应、模仿、躯体运用能力、听觉反应 评分低于 B 组(P<0.05)。A 组生活自理、交往、躯体运动、语言、感觉评分低于 B 组(P<0.05)。A 组认知与语言表达/理解、 大小肌肉与模仿、情感表达与社交互动、行为特征的评分均高于 B 组(P<0.05)。结论 儿童孤独症患儿实施,早期家庭护理, 能够减轻病情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831-832
目的分析言语康复训练系统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自闭症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0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训练,观察组采用言语康复训练系统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训练,康复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遵医行为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社交能力、健康行为、认知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遵医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言语康复训练系统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自闭症患儿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患儿训练依从性,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童孤独症中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7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孤独治疗评估量表(ATEC)评分及孤独症行为量表(ABC)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后两组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ATEC、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ATEC、ABC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重症孤独症患儿比率为20.4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儿童孤独症患儿社交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自闭症儿童个性化干预方法的干预效果。方法使用自闭症行为量表对30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评分和心理行为缺陷类型分类,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于干预12周后再次进行量表评定。结果患儿在经过12周的个性化干预后,自闭症行为量表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效果明显。结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自闭症儿童个性化干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觉、交往、运动、语言及自我照护能力,是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