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RRS1)基因对乳腺癌BT54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68、BT549、MCF-7细胞)和人正常乳腺上皮MCF-10A细胞RRS1蛋白的表达量。通过免疫荧光检测RRS1在BT549细胞中的定位。慢病毒感染法建立RRS1敲低的BT549细胞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细胞(Con组)和感染shRNA-RRS1慢病毒细胞(sh-RRS1组)中RRS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RRS1对BT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RRS1对BT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AKT-mTOR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及其下游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MDA-MB-231、MDA-MB-468、BT549、MCF-7乳腺癌细胞系中R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糖体合成调控因子1(RRS1)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68、BT549、MCF-7细胞)以及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中RRS1蛋白的表达量;将MDA-MB-468细胞分别感染sh-RRS1慢病毒(sh-RRS1组)和阴性对照慢病毒(Con组),未进行任何感染的MDA-MB-468细胞为Blank组,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on组和sh-RRS1组慢病毒感染效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R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实验检测RRS1对MDA-MB-468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以及侵袭实验检测RRS1对MDA-MB-468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各乳腺癌细胞系中RRS1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乳腺上皮细胞(F=28.71,P<0.05);相较于Blank组和Con组,sh-RRS1组细胞中RR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118.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仁小分子RNA宿主基因1(SNHG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培养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MCF-7、BT-549、MDA-MB-231和MDA-MB-46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SNHG1与miR-641表达量。以BT-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A~D组,分别转染si-NC(A组)、si-SNHG1(B组)、si-SNHG1+anti-miR-641-NC(C组)、si-SNHG1+anti-miR-641(D组),采用RT-qPCR检测细胞中SNHG1和miR-641表达量,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量。将BT-549细胞分为E~H组,分别共转染SNHG1-WT与miR-641 mimics(E组)、SNHG1-WT与miR-NC(F组)、SNHG1-M...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137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U87细胞株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细胞培养、MIR-137慢病毒与拮抗剂转染、D-hank’s液饥饿诱导细胞自噬、细胞蛋白提取、western blot检测、RT-PCR检测等实验步骤,检测U87细胞中的MIR表达水平、各组细胞中的GFP-LC3Ⅱ阳性细胞率、自噬标记蛋白LC3Ⅱ与SQSTM1表达量、ATG7基因及蛋白表达量、重组ATG7质粒与MIR-137慢病毒和拮抗剂分别共转染后的U87细胞中的ATG7表达水平及饥饿诱导下的各组细胞中的LC3Ⅱ与SQSTM1表达量。结果 MIR-137慢病毒与拮抗剂转染使MIR-137表达量分别有显著的上调与下调(P 0.01);饥饿诱导下U87自噬活动加剧,对MIR-137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 0.01);MIR分别转染慢病毒与拮抗剂后,LC3Ⅱ蛋白表达量分别有明显的下调与上调现象(P 0.01),SQSTM1蛋白表达量则有显著的上调与下调现象(P 0.01);MIR分别转染慢病毒与拮抗剂后,ATG7基因表达量分别有显著的下调与上调现象(P 0.01);重组ATG7质粒与MIR-137慢病毒共转染显著上调了U87细胞中的ATG7表达水平(P 0.01),ATG7的再表达显著降低了MIR-137在细胞自噬活动中的调控作用(P 0.01)。结论 MIR-137对于细胞自噬有重要的调控作用,ATG7是其作用靶点之一,通过调控U87细胞中的ATG7基因及蛋白表达抑制饥饿诱导下的细胞自噬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联合钙敏感受体(Ca SR)活性改变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细胞内Ca SR及Survivin、Runx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与Hoechst染色法测定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Ca SR、Survivin及Runx3蛋白和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ICA联合Calindol(Ca SR激动剂)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时间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ICA联合Calindol促进SGC-7901细胞内Ca SR和Runx3蛋白和m RNA表达上调,Survivin蛋白和m RNA表达下调。结论 ICA联合Calindol能够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作用与下调Survivin和上调Runx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maternally expressed gene 3,MEG3)对卵巢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卵巢上皮细胞和卵巢癌细胞MEG3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携带MEG3全长序列的载体和空白载体于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分别作为实验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MMP-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人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和A2780中MEG3的表达显著低于人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均P<0.05)。通过慢病毒转染外源性上调SKOV3细胞MEG3的表达,实验组细胞MEG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迁入下室的细胞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MMP-2和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MEG3低表达于人卵巢癌细胞系,并可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姜黄素联合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用人宫颈癌Hel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利用不同浓度姜黄素(配伍顺铂方案)干预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姜黄素联合顺铂方案对宫颈癌Hela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机制。结果实验组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率、诱导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姜黄素组(P<0.05);实验组COX-2、Caspase-3、Maspin的表达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姜黄素组(P<0.05);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24小时后,p53蛋白的表达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素联合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化疗敏感性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能够增加其敏感性,这可能是通过增加p5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去乙酰化酶1(Sirt1)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外泌体释放的影响。