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第八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于 2 0 0 2年 8月 2 0— 2 4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举行。为展示近年来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促进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 ,大会特别委托吴新智院士主持了主题为“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专题讨论。来自全国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文博系统的 50多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在一天的研讨中 ,共 1 2人做了专题报告 ,内容涉及东亚古人类体质特点、生物演化趋势、文化行为模式、年代学体系的建立和古人类演化环境背景等大的议题和水洞沟人类化石的新发现、百色石器研究、柳江人年代测定等专题。吴新智院士作了…  相似文献   

2.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2,21(2):0
南非著名古人类学家托比亚斯来访托比亚斯 (PhillipVallentineTobias)先生是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终身教授、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南非皇家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他曾与利基夫妇进行长期合作 ,研究东非发现的人类化石 ,并建立了人属能人种 ,对南方古猿作为最早人类的认识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领导下发现的 33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小脚”(Lit tleFoot)的骨架 ,是 2 0世纪末古人类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托比亚斯先生非常关注中国古人类学的发展。 1994就…  相似文献   

3.
今人类学是与古人类学相对应的。古人类学这门学科已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至今还没有今人类学的学科,这是从现代古人类学的内容说到怎样来建立今人类学的新学科。 古人类学(Paleoanthropology)也叫人类古生物学(Human Paleontology),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科学。 人是灵长类中的一种。因此,要研究人类起源,就一定要涉及灵长类学,包括现生的灵长类和古灵长类或化石灵长类的知识。 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来进行生产劳动。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器,因而古人类学也必然要涉及石器、特别是旧石器。 研究人类进化的主要实物根据是人类化石和猿类化石,都是从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因此要有地质学和地层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较晚地质时期的新生代地质和地层。新生代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5,(4)
<正>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起源与演化一直是古人类学研究与争议的热点。近1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周口店田园洞、湖北郧西黄龙洞和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发现早期现代人化石。对这些人类化石的年代测定和形态研究显示,早期现代人至少10万年前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然而,学术界对于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在东  相似文献   

5.
吴汝康 《人类学学报》1984,3(4):297-303
本文论述从1980年迄今的五年内我国古人类学的进展。内容包括古猿和各阶段人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用不同方法对各人类化石地点年代测定的结果;在日本和香港举行中国古人类展览;国际上对我国古人类工作的评价及介绍中国古人类学的外文书刊的编写;近年来今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的研究等五部分。  相似文献   

6.
周明镇 《人类学学报》1990,9(4):297-302
1954年12月27日,北京文津街3号中国科学院院部大会议室里,举行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二十五周年纪念会”。这是周口店“北京人”化石和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第四次盛会,实际上也是第一次“纪念会”。以前的三次,都属于庆祝会的性质。第一次是1926年安特生在北京宣布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的庆祝会。第二次是1927年步达生研究了布林和师丹斯基先后发现的牙齿后,宣布了化石的性质和“中国猿人”学名的时候。第三次是1929年在中国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之后,中国地质学会为此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庆祝这一项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吴秀杰 《化石》2005,(1):8-13
化石人类脑演化主要是研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的变化过程,它是随着古神经学和古人类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古神经学(Paleoneurology),是神经学和占生物学的交叉学科,通过对化石脊椎动物和现牛动物的神经系统的比较,探索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动物学研究》2007,28(6):579-579
在2007年11月13-14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举行的第18届全体院士大会上,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本刊主编张亚平院士荣誉当选为TWAS院士。  相似文献   

9.
<正>杨钟健院士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我国地学和自然科学初创阶段的重要推动者之一,是世界杰出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之一。杨钟健院士历任1~5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5,(4)
<正>禄丰古猿发现于1975年,那时我在小学读书。1988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我来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吴汝康院士学习体质人类学,当时专业方向是今人类学,研究现代人群的体质特征。有段时间吴先生出访美国,我曾帮他传递禄丰古猿标本资料,因此认识了徐庆华、陆庆五等老师。后来毕业留所工作,正赶上研究所专业布局调整,我从今人类学转向古人类学。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材料的学科,考  相似文献   

