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学通报》2007,24(3):274-274
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11届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深圳仙湖植物园、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嘉应学院、地质出版社、科学时报、植物学报、植物学通报、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多位古植物学和植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第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于1999年8月1~7日在美国圣路易斯市隆重举行。大会由生物科学国际联盟(IUBS)主办,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单位承办。来自不同国家近5000名植物学者参加了这次植物学盛会。大会论文摘要集共收载了3700多份摘要。7月31日至8月1日上午,共有15个国际或美...  相似文献   

3.
古植物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1987年度学术讨论会于11月24日至27日在南京市举行.来自全国科研、地质、煤炭、石油、博物馆和大专院校等系统从事古植物学工作的8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周志炎副理事长主持了开幕式,理事长李星学教授致开幕词,赵修祜秘书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望始教授应邀参加了大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微体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轮藻学科组,江苏省古生物学会和江苏省植物学会均派代表参加了大会.孢粉学会,化石藻类专  相似文献   

4.
四年一次的国际孢粉学和古植物学联合大会(IPCXIII/IOPCIX2012)于今年8月23日到30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环境世纪中的孢粉学和古植物学(Palyonlogy and Palaeobotany in the Century of the Environment)"。会议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分会报告以及一般会场、公众会场、午餐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来自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共514位会议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中国大陆参会代表有69人,主要来自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人数名列第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植物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5月24日至28日在西安举行。这是我国古植物及其相关地层工作者的一次盛会。出席会议的近百人,特邀中国古生物学会尹赞勋和周明镇教授到会作了报告。李星学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古植物学的现状及展望》的报告,另有八人作了引人人胜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兴趣。近60个分组学术报告展示了我国古植物学近年来的  相似文献   

6.
周志炎院士获B.Sahni百年纪念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周志炎院士获1995年度B.Sahni百年纪念奖,并于1996年1月25日在印度勒克垴市参加授奖大会。B.Sahni是世界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印度古植物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英国皇家...  相似文献   

7.
第33届国际生理科学大会在圣彼得堡召开柯尊记(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上海200031)本世纪最后一次国际生理科学大会于1997年6月29日至7月5日在风景优美的历史名城圣彼得堡召开。作为本世纪国际生理科学联合会(IUPS)的最后一次盛会,IUPS理...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29日,是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R.克劳塞教授诞辰100周年。为弘扬他对古植物学作出的杰出贡献,联邦德国森肯堡博物院于5月27日—6月2日,在法兰克福召开第三届森肯堡古植物学国际会议,以示纪念。克劳塞教授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石炭二叠纪植物群涉及较少外,他对泥盆纪、中生代和新生代植物群都进行过精心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博得了古植物学界和植物学界的普遍赞扬与尊敬。他生前曾五次担任国际植物学大会副主席(按规定每届大会主席由东道国的植物学家担任)。  相似文献   

9.
我国将主办“地质时期陆地植物分异及进化国际会议”由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家、学部委员李星学教授提议,经国家科委及中国科学院批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及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将于1995年9月在南京联合主办“地质时期陆地植物分异及进化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局、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植物学会生态地植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地植物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国际保护植物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4日—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代表42人,分别来自日本、联邦德国、印度及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11.
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承办,珠海市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协办的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3月23-25日在珠海市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山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25日至4月30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在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云南玉溪召开。这届学术年会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年会,也是历届年会中规模最大的一届,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年会由云南玉溪文化局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分会联合主办,玉溪市文物管理所和玉溪市博物馆具体承办,来自全国文博系统、大专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共50多个单位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次学术盛会。日本的5位同行也参加了这次年会。与会代表共济一堂,进行学术交流,共商古脊椎动物学学科发展大计。会议在紧张而活跃的气…  相似文献   

13.
安锡培 《遗传》1998,20(5):1-1
由国际遗传学联合会〔InterationalGeneticsFederation(IGF)〕主办、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遗传学会承办的第十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于1998年8月10~1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胜利召开。大会名誉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开幕式上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心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中国植物学会生态地植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态地植物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国际保护植物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9月4—8日在北京顺利举行,会议正式代表42人,分别来自日本、联邦德国、印度及我国各地。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00,(3):11-11
中国古植物馆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的一个分馆 ,于1996年落成 ,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 ,由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现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题写了馆名。该馆位于北京香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 ,是该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的化石标本保存之处。它集植物化石采集、保藏、陈列、国际交换和科学研究为一体 ,已收藏中国各地质时期珍贵植物化石标本7万余号 ,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波兰及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该馆是我国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我国古植物学家提供了研究生命起源、陆地植…  相似文献   

16.
四年一次的国际孢粉学和古植物学联合大会(IPC XⅢ/IOPCIX 2012)于今年8月23日到30日在日本东京中央大学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环境世纪中的孢粉学和古植物学(Palyonlogy and Palaeobotany in the Century of the Environment)”。会议报告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大会主题报告、专题分会报告以及一般会场、公众会场、午餐研讨会和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正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由中国植物学会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将于2017年7月23–29日在中国深圳召开。作为第1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的举办无论对中国还是国际植物学界都是一次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国际性活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设立大会奖学金(英文名称:IBC 2017 Awards),用于鼓励并资助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8.
《植物学报》2017,(1):122-122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由中国植物学会与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将于2017年7月23–29日在中国深圳召开。作为第1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的举办无论对中国还是国际植物学界都是一次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国际性活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组委会设立大会奖学金(英文名称:IBC 2017 Awards),用于鼓励并资助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深圳·深圳会展中心2017年7月23–29日授权单位:国际植物学会和菌物学会联合会主办单位:中国植物学会、深圳市人民政府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对中国意义非凡国际植物学大会每6年一届,是全球植物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是首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国际植物学大会。IBC 2017在中国的成功举办将有利于中国植物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促进中国植物科学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植物科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发现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群我国古植物学研究获得重要成果,发现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群。在9月4日至8日召开的南京国际古植物学会议上,这一成果受到18个国家的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由于早期被子植物化石较为罕见,使这一庞大植物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