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刚石制品胎体用预合金粉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还原法制取金刚石制品胎体的铜基预合金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其物相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形貌特征。研究了共沉淀还原法制备预合金粉末的机理。将预合金粉末经过真空热压烧结后,测试了其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取的预合金胎体粉末形貌较均匀、粒度较均一,成分组成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共沉淀还原法制备预合金粉末的机理为:各种金属盐在共沉淀反应过程中相互固溶形成了复合金属盐,复合金属盐再通过还原得到预合金粉末。与传统机械混合法制成的胎体材料相比,用该预合金粉制成的胎体材料,均匀性更好,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机械混合法,相对密度达98.24%,硬度达100.4HRB,抗弯强度达1127.45MPa。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铁基锯片结合剂中钴含量对胎体机械性能的影响,随着钴含量的增加,胎体的硬度逐渐降低,而抗弯强度逐渐增大,随钴含量的增高,结合剂与金刚石间结合强度有增大的趋势,若金刚石表面镀钛,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稀土元素La对金属胎体/金刚石复合材料粘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La对Cu基金属胎体/金刚石复合材料抗弯强度和粘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金属胎体/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粘结性能在La含量为0.32%时达到最大值,分析表明:稀土元素La的加入可减少金属胎体中的孔洞等缺陷,改善金属胎体对金石的润湿性,从而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4.
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各种金属结合剂的性能、主要配方体系和应用范围,概述了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制备方法:烧结法、电镀法、单层钎焊法。重点综述了国内外改善烧结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中结合剂对金刚石把持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5.
把持力和抗弯强度是金属胎体的主要力学性能。虽然目前有较多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胎体的理论包镶力和抗弯强度,但是与实际值相比,仍然存在误差。设计了一个金刚石胎体力学性能的智能检测装置。该装置采用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作为数据检测传感器,检测不同温度下试件的最高承受压力和加载速度。同时,通过数显表显示微处理后的数据并与计算机通信,用LabVIEW软件编程,实时显示数据曲线并对胎体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现场测试表明:本仪器与万能试验机平均强度相差19.36MPa,2.16%,差值较小。最后,对装置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7.
金刚石锯片胎体的耐磨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4种胎体的锻切试验,研究了胎体耐磨性同胎体高温硬度的关系,提出了胎体高温软化的概念,并在测定胎体高温软化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胎体耐磨性同胎体高温软化点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胎体的高温软化点可以反映胎体耐磨性的好坏;对已知岩石的切割试验表明,在金刚石参数相同的条件下,选择成份合适的胎体可以使金刚石锯片的平均寿命提高20-30%。  相似文献   

8.
铁基金刚石圆锯片胎体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研究了烧结温度、不同化学组分对铁基胎体材料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铁基胎体的硬度和抗弯强度有较大的影响;适当增加WC、Cu、Ni的含量有利于提高胎体的机械性能;适量的Sn&Zn,有利于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液相烧结。  相似文献   