11.
消息报道     
6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纪念革命导师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篇光辉著作写作一百周年的报告会。到会的有工农兵、革命干部、科研人员、教师、博物馆工作者,代表五十个单位,共二百余人。这是一次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应用无产阶级哲学指导科研工作的大会,这也是一次批判资产阶级在古人类学领域内散布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大会;这是一次开门办科研,工农兵走上和研讲台的大会,这也是一次检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年来古人类学研究丰硕成果的大会。会议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大批判开路。如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三室理论学习小组的同志作了《喜看我国古人类学的新生》的报告,以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古人类学  相似文献   

12.
何梁何利基金是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 ,梁一琚先生和利国伟先生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共同捐资 ,于1994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 :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 ,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科技工作者。鉴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汝康院士在古人类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对我国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 ,经专家提名推荐、初审评议和终审评定的严格评选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特授予他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00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大会。该基金设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类化石的主要发现和理论探索(1922-200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简要回顾和总结近90年来中国古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与脉络,重在梳理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解剖特征、年代测定,以及建立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主要理论学说,收尾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之论争.对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形态学特征的比较研究导致为中国的人类进化提出新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说.这个假说同样获得古文化和古环境丰富信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古人类学领域中,人类的起源是最引人注意和感兴趣的问题。近百年来围绕着人类最早祖先的探索,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在本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几年,人类起源的分子生物学观点和古生物学观点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 1980年7月2—4日,在召开第八届国际灵长类学会议的前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了一次题为“猿和人的祖先的中新世化石及新解释”的国际性小型学术讨论会,有人类学家、解剖学家、  相似文献   

15.
董为 《人类学学报》1999,18(4):262-262
为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南南合作基金的支持下,于1999年10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了99北京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的学术活动。这一活动分两个部分: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大会和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纪念大会于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先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野口升先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们再次强调了北京猿人头骨发现的意义以…  相似文献   

16.
徐机玲 《化石》2003,(4):26-26
我国科学家对南京直立人 (猿人 )头骨最新研究成果显示 ,中国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可能曾经少量地接受过外来基因。这一重要发现 ,为中外学者近年提出的“现代人起源多地区进化”学说、“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 ,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1 993年在南京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 ,是我国继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和县人之后 ,又一举世瞩目的重大发现。近年来 ,由吴汝康、李星学、吴新智 3位中科院院士带领 2 9位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专家 ,对其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科学研究证实 ,南京汤山早期人类头骨与…  相似文献   

17.
刘武 《化石》2019,(3):78-80
<正>距今30-13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是东亚古人类演化的重要时间段。直立人消失与古老型智人繁盛、演化多样性与不同古人类成员出现以及古老型人类向早期现代人演化等一系列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由于以往发现的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大多破碎、或年代存在不确定因素,古人类学界对这一时期东亚古人类演化的许多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年代可靠、保存状态良好的人类化石对于研究和论证这一时期人类演化过程尤为重要。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  相似文献   

18.
邓涛 《人类学学报》2022,(4):I0001-I0001
1982年8月,吴汝康、吴新智两位先生创办《人类学学报》,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作为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100余年的历史;其内容涉及人类、人类祖先以及人类近亲的灵长类的生物学、演化、行为、文化等特征或规律;相关研究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周口店发掘与研究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是中国古人类学及整个古脊椎动物演化研究的中心。与人类起源与演化相关的古人类化石研究、旧石器考古研究以及相关的体质人类学及灵长类研究一直是古脊椎所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等有关材料。可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这门科学得不到重视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古人类学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三十年来,我们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调查工作,并选择重点进行了发掘,获得了大量的新材料,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现在把我们取得的成果,根据时期先后的顺序,作以下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3~6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上海科技大学协办的第十五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以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为主题,设立神经生物物理、膜转运异常、膜蛋白结构与动态、脂代谢等23个学术专题分会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前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及海外的近千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近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