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会长杨天行认为:政府上网工程是非常重要的举措,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一个形象,同时也是政府公开的非常好的方式,政府上网能够加强政府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办公效率。相对于企业系统,政府上网系统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该对上网工程提出明确、合理、适应于各级政府要求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2.
政府上网工程据《中国计算机报》报导,由中国电信总局和相关部委信息主管部门策划发动、统一规划部署,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即将开始全面实施,并已将1999年定为我国信息产业界的“政府上网年”。“政府上网”,即政府职能上网,指的是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政府”或称...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是政府上网工程的发起者,我们认为我们中国电信也就是一个发起者,因为政府上网工程的绝大部分工作都要由政府各部门自身来完成。中国电信对政府上网工程倡议一下,希望得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响应和认可,我们认为我们下一步的使命就是为大家服务了。今天《互联网周刊》把10余家部委信息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都请到一起,继1月22日“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以后,就政府上网工程在近一阶段工作的进展、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请大家来再商量一下,我觉得这个会办得非常好、非常及时。我想借这个机会就我们想像的政府上网工程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程序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抛砖引玉把问题提出来,希望经过讨论与大家达成共识,然后确定一个真正适合我们工作发展的步骤。春节快到了,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拜一个早年,正好昨天立春,这也是我们  相似文献   

4.
上网为哪般?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上了互联网,“政府上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然而企业为什么要上网并建立网站呢?有的说是为了加强企业知名度和开拓国际市场,还有的说是为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更多的企业恐怕还是有想好上网应该做些什么。政府上网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政府机关的信息化。是否就意味着做一个网站,往里面放上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间,政府上网活动很热,各级政府部门——上至国家部委,下至市、县政府部门,纷纷着手本单位的政府上网工作。至今,国务院46个部委中,有41个已经上网。政府上网是社会文明、时代进步的体现。政府上网的目的是架通一座政府联系社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一件好事。但是要将政府上网这件好事办成实事、见到成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从目前已经上网的部分政府网站情况看,大都显得较空,缺乏足够多的、有实际意义的内容。政府上网,关键在于进一步改善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一,政府上网,建立康洁、透明、高效的网上电子政府,势必要求比较详细地公开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能,办事方法,办事程序,具体工作的责任人,相关的监督部门和人员等等一系列内容。要将这些内容放到网上,技术上并不难,但要真正实行,阻力肯定不小,毕竟要影响部分人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观念,增强自身责任感,抛弃狭隘的个人私利。顺应时代的呼唤。第二,政府上网,是政府构通群众的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是我国政府上网年.到2000年底,已有80%的政府部门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所谓政府上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部分职能性工作.凡是在网下可以实现的政府职能工作,多数在网上基本可以实现(一些特殊情况除外).……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安全》2001,(11):56-57
1999年,是我国政府上网年.到2000年底,已有80%的政府部门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所谓政府上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在Internet上实现政府的部分职能性工作.凡是在网下可以实现的政府职能工作,多数在网上基本可以实现(一些特殊情况除外).……  相似文献   

8.
扶用户上网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政府上网”标志着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具有特别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政府上网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既受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基础较差的影响,又而临资金缺少等不利因索。具体来说,政府上网主要存在着以下三方面问题:上网费用、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9.
政府上网面临安全问题 政府上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是网络时代的大势所趋,通过政府上网实现政务公开,将有助于在世人面前树立起政府的公正开明形象,提高办公效率,转变工作模式,促进廉政建设。目前中央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因特网上已经建立站点52个,gov.cn下的政府站点域名已经从最初的145个发展到目前的2400多个。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这2400多个各级政府站点很大程度上还仅仅是建立了一个网页,在网上开了一个窗口而已,  相似文献   

10.
政府上网是件好事,人们期待政府上网为政府机关公开自身工作透明度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载体。时至今日,已有63个国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加入了政府上网工程行列,国务院部委和国务院直属机构已有40余个网站开通,各省市政府机构上网的步伐也在加快。目前gov.cn下的政府域名超过1500个,其中720个政府部门拥有WWW服务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政府上网是件大事,建立网站无疑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然后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的网站内容太“丰富”,局长、处长、科长,电话、住址、手机、BP机一股脑上网,甚至连地址簿中从未露面的安全局的联系方式也一览无余,当然被及时制止了。也有稳妥的,干巴巴几个介绍,从有网站那天就没变过内容。什么功能什么内容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发挥网站的作用,这是建立网站后应该摸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企业上网首先是是时代要求和历史的必然。中国Internet的发展,从最初的科研教育上网,1995年的百姓上网,到1999年的政府上网,目前一个网络上的华人大都市可以说已经初具规模。这是一个总体背景。在跨入2000年、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环境中,中国企业必须要为赢得信息时代的竞争优势而奋斗。企业上网和企业的网上应用还将掀  相似文献   

12.
3月24日获悉:协助“政府上网工程”的发起单位之一国家计生委及时有效地启动自己的上网工程,对立一个政府站点样板,浪潮集团提出一个将浪潮Netline725服务器作为中心主机应用于其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日前,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承诺将推动所有联邦政府机关上网,建立一个网络化的电子政府“e-government”,希望通过网络可以把所有美国国民与政府的服务、档案连接起来。他希望全民能够上网,利用网络科技使政府的工作更好、花费更少、更便利。 戈尔是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百周年校庆的一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上网”是我国近来热点之一。许多政府部门将上网作为一项重要政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纷纷在网络上拓展领域,并在各自的信息港或热线上树起网上形象。一夜之间,似乎一个现代化的电子政府呼之欲出,而社会也伸长脖子盼望着互联网创造出新的政治奇迹——带来一个高效率、高透明度的政府。 中国的政府上网,曾经确定了“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是在公众信息网上建立各级政府部门正式站点,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第二步,政府站点与政府办公自动化网联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构建“电子政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上网工程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我国IT业中的一个热点-政府上网工程,分析了政府上网的现状和难点,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9年被称为“政府上网年”,伴随着电子商务的火爆,电子政务的概念己悄然生起,政府上网己广受各级政府的关注,同时,众多厂商均看重这块市场,纷纷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那么,究竟什么是政府上网?政府为什么要上网?在“政府上网年”的年末,看一下政府上网上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如果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官僚作风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话,电子政府建设只能是更加剧原有的不良状况,甚至使原来的恶果得到更好的掩护。因此,我们只有领会电子政府建设的真正内涵,借鉴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而不是“就政府上网而上网”,才能将我们的电子政府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政府上网”过程中,如何通过政府的努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网上广交会的举行,标志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新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政府在上网过程中的新进展。从规划到应用,网上广交会对我们都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关部门说:1999年是政府上网年。这是件大事,政府的信息上网,政府的形象和功能在网上出现,等于成立一个“电子政府”;这是件好,老百姓和法人能在网上享受政府的服务,是很大的进步;这是件难事,技术含量高,弄不好就是“豆腐渣”工程。圣人曰:“治大国如烹小鲜”。谈这样的大事,不妨层层说起。  相似文献   

20.
开始于九十年代初的政府信患化,越来越发展为世界性的政府上网潮流,各国政府都认识到实现政府信息化在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影响,都把政府上网放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工作的首位予以高度重视。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我国,政府上网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它一方面是整个社会经济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基础。因此,政府上网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尤其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是,伴随着政府上网而来的对民族信息产的的新的要求和巨大挑战。可以说,政府上网蕴含着我国民族信息产业振兴的良机、蕴含着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