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吸附对模拟突发敌敌畏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批式试验研究了水质条件以及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对敌敌畏的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敌敌畏的吸附去除效果较好,当敌敌畏的浓度为10μg/L,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吸附4h,原水中的去除率为55.1%。并且,增加活性炭的投加量到30mg/L,吸附2h,出水中敌敌畏的浓度能达到饮用水标准。本研究还得出粉末活性炭在两种水体中敌敌畏的Freundlich吸附模型。粉末活性炭吸附应急处理敌敌畏污染原水技术可行性高,药剂费用为0.09~0.12元/t水。  相似文献   

2.
乐果微污染原水的碱解-活性炭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去除模拟污染源水中乐果的实验室和中试试验中,考察了pH、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乐果的质量浓度为0.095~0.286 mg·L~(-1)、pH为9.5~10时,乐果的去除率都随着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平均去除率为35.4%~68.3%;采用石灰碱解+粉末炭吸附预处理乐果超标1倍(质量浓度0.2 mg·L~(-1))左右的原水,在混凝沉淀工艺之前调节pH至9.5左右,常规出水的乐果含量可达到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江常州段微污染原水的水质情况,通过烧杯试验确定了适宜的聚合氯化铝、活性炭和KMnO4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先投加KMnO4,再投加活性炭,最后添加混凝剂的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综合去除效率较高,其最佳投加量分别为KMnO4投加量为0.5mg·L-1,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mg·L-1,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mg·L-1.  相似文献   

4.
粉末活性炭工艺强化处理黄浦江下游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进行强化黄浦江下游原水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6.0~6.5,在投加混凝剂(硫酸铝)30 mg/L,2 min后投加20 mg/L的PAC,经过絮凝、沉淀、砂滤后,对CODMn的去除率大于50%,PAC的净去除率大于10%,且该组合工艺对锰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粉末活性炭与高锰酸钾联用处理黄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静态试验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不同投加量、投加顺序,在两者联用时对黄河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浊度为7.7NTU,水温为4℃的黄河原水,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10mg/L,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0mg/L时,两者同时投加可取得对有机物最好的去除效果,同时也有较好的强化絮凝作用。  相似文献   