方法 将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葡萄糖,A组)、高渗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B组)、高糖组(30.0 mmol/L葡萄糖,C组)、高糖+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转染组(Sirt1过表达慢病毒转染+30.0 mmol/L葡萄糖,D组)、高糖+阴性慢病毒转染组(阴性慢病毒转染+30.0 mmol/L葡萄糖,E组)、高糖+外泌体分泌抑制剂组(GW4869+30.0 mmol/L葡萄糖,F组)6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Sirt1、足细胞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及CD63、CD81、Alix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E组细胞Sirt1 mRNA表达水平,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足细胞外泌体形态,采用纳米粒子跟踪分析技术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和浓度。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D组足细胞Sirt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E组(t=14.580,P<0.01)。纳米粒子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Hep G2及Hep G2/ADM细胞中miR-199a和MDR1/P-gp表达的差异,探讨miR-199a与肝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99a和MDR1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gp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Hep G2细胞相比,Hep G2/ADM细胞中miR-199a表达显著下降MDR1/P-gp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99a能显著增加阿霉素对Hep G2/ADM细胞的抑制率,并抑制MDR1/P-gp的表达。干扰miR-199a能够显著地降低阿霉素对Hep G2细胞的抑制率,并增加MDR1/P-gp的表达。结论 miR-199a通过调节MDR1/P-gp的表达参与肝癌耐药形成,miR-199a可能成为逆转肝癌耐药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外源性转染到MSC(骨髓间充质细胞)后,bFGF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SD大鼠,获取骨髓间充质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外源性GFP)和实验组(外源性bFGF转染MSC),经过体外培养后,应用RT-PCR和ELISE法检测各组MSC的bFGF基因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法显示实验组bFGF基因表达量(0.73±0.15)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ELISA法显示bFGF基因表达主要集中在胞浆,实验组bFGF基因表达量[上清为(5.38±0.45)ng/L,胞浆为(8.27±0.82)ng/L]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病毒介导基因转染技术能够将外源性bFGF转染至MSC,并能够成功实现bFG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PE)发病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集PE患者(PE组)及正常对照孕妇(NP组)的血清及胎盘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胎盘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表达水平.将妊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C组)、TNF-α组(B组)及TNF-α+阿司匹林组(A组)3组,于妊娠第14天,C组大鼠经颈静脉每天将50 mL生理盐水持续泵入,B组大鼠每天将TNF-α50 ng加入到生理盐水50 mL中持续泵入,A组大鼠每天将TNF-α50 ng加入到生理盐水50 mL中持续泵入,同时给予掺有阿司匹林的面团喂养,均连用5 d,采用Western-blot法和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结果 与NP组比较,PE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和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81~7.18,P<0.05);且PE组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与胎盘组织中MMP-2、MMP-9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4、-0.61,P<0.05).3组妊娠大鼠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05~126.50,P<0.05);其中B组大鼠均明显低于C组大鼠,而A组大鼠均明显高于B组大鼠(t=2.83~16.36,P<0.05).结论 TNF-α可能通过抑制胎盘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及活性参与子痫前期发病,阿司匹林可部分抑制TNF-α的抑制作用,此可能是其预防子痫前期发病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第一跖骨干Scarf截骨结合趾骨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短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应用第一跖骨干Scarf截骨结合趾骨Akin截骨的手术方式进行矫治,术后6个月对患足进行负重正侧位X线片检查,比较术前及术后踇趾外翻角度(HVA)和第一第二跖骨间夹角(IMA),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及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6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切口感染、踇内翻、踇僵硬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HVA角及IMA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22.855、33.358,P<0.05),AOFAS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t=-26.154、-28.203,P<0.05).结论 第一跖骨干Scarf截骨结合趾骨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具有矫形能力强、稳定性高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我院细菌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为细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对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2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入院前治疗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收治的362例细菌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角膜外伤(70.17%).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角膜组织刮片培养革兰染色阳性者13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者67.65%,革兰阴性菌感染者32.35%.表皮葡萄球菌(30.88%)为最常见的致病菌种,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8.3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76%).角膜感染药物治疗有效率为40.6%(147例),在进行手术治疗的215例患者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者62例(28.84%),板层角膜移植术(LKP)者2例(0.93%),行角膜病灶切除伴羊膜覆盖术者9例(4.19%),行单纯角膜病灶切除或烧灼术者82例(38.14%),行眼内容物剜除术者30例(13.95%).