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快速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观察器质性心脏病并快速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②方法 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快速阵发性房颤病人,首次剂量给予胺碘酮150-300mg静脉注射,以后0.6mg/min持续静脉滴注,持续应用48h,观察心律的变化。③结果 41例转为窦性心律,治疗有效率为78.8%。副作用发生率为7.6%。④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向隆 《中外医疗》2011,30(7):122-123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疗效。方法将110例快速房颤随机分为治疗组(胺碘酮)60例与对照组(心律平)50例,治疗组:首次给予负荷剂量150mg胺碘酮静注,后用1.0mg/min滴注维持。对照组:用70mg心律平静注,继以0.28mg/min滴注维持。2h内观察转复、心率和复律时间等情况。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心律平组(P〈0.01),总有效率也高于心律平组(P〈0.05),2组复律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快速房颤比心律平更加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门晓燕 《中外医疗》2012,31(21):97-98
目的探讨和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5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缬沙坦。观察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并比较治疗前后左房内径的变化情况,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83.8%和79.6%,治疗组分别为87.7%和8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第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对照组为57.8%,治疗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左房内径比较,明显缩小;治疗组治疗后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房内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凌云 《西部医学》2012,24(6):1119-1120
目的探讨静脉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衰并发快速房颤患者7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胺碘酮150mg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注射,然后以0.5mg/min维持静滴,24小时总量不超过800mg;对照组先用西地兰0.2mg稀释后缓慢静推,若20分钟无效再给0.2mg,24小时总量不超过1.0mg,两组的常规治疗相同。比较首次用药后不同时刻的心室率变化、24小时后复律情况。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对照组快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减慢心衰并发快速房颤的心室率,并使部分房颤患者复律,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妍 《中外医疗》2014,(20):8-9
目的比较静脉推注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快速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92例快速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西地兰组各46例,分别静推胺碘酮和西地兰,观察房颤的转复、心室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61%和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室率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胺碘酮组效果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阵发性房颤,疗效优于西地兰,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韩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02-140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急、变化快、反复发作,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及时转复为窦性心律可增加心搏量,改善心功能,防止心房内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使房颤患者明显获益。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8例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应用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降低心室率及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发病时间〈24小时)房颤(心室率〉120次/分钟)共48例,男36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13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结果治疗后第3、6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分别是88.3%和81.5%,对照组分别为84.2%和73.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9.0%,对照组为5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左房扩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1例新近发生房颤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首剂予以负荷量,继以静脉点滴维持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功能和不良反应. 结果 48小时内转复为窦率的患者共计47例,成功率为77.0%;患者转复为窦性心率或心室率降至100次/分以下时心功能改善,平均可提高1.1±0.3级,本研究中无1例出现临床心功能恶化.1例出现Ⅱ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5∶4)停药后恢复,2例发生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恶心、呕吐,静点剂量减半后可以耐受. 结论 静脉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0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治疗。在治疗的第4、8、12、16个月确认窦性心律维持例数;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4、8、12、16个月测量患者左房内径。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8、12、16个月,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前,治疗第4、8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12、16个月左房内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防止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1.
尚兴福 《吉林医学》2010,31(31):5562-5563
目的:观察胺碘酮静脉加口服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病因引起的阵发性房颤36例,给予胺碘酮150mg+5%GS20ml于10min内缓慢静脉推注,观察半小时,房颤未转复,上述用药重复一次,继之给予胺碘酮1mg/min持续泵入,6h后减为0.5mg/min维持至48h,无论转复与否,改为胺碘酮0.2,3次/d,口服5d;再减为0.2,2次/d,口服7d,总疗程14d。结果:36例复律成功29例,48h内转复者14例,48h~7d转复者9例,7~14d转复者6例,总成功率8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静脉加口服转复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并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志坚 《吉林医学》2010,31(10):1376-1377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21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和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12个月中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转化为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转复率和永久性房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60例)和西地兰治疗组(54例).胺碘酮组:先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于10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1mg/min维持静脉滴注,依心室率情况调节胺碘酮剂量.西地兰组:以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依见效情况调节剂量.观察血压和心室率变化及复律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治疗总有效率88.3%,高于西地兰组72.2%(P〈0.05).两组用药后平均心室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9.0%和28.0%.胺碘酮组用药转复时间为(56.4±26.6)min,短于西地兰组转复时间(79.9±35.4)min(P〈0.05).两者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结论: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阵发性房颤较西地兰更为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15.
孙经超 《吉林医学》2011,(18):3701-370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PA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用西地兰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胺碘酮对于心房颤动效果明显,而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范芮 《求医问药》2014,(20):133-134
目的 :探讨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快速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衰并发快速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地兰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心脏复律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在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心室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心脏复律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用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心室率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后的24h其心室率更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快速性房颤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资料与方法选择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31~80岁,平均51.3±5.5岁。病因为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功能Ⅰ~Ⅲ级。方法:将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共40例),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组(简称观察组,共40例)。除根据病因常规治疗外,观察组:胺碘酮0.2g,每日3次,1周后0.2g,每日2次,服用1周,有效者从第3周开始服用维持量。应用2周仍无效者继续0.2g,每日2次,1周后再改为维持量0.2g,每日1次,1个月后根据疗效酌情改为0.2g,隔日1次。同时加服美托洛尔25~50mg,每日2次。所有患者观察2年或转变…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为控制心脏病患者房颤的复发,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试用胺碘酮和倍他乐克进行远期临床床观察,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心力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组,比较静脉注射胺碘酮组与西地兰组,观察用药2h内,房颤转复情况及心率变化。结果两组用药后心室率均明显下降,胺碘酮组有效率高于西地兰组(P<0.05),胺碘酮组用药后转复窦律22例,西地兰组8例(P<0.05)。结论胺碘酮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并能使部分患者房颤转复,临床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中的快速房颤的疗效。方法对比分析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快速房颤患者26例,分为A组(n=16)为常规治疗+胺碘酮组;B组(n=10)为常规治疗组。结果 A组显效14例(87.5%),有效2例(12.5%),总有效率100%,B组显效2例(20%),有效6例(60%),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中的快速房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