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血压治疗的主要方式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此外还有手术、介入等其他治疗方式。诚然,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药物治疗,把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以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但是,仅仅控制血压仍然不够,还必须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使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加充实。要真正做到血压控制与生活质量提高处于同步状态,高血压患者必须一方面坚持服药,  相似文献   

2.
《大众医学》2009,(6):30-30
我国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为了更有效地降压达标,更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以及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高血压患者(高危患者),可以将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作为起始治疗。近日,在诺华心血管高层论坛上,心血管专家指出,联合治疗作为起始治疗策略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是更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以贝那普利(洛汀新)为基础的联合治疗能快速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杨锐  方孝俊 《健康大视野》2006,14(12):86-86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并且对心血管系统有极大的危害性。高血压可使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增加2倍,同样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增高2倍。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导致心脑血管终点事件(脑卒中、心衰、心梗、猝死等)的重要原因,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是心脑血管事件的极高危人群,而有效地降低血压可大大减少脑率中、心衰、心梗、猝死等的发牛率,UKPDS研究发现,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措施:①降低LDL,升高HDL。②降低血糖。③控制高血压。④戒烟。收缩压平均降低10mmHg即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危险12%,减少糖尿病相关死亡率15%,减少心梗11%,并且减少13%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新的治疗策略要求强化血压控制,为了血压达标,大部分患者需要联合用药。近年来新的抗高血压药物很多,其中一些药物的价格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某些药物价格的近百倍。因此,应针对高血压的不同人群,在保证降低疗效和干预同时存在的可逆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前提下,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治疗药物,可大量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提高对高血压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于单纯降低血压,还应考虑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因此,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上,应根据病情轻重、心血管状态、有无并发症或其他疾病,药物作用性质及可能的副反应等来决定药物的取舍。目前高血压治疗方案已由“阶梯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血压的治疗,首要目的是降低过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有利于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然而,仅仅控制血压仍是不够的.还必须注意改善症状、增强体质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才能得使患生活得更轻松、更充实。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是控制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单用或联合应用均能降低血压,减少靶器官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医学专家指出,β受体阻滞剂是很重要的抗心血管病药物.具有良好的保护心血管效应.它不仅可以用于高血压的治疗.还可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张玲 《药物与人》2014,(10):364-365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是高血压,防治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关键[1]。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均证实,严格控制血压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降低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但控制血压是一项长期的措施,需要患者坚持锻炼、饮食控制以及服用降血压药物等。合理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长期控制血压具有一定的价值[2]。为了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对98例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我市推行的慢性病管理控制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为高血压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仍存在着知晓率偏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一开始就规范地联合用药,不仅有利于血压控制,更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11.
心痛定,通用名为硝苯地平,作为一种短效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物,在临床上已经使用了30多年,可以算得上是降压药物的“老前辈”了。该药不仅具有理想的降压效果.能降低中风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此外.该药价格低廉,在当今层出不穷的新降压药物中,照样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由于硝苯地平具有快速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因此,能使部分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脸红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约有超过2.6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20%。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抗高血压的药物越来越多,但仍有许多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伤,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这说明现行的高血压治疗策略仍需改进,应找出新的危险因素,提出新的治疗策略。临床试验表明,血压变异性(BPV)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降低BPV也是血压控制目标之一。近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开展了对BPV的专题探讨,BPV应成为高血压治疗领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血压也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血压控制良好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是对高血压患者很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少高血压患者甚至需要多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的发病随年龄而增加,在老年人群相当普遍,65岁以上的人群有慢性高血压的超过50%。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降低血压值与减少心血管事件是普遍相关的,对于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来说,高血压,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独立的可治疗危险因素。钙离子的跨膜转运作为全身血管阻力增加的重要调节因子,而血管阻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降糖药物与洛汀新联合钠催离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调查工作,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压、血钾、血钠、血胆固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情形。结果经过本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的血压都有所降低,其中显效患者45例,有效患者50例,无效患者5例,总有效率为95%,相比于治疗前,其临床疗效有显著提升。在血钾、血钠、血胆固醇比较上,治疗前后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3例心绞痛、2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结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洛汀新联合钠催离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高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循证医学的大量证据表明: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并使血压达标,对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十分重要。这首先是因为患者得到益处的多少与血压是否达标密切相关,而药物的非降压作用应建立在有效降压的基础之上。其次,对于高危人群血压的轻度下降,会导致与一般人群完全不同的事件下降比例。新近人们又认识到,早期血压控制是几乎所有终点事件(除心肌梗死)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指出:“降压治疗的收益主要来自降压本身,要了解各类降压药在安全性保证下的降压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老年高血压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68例老年高血压病ABPM各项指标,与老年对照组比较。分析老年高血压组发生心血管事件的ABPM相关预测指标。结果老年高血压24h收缩压(包括日间及夜间)均升高,24h平均压也升高,而舒张压则多数不高。24h收缩压负荷值为(43.2±16.9)mmHg,正常老年组为(15.6±14.5)mmHg,p<0.05,老年高血压组非勺型40人,占59%。老年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mPP)为(68.8±9.3)mmHg,正常老年人组为(42.2±9.5)mmHg,t=2.08,p<0.05。以mPP60mmHg为界,老年高血压组大于此值者,冠心病23例占58.9%,其中心血管事件共17例占43.6%,而mPP低于此值者发生冠心病9例,占31%,心血管事件仅6例,占20.6%。二者心血管事件总的发生率比较2>1.98,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ABPM出现平均脉压增大,非勺型、超勺型血压、负荷血压增大等指标时,预示着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增加,要加强对这些指标的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药物与人》2004,(3):44-45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一半的糖尿病病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缸压者与非糖尿病正常血压者比,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4~5倍;多种危险因素干预实验证明,糖尿病高血压的男性病友,心血管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是单纯高血压病友的2~4倍,女性病友为3倍。因此,新的《中国高血压病预防指南》中明确指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显著增加心、脑、肾的发病率及患者的病死率,应归入高血压高危组;并强调必须立即启动药物治疗,使血压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现有资料认为,应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以社区为基础对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现患人群进行5年的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降低高血压和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探讨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 选择嘉兴、丽水、绍兴三地区分别代表农村、城镇社区、城市,每个地区均设有干预区和对照区。在干预区内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促进,对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对患病人群进行系统管理。结果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1)提高了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率(44.65%)和血压控制率(11.78%);(2)多种高血压危险因素得到进一步控制;(3)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2.69mmHg.舒张压下降了3.22mmHg;(4)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降低。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人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仅有效,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心房颤动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房颤患者,按照患者的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病史组210例和无高血压病史组200例,对患者治疗一年之后进行复诊和随访,统计患者出现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恢复较差,无高血压病史患者恢复的较好,并且高血压病史组的患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多,主要有心血管死亡和卒中等。结论高血压病史对于心房颤动患者主要的心血管事件有着很大的影响,患者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