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SDS方法提取黄连基因组DNA,利用正交设计研究方法建立黄连RAPD分析的PCR反应体系,成功地进行了RAPD扩增,筛选出黄连RAPD的最佳方案为:2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dNTPs0.12mmol.L-1,引物0.2μmol.μL-1,模板DNA 40ng,Taq酶1U,Mg2+2mmol.L-1,10×buffer缓冲液2.5μL,其余部分用无菌超纯水补平.PCR扩增循环为95℃3m in,38℃1m in,72℃2m in 1次循环;94℃1m in,38℃1m in,72℃2m in,45次循环,最后72℃延伸10m in.  相似文献   

2.
以改进CTAB法抽提的中国特有濒危植物穗花杉嫩叶总DNA为模板,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最佳条件优化,结果表明:RAPD分析最佳反应体系为10×Buffer缓冲液2μL,模板70ng,Mg2+2.0mmol/L,dNTPs0.2mmol/L,引物0.60μmol/L,Taq酶1.5U,PCR反应体积为20μL.最佳扩增程序为94℃5min,1个循环;94℃1min、37℃1min、72℃2min,40个循环;72℃10min,1个循环.  相似文献   

3.
刘金文  沙伟  滕兆岩 《广西科学》2004,11(2):148-150,160
采用正交设计和响应曲面设计(RSD)优化适合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ex steud]增多态DNA(RAPD)的反应体系,结果确定芦苇RAPD反应体系的最佳方案为:在PCR扩增程序,冷启动,94℃变性1min,36℃复性90s,72℃延伸2min,40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25μl反应体系包括模板DNA 60ng、三磷酸脱氧核苷酸(dNTP)7.5mmol、Taq酶1.5u、引物5pmol。  相似文献   

4.
蓝萼香茶菜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反应体系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香茶菜属植物的蓝萼香茶菜 [Isodon japonica (Burm.f.) Hara var.glaucocalyx (Maxim.) ]为材料 ,采用改进的 CTAB法提取基因组 DNA,首次建立适合于蓝萼香茶菜的 RAPD(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NDA,随机扩增的多态性 )分析的 PCR反应体系。通过对 RAPD条件优化分析 ,确定蓝萼香茶菜RAPD的最佳方案为 :2 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三磷酸脱氧核苷酸 (d NTPs) 0 .1mm ol/ L ,引物 0 .4μmol/ L ,模板DNA90 ng,Taq酶 (Sangon) 3u,2 .5 μl10×buffer缓冲液 (含 2 0 m mol/ L Mg2 + ) ,其余部分用无菌超纯水补平 ;PCR扩增循环为 93℃预变性 4 min,93℃变性 4 5 s,36℃复性 75 s,72℃延伸 2 min,4 0个循环 ,最后 72℃延伸 10 min。  相似文献   

5.
山药基因组DNA的提取和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山药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对Mg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和Taq酶用量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最佳的RAPD反应体系: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2.0 mmol.L-1,dNTPs浓度为0.25 mmol.L-1,引物浓度为20 pmol.L-1,Taq酶1.5 U,模板DNA为200 ng.扩增程序为:95℃预变性7 min;94℃变性30 s,36℃退火45 s,72℃延伸2 min,共35个循环;72℃终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6.
采用改进的CTAB法,成功提取了北野豌豆及其近缘种的基因组DNA,电泳结果显示DNA质量和产量均较高,并以此DNA为模板,成功建立了RAPD稳定的反应体系:总体积10μL,包括10ng的DNA,1×的反应缓冲液,1.5mmol·L^-1MgCl2,0.2μmol·L^-1引物,0.2mmol·L^-1dNTP混合物和1.0U的TaqDNA聚合酶。RAPD扩增程序为:先在92℃下变性3min,然后在92℃下变性1min、40℃下复性1min、72℃下延伸2min反应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相似文献   

