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问题的大周边地缘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海的西沙、南沙等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如今海洋国土存在重大争议,南海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紧张的水域之一,南海周边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缘环境也越来越为复杂。本文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基于南海地理区位中的要素联系对南海周边国家的地缘环境进行探讨。结果得出:南海问题是涉及多元利益和跨国机构关联的复杂问题,南海周边是一个包含域内争端国家、域外干涉国家和具有复杂组织机构关联的"大"周边,南海周边地缘环境是超出地理毗邻的"大"地缘环境,中国南海的维权维稳势必要在域内双边地缘环境、域外多边地缘环境、国际多元多边地缘环境等构成的大周边地缘环境下做出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时空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飞  宋雪珂  张琦琦  杨鑫 《地理科学》2021,41(4):598-605
利用全球新闻媒体数据库对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的事件关注度和事件影响力进行测算,刻画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间地缘政治关系的阶段演变特征,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索不同阶段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的网络特征及热点国家.研究发现:①1991-2018年中美及中国周边海洋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演变划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19...  相似文献   

3.
南海因其所具有的重要地缘政治与经济战略地位而成为大国竞相角逐之地。然而,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南海地缘战略并非只是地缘政治冲突的单一逻辑,而是迈向政治与经济、文化交织、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合逻辑状态。南海周边国家经贸互补性大于竞争性,已经形成互赖的地缘经济格局,但是南海地缘经济合作存在的制度重叠、制度竞争与制度过剩仍暴露了地缘经济中的竞争逻辑。“一带一路”作为新型区域合作平台,有助于超越传统地缘经济竞争逻辑。东亚意识的产生、南海地缘政治经济互赖以及南海制度规范的建立使得南海地缘文化在多元文化互动中迈向共同体逻辑。建构融安全、利益以及信任为一体的南海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对话协商自主制定地区规则、加强南海地区功能性合作、通过多轨外交增进地区互信,使南海成为“友好、和平、合作”之海。  相似文献   

4.
大国在南海地区地缘影响力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当前南海局势极其严峻,域内国家加强争端岛屿管控,加紧攫取资源,加快扩军步伐;域外大国积极介入,意图遏制我国崛起。南海地区正成为全球新的角力场。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从历史与现状两大视角出发,测算出大国对南海周边国家地缘影响力的演变,对比分析了当前大国在南海地区的地缘影响力,科学地评估了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的程度,为正确判断南海地区安全形势提供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缘政治探讨国家政治活动与海洋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的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本文构建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人海关系要素构成和国家与海洋互动机制,梳理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进路径、内容构成和阶段特征.国家意志和需求、国家文化基因、技术变革是驱动国家与海洋关系互动的主要因素,中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0,他引:18  
陆大道  杜德斌 《地理学报》2013,68(6):723-727
大国间的争霸与兴衰更替,无疑不受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法则的支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权力结构正发生深刻重组,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大时代,中国和平发展亟需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本文在总结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从思想渊源上论述了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剖析了当前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领域研究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地理学界如何加强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南海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战略枢轴,其和平稳定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环南海地区与域外国家军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探讨域内外军品贸易网络结构与格局特征。结果显示:①环南海地区军品贸易规模演化特征受到地区局势的影响显著,军品种类的进口与地缘战略和地理结构密切相关;②俄罗斯和美国作为环南海地区最大的两个军品输入国其军品分布与流向体现了遏制与突围的战略态势,军品贸易网络在多国主导下的收缩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体现了地区局势趋向于缓和与稳定的态势;③中国对俄罗斯、法国和乌克兰等国的军品进口依赖程度呈下降趋势,并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军品出口国;④未来中国宜持续推进南海命运共同体建设,以战略智慧处理中美关系,充分利用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加强与环南海地区域内外国家的国际合作,积极谋求主动与和平发展,携手各国共同将南海打造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相似文献   

