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栋  高平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81-582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和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食管、贲门癌临床资料,探讨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术后1个月内发生心律失常86例,发生率为34.5%;肺部并发症45例,发生率为18.1%.手术病死率1.61%.结论 术前肺功能检测可预测食管、贲门癌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降低术后心肺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本组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208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0例,统计各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治疗率95%,病死率5%,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最高为肺部并发症及心血管并发症。结论随着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适应证放宽,手术切除范围增加,术后主要并发症也发生变化,心血管及肺部并发症成为围术期患者死亡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15例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方法对315例施行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术的病人进行追溯性护理回顾,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308例顺利康复,死亡7例.结论及时到位的围术期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提高病人生存率的关键,食管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本组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208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40例,统计各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全组治疗率95%,病死率5%,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最高为肺部并发症及心血管并发症。结论随着食管贲门癌手术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适应证放宽,手术切除范围增加,术后主要并发症也发生变化,心血管及肺部并发症成为围术期患者死亡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孟涛  王飞  张茜  王海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26-2628
目的应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概率,探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能力。方法选择我院98例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用POSSUM评分系统预测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9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6例,并发症组的术前生理学评分、手术严重度评分及预测并发症概率均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结论术前生理学评分、手术严重度评分增高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概率高,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后并发症风险的能力为中等,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桂莲  李挺  张清玲 《右江医学》2007,35(4):366-368
目的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各个指标对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综合分析预测指标与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测,追踪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心肺并发症(PPC)的发生情况,综合分析肺功能指标对手术耐受力与PPC的评估能力。结果26例手术患者有8例术后1月内出现PPC(29.2%);有、无PPC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肺功能指标有:FVC、FVC%pred、FEV1及MVV;术前FVC<2.0 L,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VC<60%pred,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EV1<1.5 L,PPC发生率是75%;术前MVV<50 L,PPC发生率是50%;不同年龄与PPC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术前肺通气功能能够评估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极低者发生PPC的机率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食管裂孔疝患者37例,均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胃潴留2例,吞咽困难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45例确诊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分析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术前合并肺炎、伴发畸形、盲端距离(>2 cm及<2 cm)、手术方式(开放及腔镜)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术后共有1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1.1%。其中重症肺炎3例、吻合口狭窄9例、吻合口瘘6例、胃食管反流11例。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手术方式与术后并发症无关(P>0.05)。肺炎、伴发畸形、盲端距离与术后并发症有关(P<0.05)。结论肺炎、食管盲端距离、伴发畸形可明显影响CEA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发生率为13.79%;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1.72%。与70岁以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食管床与经胸腔行胃食管吻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探讨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1998年至2004年间行手术治疗的286例食管癌患者,148例患者经食管床行胃食管弓上吻合术,138例患者经胸腔(弓前)行胃食管吻合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归纳、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差异性。特别是心肺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相比,经食管床行胃食管吻合术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预防食管癌手术的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为食管癌手术治疗提供有效吻合方法。方法将71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吻合器组387例和对照组325例。吻合器组采用吻合器进行机械吻合;对照组采用常规手工丝线缝合吻合。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切除食管恶性肿瘤。吻合器组平均手术时间(153.7±49.0)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89.5±56.1)min。吻合器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吻合器组术的首次吻合成功率97.16%。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46%(47/325);吻合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6%(37/387)。吻合器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2.46%;吻合器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0.78%。吻合器组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吻合器机械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操作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龙春洪  孔勇  阮颖彦 《微创医学》2005,24(4):538-539
目的评价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3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情况及疗效.结果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1.3%;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1.9%.与70岁以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5月之间在海军总医院胸外科接受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术式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过程,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数据。结果:共有303例患者接受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行胃食管胸内吻合术。手术实施过程顺利,手术历时平均2.0h,术中出血平均17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例(17.5%),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d。结论:管状胃经主动脉弓后行食管胃胸内吻合术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3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情况及疗效。结果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1·3%;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1·9%。与70岁以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管状胃重建食管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5例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的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管状胃手术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6%(P < 0.05)。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并固定、包埋于原食管床上,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胃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623例行胃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19例(3.05%)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中,术后大出血6例,吻合口漏4例,膈下感染(脓肿)4例,完全性肠梗阻3例,内疝2例.经积极处理,19例均获愈.结论 胃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种类多,部分因病人特殊条件和体质造成,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的术中操作及严密的术后观察有利于减少和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管状胃重建食管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的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42例行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管状胃手术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传统胃代食管手术组的28.6%(P<0.05).结论 对于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应用管状胃重建食管并固定、包埋于原食管床上,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其操作技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食管裂孔疝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总结手术操作技巧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1年2月本院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食管裂孔疝修补+Toupet胃底折叠术1例,疝修补+Nissen胃底折叠术5例。结果 6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时间150~185min,平均手术时间165min,术中失血10~50mL;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食管穿孔、狭窄、腹腔出血、膈胸膜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天。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具有疗效确定、创伤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此术式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食管、贲门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的23%。手术切除行胸内胃食管重建是根治的主要方法。笔者通过对82例食管、贲门癌行胸内胃食管重建术护理,体会到:做好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提高治愈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院2001~2007年12月共收治食管、贲门癌8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低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2例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采取术前加强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有效镇痛及加强呼吸道的管理。结果:减少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呼吸道护理,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