6.
巢猛  胡小芳 《广东化工》2011,38(4):81-82
本试验采用碱性化学沉淀法对水源水中的镍进行去除处理,比较了pH、混凝剂投加量对镍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镍浓度为0.04 mg/L时,调节pH为9.0,投加1.8 mg/L聚合氯化铝(以Al<,2>O<,3>计)、原水中镍浓度为0.10 mg/L,调节pH为10.0,投加2.4 mg/L聚合氯化铝,沉淀出...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8.
采用投加助凝剂(PAM)、臭氧、粉末活性炭三种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监测分析尾水处理前后的水质变化,研究助凝剂、臭氧、粉末活性炭对混凝沉淀工艺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和助凝剂投加量比值为100:1时,COD_(Cr)、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明显提高,其中COD_(Cr)去除率比不投加助凝剂时提高将近15%。臭氧预氧化可以明显提高色度、氨氮、UV_(254)等指标的混凝去除效果,当投加5 mg/L的臭氧时,色度、UV_(254)的去除率比不投加臭氧时分别提升26.21%、17.89%。粉末活性炭不宜与混凝剂同时投加,混凝前30~60 min投加适量粉末活性炭(10~20 mg/L),可强化COD_(Cr)、TP和浊度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对宜兴市西沈水源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不同PAC投加量对溶解性有机碳(DOC)、UV烈及SUVA的去除以及原水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OC、UV_(254)及SUVA的去除均随着PAC投加量的升高而增加;当PAC投加量30mg/L时,PAC会优先吸附原水中小分子量的天然有机物(NOM);当PAC投加量达到80mg/L后,原水中分子量超过10 k的大分子NOM的去除率最高,且PAC投加量在0~100 mg/L范围内时,分子量在3~10 k范围内的NOM去除率均随着PAC投加量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水体中致臭物质来源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水库水为原水,研究了5种给水处理工艺对水体藻类导致的嗅味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常规处理工艺(嗅阈值去除率50%左右)外,其余4种工艺都可达到90%以上的除臭率。臭氧-粉末活性炭-常规处理工艺对嗅阈值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实际应用中,建议臭氧的投加量为2mg/L、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5mg/L。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PAF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F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60 mg/L,混合搅拌强度300 r/min,搅拌0.5 min,絮凝搅拌强度100 r/min,絮凝10 min,静沉15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在投加混凝剂后3 min投加,投加量为10 mg/L时,浊度和COD_(Mn)的去除率比常规混凝提高10%和8.8%,具有明显的增强混凝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太湖水为原水,进行了粉末活性炭强化处理高藻微污染水的试验研究。设计正交试验,考察改变混凝剂投加量、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点以及pH值等因素对粉末活性炭助凝效果的影响。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工艺对除藻及藻毒素的效果。结果表明,在pH值小于5的酸性条件以及较高混凝剂投加量下,适当投加粉末活性炭具有很好的助凝效果,能有效降低出水浊度、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且投加粉末活性炭后能有效提高藻毒素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
贾丽莉 《净水技术》2012,31(4):119-121
该文研究了1,1,2,2,3-五氯丙烷在粉末活性炭上的吸附特性,在纯水和原水中5倍国标浓度条件下,投炭量为20 mg/L,吸附30和60 min,水中1,1,2,2,3-五氯丙烷的浓度为0.029 7和0.031 0 mg/L,去除率为81.8%和79.3%。纯水、原水条件下,最大投炭量为80 mg/L条件下可以应对的1,1,2,2,3-五氯丙烷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78和0.61 mg/L。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去除地表水中锰的生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代替常规水处理工艺的预氯化,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3mg/L左右,pH值为7.2~7.5,水温在7~10℃时,投加0.8mg/L的高锰酸钾,7.0~8.0mg/L左右的碱式氯化铝(折合成Al2O3),滤后水锰的质量浓度均可达到国家指标要求不大于0.10mg/L,同时该方法对水中的氨氮、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而且能增强混凝效果,减少20%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15.
粉末活性炭应急处理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考察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污染源水的应急处理效果,利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炭种、投加量、吸附时间、混凝剂种类以及投加量对粉末活性炭预吸附消除LAS的影响。进行了为期约一个月,处理规模为4m3/h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的处理效果,优化了活性炭投加点,并且探寻了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对模拟突发LAS污染源水的处理能力。烧杯实验结果表明木质活性炭对LAS的去除效果优于煤质活性炭,优化的投加量为30mg/L,吸附时间30min以上。活性炭吸附后投加混凝剂(PAC)20mg/L可达最佳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对含LAS源水处理效果差,滤后去除率低于5%。活性炭投加点宜设在常规处理前端,接触时间45min。采用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处理突发LAS污染源水,在LAS超标6倍以下,滤前出水可达标。粉末活性炭预吸附应急技术可行性高,处理费用仅0.0255元/m3,为可能突发的水源LAS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源水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水厂现行工艺对含镍污染原水进行处理,当原水中镍质量浓度超过0.03 mg/L时,经处理后无法保证镍去除达标。在水厂现有工艺基础上,通过投加高锰酸钾、助凝剂PAM和调节pH来强化镍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pH和高锰酸钾投加量是影响镍去除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最佳去除率方案: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5 mg/L,调节pH为9.5,PAC投加量为18 mg/L,PAM投加量为1.0 mg/L。在此条件下处理镍质量浓度为0.1 mg/L的原水,出水剩余镍为0.009 mg/L,去除率达到91%,同时该条件可使质量浓度<0.22 mg/L的镍污染原水处理后达标。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可作为柳江沿岸水厂应对镍污染的一种有效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厌氧、好氧2个反应器三段SBR工艺,中间通过投加臭氧来氧化部分有机物处理垃圾渗滤液.在COD质量浓度为3 013 mg/L,BOD质量浓度为1298 mg/L,NH4 -N质量浓度为195mg/L,TN质量浓度为272mg/L,厌氧、兼氧及好氧停留时间分别为24、3h和1h,没有中间氧化的情况下,COD、BOD、NH4 -N、TN的去除率分别为97.3%、97.8%、91.3%、92.1%.厌氧出水投加30mg/L臭氧中间氧化的情况下,各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96.7%、97.1%、87.7%、92.8%.在臭氧中间氧化后进入兼氧之前投加20 mg/L粉末活性炭后,各指标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5%、99.3%、94.6%、94.7%.臭氧和粉末炭的同时投加有利于对COD和NH4 -N的去除.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一方面可以吸附部分有机物,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臭氧对后续工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MW-GAC-H2O2工艺(微波-活性炭颗粒-过氧化氢)降解水中微量硝基苯,研究了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pH、HCO3-和腐植酸对MW/GAC/H2O2降解硝基苯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越大,硝基苯降解速率越小;初始溶液pH为8时,硝基苯的降解速率最高;投加适量HCO3(-100~200mg/L)、腐植酸均可促进系统降解硝基苯。在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200μg/L、微波功率为300W、GAC和H2O2投加量分别为4g/L和10mg/L的试验条件下反应21min,MW-GAC-H2O2工艺降解硝基苯的速率为0.052 1 min-1,反应过程遵循1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和-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某公司生产整流二极管含酸碱、重金属离子废水。首先通过中和反应调节废水pH值,分析对比了不同的酸碱中和反应的效果;再通过加混凝剂(PAC)和絮凝剂(PAM),去除其中的重金属离子。结果表明,经过混凝试验后的重金属离子去除率很高,铜离子的质量浓度由原水的13.23 mg/L降到了0.30mg/L左右;铅离子的质量浓度由原水的0.032 mg/L降到了0.001 mg/L;铬离子的质量浓度由原水的1.720 mg/L降到了0.240 mg/L左右;对总铁、总锰以及浊度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任崴  武福平 《河南化工》2011,(15):29-32
针对西北村镇集雨窖水含浊低温微污染的水质特点,采用粉末活性炭强化PAC混凝处理。考察了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其与混凝剂PAC单独投加进行对比,研究其强化混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AC的最佳投加量为70mg/L,混合搅拌强度300r/min,搅拌0.5min,絮凝搅拌强度60r/min,絮凝20min,静沉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