8.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在对19 世纪末和20 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琴  胡伟  葛岳静  丁时洪  冶莉  王淑芳 《地理学报》2020,75(10):2061-2075
南美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的拓展方向区,对于提升中国地缘经济地位和拓宽中国地缘经济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贸易、投资、旅游、交通和政治,本文建立多维度的地缘经济联系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解析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的重要特征。结果表明:① 2006—2015年中国与南美洲国家的地缘经济要素流整体呈增长趋势。②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要素联系发展不平衡,交通联系强度高于政治、旅游、投资和贸易。③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偏低,且差异显著。④ 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提升缓慢,空间格局年际变化不大。⑤ 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合作戈登斯坦因子是重要的地缘经济联系强度影响因子。市场是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最重要的驱动力,资源禀赋对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作用有限,地缘政治对中国与南美洲国家地缘经济联系强度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泛南海经济圈是全球经济要素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加强海南自贸港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联系有利于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提升区域经贸合作层次与水平。本文基于贸易、投资、产业、金融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构建地缘经济关系指标体系,并通过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探究海南自贸港与泛南海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5—2019年,海南自贸港与泛南海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一直相对较弱,且未出现显著提升。其中,贸易联系相对紧密,投资、产业、金融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2)2005—2019年,海南自贸港与泛南海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时空格局变动明显,缅甸、新加坡波动幅度较大。总体来看,海南自贸港与新加坡、越南、文莱、印尼的经济联系最强,与老挝、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的经济联系最弱。(3)市场是海南自贸港地缘经济关系的首要影响因素,成本约束对地缘经济具有一定影响,而生产要素的影响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1.
环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地缘经贸关系动态演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1996~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进出口贸易额,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位序变动指数法,对环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贸网络关系展开时空演化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整体经贸网络格局演化呈日益紧密的趋势,形成了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为核心,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为次核心,澳门、越南、柬埔寨、文莱和菲律宾为边缘地带的相对稳定的网络结构特征;2)在整个网络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网络影响力高的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网络影响力低的文莱、柬埔寨和中国澳门在进出口网络中都具有很大程度的网络结构对等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结构数值动态波动,在进、出口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差异明显,且不断产生新的结构对等性配对;3)自1996年以来环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经贸互动规模和经贸总量持续增长,但中国大陆的进出口贸易重心已由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逐渐转向以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地缘经贸关系整体空间呈现出以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为中心,核心、次核心及边缘地带内部力量动态演化的网络结构,且中国大陆在进出口方面都显示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极其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邹伟  刘永学  李满春  汪业成  周旻曦 《热带地理》2015,35(2):202-207,217
结合当前南海严峻形势以及GIS系统开发的特点,研究设计了基于Arc GIS Engine组件、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与Arc SDE空间数据引擎、以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C#为开发语言的南海历史地理情势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了历史情势分析、岛礁分析、油气分析和系统管理4个模块,可用于统筹分析南海历史情势、岛礁情势和油气情势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 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边国家关系历来大多处于和谐状态,其中秦汉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和明朝郑和船队下西洋为其中显著发展的和谐时段。而自中世纪以来,域外强国侵入南海,使南海区域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严重不和谐状态。其中,15―19世纪,欧美殖民主义者侵占南海周边各国。20世纪上半叶,日本殖民主义者开始侵占中国南海诸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吞占了整个南海区域;20世纪下半叶,法国和美国相继挑起印度支那战争和越南战争。南海周边部分国家霸占中国南海诸岛许多岛礁,并在其上建筑和扩建机场及港口,扩军备,分割其海疆并掠夺其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中国必须开展积极的外交和军事活动,尤其是加强国防建设,在南海诸岛建设海空军基地,才能保护中国南海油气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运输畅通,并尽早收回全部岛礁主权,使南海周边国家愿意“共同开发”,创造和谐的南海。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亟须开辟海外新市场。为了争夺当时被认为是潜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场”,美国侵占西班牙在南海东岸的殖民地菲律宾,将其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据点,这是美国对南海地缘的最初认知。在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美国都没有染指南海,直到日本侵略东南亚。日本把东南亚纳入“大东亚共荣圈”,利用南海地缘优势攻击美军,使南海首次呈现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南海地缘的新变化促使美国重新认知南海。此后,随着“边缘地带论”的兴起,美国越发重视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并谋求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进入20世纪50年代,亚太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扩张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战略的总方针。这直接影响美国对南海的地缘战略认知,利用南海的地缘战略价值围堵遏制中国就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必然选项。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经济关系,进而借助ArcGIS刻画地缘经济关系时空格局演化过程,以揭示其总体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与周边国家地缘经济关系总体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国别间差异显著且逐渐扩大,并以2009年与2016年为转折点,将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地缘经济关系划分成缓慢发展期(2001—2008年)、平稳增长期(2009—2015年)和快速增长期(2016—2019年);(2)地缘经济关系总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即中国与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为中-高至高地缘经济关系值,与西亚、南亚大多数周边国家主要为低至中-低地缘经济关系值。地缘经济关系格局演进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地缘环境、地缘经济利益、地缘区位、经济规模、资源要素禀赋、地缘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基于不透水面提取技术、分段分带法和不平等度指数,分析了2010年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格局的岸段分异性和沿岸地带性特征及其与海岸地貌、地理区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明显,新加坡、中国开发强度较高,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开发强度较低。2南海周边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呈现空间聚集状态,形成了以中国珠江三角洲、泰国湄南河三角洲、马六甲海峡、文莱、菲律宾马尼拉湾为中心的高聚集地区。3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因海岸区位、海岸地貌差异呈现地带性特征,近岸带开发强度高于远岸带,河口岸开发强度高于其他岸段。  相似文献   

17.
海洋历来是世界大国角逐的主要战场,南海因其突出的地缘战略价值也不例外。本研究借助军事权力评估模型,刻画美国在南海军事权力的增长态势,明晰美国在南海及周边地区军事存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权力呈现出阶段性递增态势,可划分为2010—2016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战略时期的波动上升,以及2017—2019年特朗普政府推出印太战略时期的迅速提升两个阶段;②美国在南海及周边地区的军事存在显著增强,包括不断完善以环南海军事基地群和南海前沿军事基地群为核心的军事基地部署,加强引导双边联合军演向多边联合军演转变,着重强调“航行自由”行动的海上实战性检验以及持续强化军事侦察和情报收集的立体化网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