结论 角膜外伤是细菌性角膜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3种最常见的致病菌,PKP是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低浓度吗啡对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HAPI,将稀释好的细胞混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当细胞融合度约达70%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10-7 mol/L吗啡组(L组)和10-4 mol/L吗啡组(H组).C组细胞不做任何处理,L组和H组细胞分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糖尿病小鼠角膜中树突状细胞(DCs)活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1型糖尿病组(B组),分别连续5d腹腔注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或链脲佐菌素(60 mg/kg),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B组小鼠角膜中AGEs蛋白的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肝微粒体中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未处理的肝微粒体作为阴性对照组,CYP450酶各亚型的特异性抑制剂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EGCG或特异性抑制剂与探针底物共同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特异性底物的代谢产物,分析EGCG对CYP450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无法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圣德医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8例无法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基础化疗+放疗组(A组)52例和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组(B组)56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3年时生存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A组(Z=10.78,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差值均显著高于A组(t=-27.95~-4.40,P<0.05);A组患者痤疮样皮疹、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4、0.02);B组患者3年生存比例显著高于A组(χ2=5.14,P<0.05).结论 对无法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在基础放化疗的同时给予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并可提高患者3年生存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腹股沟斜疝患儿不同手术方式中结扎环周长的对比,探讨腹股沟斜疝患儿不同术式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立第二医院住院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68例,分别采用开放式手术(A组)、腹腔镜下常规穿刺结扎法手术(B组)及单孔腹腔镜下双钩疝针+Roeder结+推结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C组)进行治疗,比较3组结扎环周长及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或水肿、切口疼痛或异物感、睾丸高位、线结异物瘘、鞘膜积液、斜疝复发)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见明显副损伤及大出血,B组和C组无中转开腹者.A、B、C组结扎环周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0.33,P<0.05),其中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24个月,A组中发生阴囊血肿3例,B组发生切口异物瘘1例,3组均未发现术后睾丸高位、鞘膜积液和斜疝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双钩疝针+Roeder结+推结器行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可于腹膜外间隙无张力高位结扎疝囊,安全有效,但有待于大样本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LEV)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血清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新郑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6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80)与对照组(n=80),分别给予LEV和丙戊酸钠(VP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MDA与8-OHDG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DA、8-OHDG对患者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 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 2=5.331,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GGT、MDA、8-OHDG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3.896~4.327,P<0.05),血清MDA、8-OHD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792、5.014,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LT、AST、GGT、MDA、8-OHDG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952~7.258,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MDA水平预测LEV治疗儿童癫痫有效的AUC为0.857(95%CI=0.755~0.958,P<0.05),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2%和78.9%;血清8-OHDG水平预测LEV治疗儿童癫痫有效的AUC为0.823(95%CI=0.706~0.939,P<0.05),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73.7%.结论 LEV治疗儿童癫痫的有效性、安全性优于VPA,LEV能有效降低癫痫患儿血清MDA、8-OHDG水平,且血清MDA、8-OHDG水平对LEV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2G型肢带肌营养不良症(LGMD2 G)斑马鱼疾病模型,并初步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 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sgRNA制备、显微注射、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筛选,构建tcap基因功能缺失的纯合突变斑马鱼.通过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野生型(WT)斑马鱼和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的骨骼肌肌原纤维形态.使用新一代斑马鱼游泳速度测试系统检测WT斑马鱼(A组)和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B组)的最大游泳速度.将WT斑马鱼胚胎分别经空白处理、漂白剂处理、剪切损伤处理、加兰他敏处理,分别作为C、D、E、F组,采用原位杂交实验检测C~F组斑马鱼胚胎tcap mRNA表达情况.再将WT斑马鱼胚胎和M1型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分为WT斑马鱼胚胎空白对照组(G组)、WT斑马鱼胚胎加兰他敏处理组(H组)、M1型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空白对照组(I组)和M1型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加兰他敏处理组(J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C~F组斑马鱼胚胎tcap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G~J组斑马鱼胚胎p53和p2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核酸电泳结果显示成功合成了长约100 bp的斑马鱼tcap基因编辑所需sgRNA;DNA测序结果显示筛选获得了2种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HE染色实验结果显示,与WT斑马鱼相比,tcap基因纯合突变斑马鱼的骨骼肌肌原纤维明显紊乱.斑马鱼最大游泳速度检测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A组,B组斑马鱼的最大游泳速度显著降低(t=3.32,P<0.05).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D~F组斑马鱼胚胎中tcap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RT-qPCR实验结果显示,C~F组斑马鱼胚胎中tcap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21.70,P<0.05),其中D~F组明显高于C组(t=4.95~35.44,P<0.05);G~J组斑马鱼胚胎中p53和p2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45、33.04,P<0.05),其中J组明显低于H、I组(t=3.24~8.94,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tcap基因功能缺失斑马鱼LGMD2G模型,tcap基因功能缺失导致p53基因下调可能是LGMD2G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