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换热面积相同而流程不同的风冷冷凝器进行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管路排列方式、分路数及流程长度等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迎面风速对平行流式冷凝器空气侧换热系数以及空气侧压降的影响,确定一定结构平行流式冷凝器迎面风速的选择方法,并对初始设计迎面风速进行校核。试验研究结果对家用空调器和安装在非迎风面的汽车空调平行流式冷凝器风速的选择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冰箱管线式冷凝器换热的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S/D)w是影响散热的最重要因素;冷凝器与垂直平面的倾斜角θ对换热有较大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选用θ≈4°时可使冷凝器换热性能提高15%左右;(S/D)_T对冷凝器管外侧换热能力的影响不大,故设计时宜取较小的值;在实验范围内L对换热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过小的L值会使换热恶化,L过大则影响冰箱的紧凑性。本文首次关联了影响管线式冷凝器空气侧换热的各主要因素,提出了供设计用的计算关联式,对此类冷凝器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电对流强化家用电冰箱冷凝器的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湘波 《制冷》1996,(2):68-69
强化小型制冷机冷凝器的对流换热可改善制冷装置的工作状况.强化冷凝器的换热方法很多,实际应用时,其中大多数方法不外乎是对换热表面进行新的工艺上的加工创造.本文介绍电对流冷却传热装置的方法.电对流冷却是在不改变换热表面的工艺制造而用最小的电耗使换热器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电对流的物理实质是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换热器附面层的空气产生宏观运动.在空气介质中,空气的离子和分子撞击时,由于动能的传递而形成的所谓“电风”也是电对流.电对流的气流特点是:气流均匀,无流动噪音且惯性极小.  相似文献   

5.
冰箱钢丝管冷凝器的辐射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制冷空调工程中典型的网状自然对流换热元件——钢丝管冷凝器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其辐射换热尚没有准确、简便的计算方法,本文作者通过实验——真空辐射法确定了钢丝管式冷凝器的系统黑度,其试验范围覆盖了一般制冷空调工程应用范围,可供工程设计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Fluent对管-板型、平板型及S型3种蒸发式冷凝器换热板外表面传热特性进行对比研究.将模拟所得到的温度场和空气进出口平均焓值分别代入相关的试验关联式,计算液膜与换热板外表面间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及液膜与空气界面间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进一步利用刘易斯关系式计算液膜与空气间的传质系数.结果表明:管-板型液膜平均厚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低螺纹管的冷凝换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波 《制冷学报》2001,9(4):6-10
管壳式冷凝器是制冷空调、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在制冷工程中常用低螺纹管作为换热管,使其具有更好的换热特性。本文对低螺纹管的膜状冷凝换热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低螺纹管基本换热单元面积计算和低螺纹管在基管、翅片及翅顶上的凝结换热模型以及管簇对冷凝换热的影响模型,并对影响其换热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模型对观客换热器得失优化设计和运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传统冷凝器设计基于进风风量分布均匀的前提,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防撞梁的存在造成冷凝器进风并不均匀,使换热性能迅速下降。本文设计研究了一种新型冷凝器,中部为过热区,上部和中下部为两相区,下部为过冷区,尽可能发挥冷凝器本身的散热潜力。经实验研究,该冷凝器的换热量、COP、系统流量等综合性能较传统的冷凝器提升约10%~15%,且在有汽车防撞梁时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冷凝器单体比原机多降温4℃,大幅降低了由汽车防撞梁引起的风速分布不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能较好的匹配汽车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密封性对某汽车空调用多流程平行流冷凝器换热性能及风阻的影响,在不同迎面风速下,分别对汽车发动机散热器与冷凝器之间不采取密封措施和采用海绵条密封2种方案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高风速相比,低风速下密封对冷凝器换热性能影响较大,而风阻增量变化不大。因此,在设计平行流冷凝器时,应合理选择其参数,尽可能优化和提升低迎面风速时的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张汝行  柳建华  张良 《制冷学报》2021,42(1):99-104
本文通过搭建压力可调的封闭环境仓,实验研究了在40~101 kPa低压环境下,不同的管排数和循环热水温度对翅片管冷凝器空气侧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空气侧雷诺数下,环境压力的降低导致空气侧对流换热减小。当空气侧雷诺数为400时,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40 kPa,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随之降低44.1%;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管排数对空气侧对流换热的影响变弱;在低压环境下,改变循环热水温度不会对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空气侧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常压模型的计算结果偏差增大,当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40 kPa时,平均偏差从17.3%增至77.5%。在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环境压力、管排数对空气侧对流换热的影响,对常压下的翅片管空气侧换热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平均偏差为9.5%。  相似文献   

11.
冰箱板管式冷凝器空气侧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于计算板管式冷凝器空气侧换热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背板的非等温特性,确定了背板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影响空气侧换热的因素.另外还通过板管式冷凝器的换热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平流式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流式换热器与常规换热器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点,常用作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其制冷剂侧的传热和流动特性与常规换热器有很大不同.本文比较了不同型式冷凝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制冷剂在平流式冷凝器多孔扁管内的传热流动机理,希望能为该类换热器今后的研究、设计和校核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传热的基本原理 ,针对具有空气冷却和加热功能的环境试验箱围护结构隔热层的传热特性参数———传热系数和蓄热系数 ,用非稳态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提出一种较为实用的测量方法 :它是利用隔热箱内升、降温变温过程中所建立的箱体内外侧传热方程的近似解并结合实验数据的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现场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冷板冷藏车整车传热系数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车传热系数是影响车体传热负荷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计算冷板冷藏车各朝向内壁面对流换热系数,并依据车体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与车体运行速度的关系,最终得到冷板冷藏车整车传热系数与车体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从而为准确预测冷板冷藏车运行热负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空气冷却器在结霜工况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简述了结霜工况下传热系数测试的原理、方法和主要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对影响空气冷却器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翅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通过对自行设计的水-空气板翅式换热器进行的用作表面式空气加热器与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的试验,得到了系列的传热与阻力特性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获得了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与摩擦系的准则关系式。说明将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用于空调制冷系统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结霜翅片管换热器热质传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工况下翅片管换热器的结霜是一个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由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LMTD)引出对数平均焓差(LMED),改进了传统的基于对数平均温差(LMTD)的结霜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传质模型,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影响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及能量传递系数(E0)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能量传递系数(E0)更准确地反映了结霜工况下换热器的热质交换情况,可以作为系统在霜运行及实时化霜的重要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8.
蒸发式冷凝器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介绍了蒸发式冷凝器的工作原理、传热计算、设计参数选择和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缺水地区使用蒸发式冷凝器最为经济。  相似文献   

19.
作为热声驱动器的核心部件,冷却器性能直接影响整机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对两种不同型式的水冷却器的性能进行实验比较并对其各自的热阻和流阻进行分析计算,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乙烯裂解炉为例研究强化辐射对工业加热炉内传热过程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裂解炉辐射室内的传热过程进行了耦合数值模拟,得到了裂解炉炉膛内烟气的流场、燃料燃烧和烟气温度场。计算模型中,采用了标准k-ε湍流模型,漩涡耗散/有限速率燃烧反应模型和离散传递辐射模型等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在保持燃料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安装热辐射元件强化炉壁的辐射传热,可以显著提高炉膛烟气的平均温度和传热效率;在保持炉管内介质吸热量不变的条件下,强化炉壁的辐射传热后可以减少10%的燃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