9.
新型胎体材料制备金刚石工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型镀层作为电镀金刚石工具的胎体材料。指出,镍钴锰镀层具有比镍钴或镍锰镀层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和低得多的钴含量,更适合于制造电镀金刚石工具,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更新换代镀层。本文着重介绍了采用新镀层制备金刚石工具的具体过程和工艺条件,以及所制出的小尺寸工具对石材进行加工时的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0.
金刚石与胎体嵌镶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金刚石工具金属结合剂的磨损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文中通过试验和引用若干试验、锯切数据,着重对结合剂的耐磨性和硬度、结合剂的磨损特性和工具的磨损特性、与工具性能相关的主要物理性能进行了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在Fe基锯片中,P的加入对结合剂硬度没有明显影响却显著降低结合剂的耐磨性,对锯片寿命的影响为先增后降,在P含量为2%wt时寿命达到最大,比未加时提高58%,显著降低结合剂和锯齿的三点抗弯强度,提高锯片的切割速度。认为,结合剂硬度与耐磨性没有必然的联系;结合剂的适度磨损性能不意味着工具寿命的降低;不要过高的要求结合剂的抗弯强度,抗弯强度的底限是保证锯片工作时的绝对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作者主持开发的、具有广谱适应性的新型预合金产品“CSB”(Cut-StoneBond:卡斯通预合金结合剂)。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阐述了添加不同粒度、不同浓度、不同品级金刚石。以及添加各种金属(钴、镍、铜等)对CSB切割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CSB不仅对金刚石有良好的把持能力,同时通过添加适当适量的金属,还可以得到不同的以CSB为基的适应于不同使用要求的改性“CSB”。并简要介绍了CSB作为基础预合金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金刚石工具广泛用于天然石材、陶瓷、玻璃、混凝土、硬质合金等的磨削和切割,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因具有良好的机械和热学性能而成为金刚石工具的主力军。随着新型陶瓷混凝土等加工对象的不断出现和变化,要求金刚石工具要持续改进,以提高其切削效率、减少自身磨损、同时降低其制造和使用成本。本文综述了人造金刚石颗粒的性能、不同类型金属结合剂的成分组成和基本性能、金刚石与金属结合剂的界面结合状态以及提高其结合强度的措施,并对金属结合剂金刚石工具的发展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金属结合剂超硬磨具广泛应用于石材、陶瓷和硬质合金的加工领域。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钴、铜、铁基等纯金属结合剂的特点、类型和力学性能。分析了不同添加物对金属–陶瓷复合结合剂性能的影响。重点阐述了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金属–树脂复合结合剂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最后提出了金属基复合结合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制备Na2O-B203-Si02-Al203多元系基玻璃料,并配制成低温陶瓷结合剂,研究发现:耐火度为685℃,流动性为110%~130%,线膨胀系数为5.35×10-6℃-1的低温陶瓷结合剂具有优异的性能.制备的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在725℃烧成后,磨具的抗弯强度和洛氏硬度达到最佳值,分别58.61 MPa和77.9.用其磨削PCD刀片时锋利性好,磨削中间不需修整,砂轮耐用度高.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磨具的断面形貌、磨削后磨削面形貌,表明结合剂对磨粒黏结牢固,断面组织均匀.  相似文献   

16.
钎焊单层金刚石磨具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与电镀单层金刚石磨具相比,钎焊单层金刚石磨具具有金刚石出刃高、容屑空间大、金刚石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高等无可比拟的优点。从钎焊机理、钎料选择和钎焊工艺流程三方面介绍国内外钎焊单层金刚石磨具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大批量制造单层金刚石磨具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有四项关键技术值得关注:钎料厚度的实用化控制、优质钎料的开发、钢基体受热变形、金刚石磨粒有序排布技术,为钎焊单层金刚石磨具的产业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电镀金刚石工具中存在的把持力不足、颗粒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改进电镀金刚石工具性能的方法,归纳成以下三大类:1、改进镀层胎体材料性能,提高镀层对金刚石的支撑和结合作用;2、通过提高金刚石与胎体的接触面积,消除金刚石与镀层之间的空隙;3、对金刚石颗粒表面处理,使金刚石与镀层间形成化学键结合.文中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一些有潜能的方法进行了推荐,以期读者对电镀金刚石工具的改进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方法并结合XRD分析对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CBN)工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刚石工具中,Co、Cu和Sn的元素相互均匀分布,三者形成了合金相,Co和金刚石的结合紧密程度好于Cu和Sn;金属基体与金刚石的界面上生成了一定量的Co2C,使金刚石和结合剂之间实现了冶金结合,大大增强了界面黏接强度.在立方氮化硼工具中,Sn、Ni、Cu、Co四种元素之间形成了合金,Sn、Cu、Co元素在CBN的周围均匀分布,和CBN结合紧密,但Ni和CBN界面的结合稍差一些;Co多的区域Cu相对少,Cu富集的区域Co相对少;Cu和CBN结合较好,Co和CBN在界面的结合不如Cu紧密.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金刚石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地用来制备金刚石工具.但金刚石工具中存在的把持力不足、颗粒脱落、氧化、石墨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文章介绍了提高金刚石工具中金刚石与胎体结合力的两大类方法:用表面金属化、表面粗化方法提高金刚石与胎体机械镶嵌力;用气相沉积法、化学镀而后热处理法、盐浴法使金刚石与金属形成化学键结合.通过实施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金刚石工具中颗粒的结合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