7.
应用RAPD技术构建绞股蓝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类型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DNA为模板,进行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及RAPD结果分析.最终筛选的RAPD反应条件为: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了10×buffer2.0μL,Mg2 2.0 mmol/L,dNTP 0.2 mmol/L,引物0.5 mmol/L,Taq酶1U,模板DNA 50 ng.反应程序为94℃3 min→(94℃30 s→38℃40 s→72℃1 min)45个循环→72℃10min→4℃保持,并从66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条带型丰富、适合于绞股蓝分析的随机引物.以这5条随机引物对不同类型绞股蓝进行RAPD扩增,识别其特征性多态位点,建立分子标记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菜心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菜心基因组DNA,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纯度和含量,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降解状况和纯度.结果表明:此法提取的DNA具有典型的天然DNA分子的标准紫外吸收光谱特点, 且适于进行RAPD分析.RAPD分析的优化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液中含有0.8 U的Taq酶,0.28 μmol/L primer,30 ng的DNA,2.0 mmol/L Mg2 ,0.20 mmol/L dNTPs.PCR扩增循环为94℃、5 min;94℃、1 min; 36℃、1 min;72℃、2 min,37个循环;72℃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铁皮石斛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本文对影响RAPD反应的模板含量、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扩增程序及退火温度等多种因子进行了构建与优化.通过各因子的组合研究,我们得到铁皮石斛RAPD反应最适扩增体系是:25μLPCR反应体积,10×Buffer 2.5μL,2.5 mmol/L MgC l2,dNTP 2.5μL(各2.5mmol/L),模板DNA为30 ng,Taq聚合酶1.5 U,随机引物12 pmol,ddH2O 14.2μL.最佳扩增程序:94℃预变性3m in,94℃变性50 s,38℃复性1 m in,72℃延伸2 m in,循环40次;最后72℃延伸5 m in.4℃保存.  相似文献   

10.
以干用辣椒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干用辣椒RAPD分析过程中的Taq酶、Mg^2+,dNTPs、引物、模板DNA浓度、退火温度等影响因素,建立适合干用辣椒RAPD反应的PCR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解体Taq酶1.5U、Mg^2+2.5mmol/L,dNTPs0.6mmol/L、引物0.8μmol/L、模板DNA60ng.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min;94℃变性1min,37℃退火1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最后72℃副延伸5min.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DNA与顺铂相互作用下的CD谱的测试过程及实验结果,并对作用机理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6种瓢虫的RAPD分析及在分类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随机引物分别对6种瓢虫的DNA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PCR)的实验。结果显示,用相同引物扩增不同种瓢虫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多态性DNA片段的数目是不同的;两种不同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各自呈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片段,其可用于种、属的鉴别;聚类图显示了种、属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实验分析还发现: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特有带较多,遗传较稳定;龟纹瓢虫与之相比,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的特有带较少,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诺氟沙星—铽(Tb^3 )络合物与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据此建立了核酸的测定方法,讨论了诺氟沙星—铽与DNA分子之间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性红用于痕量DNA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7 6~ 7 8和低离子强度条件下 ,中性红 (NR)与DNA作用产生以 53 5 0nm和 3 50 0nm为特征的共振光散射增强 (ERLS)光谱 .研究表明 ,在最佳条件下 ,在 53 5 0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用ERLS光谱测定痕量DNA的新方法 .方法的检出限在纳克级 .  相似文献   

15.
间甲酚紫-DNA体系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用间甲酚紫(CP)为探针测定核酸的新方法,在HMTA-HCl缓冲溶液(pH=4.5)中,DNA的加入使CP-CPB体系的共振光散射(RLS)增强,此RLS信号与DNA浓度成正比,fsDNA和ctDN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0μg/mL和0.1-50μg/mL,检出限分别为10ng/mL和26ng/mL。  相似文献   

16.
六种蝗虫基因组DNA多态性的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 DNA技术对斑翅蝗科 Oedipodidae中三属六种蝗虫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比较 ,共扩增出 2 2条特异性片断 ,分子量大小为 650~ 1 990 bp之间 ,并根据各种间片段共享度构建了 UPG聚类关系图 .研究结果表明 ,大垫尖翅蝗和甘蒙尖翅蝗的片段共享度为 0 .375;红翅皱膝蝗和鼓翅皱膝蝗的片段共享度为 0 .2 86;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片段共享度也为 0 .2 86  相似文献   

17.
恩施悬棺人骨mtDNA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恩施宋代悬棺的骨骼或牙齿样品为对象,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获得并扩增了mtDNA的HVSI区的部分序列,通过几个实验初步认定是古DNA.同时通过与部分现代人mtDNA数据的比较参照,对所研究样品单倍群归属进行了初步确定,发现他们主要属于南方类型,但也可能有北方成分.  相似文献   

18.
茄子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的胞质DNA和核DNA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茄子(Solanum melongenaL)雄性不育株“正兴1号”(S)和可育株(F)的总DNA为模板,对6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筛选,找到5个其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扩增产物在茄子雄性不育系和对照材料间存在稳定差异的引物.将该5个引物同时扩增总DNA、核DNA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多态性片段9个,以核DNA为模板时得到5个,以mtDNA为模板时得到9个.以总DNA为模板时得到的9个扩增片段中,有5个在总DNA和mtDNA中同时出现,而在核中没有出现,即认为来自mtDNA,这5个片段中,有4个来自可育株,1个来自不育株,说明不育株和可育株在mtDNA上存在差异;有4个片段同时出现在以总DNA和核DNA为模板的扩增中,但在以mtDNA为模板的扩增中却没有出现,认为是来自核DNA,这4个片段中,有3个来自不育株,一个来自可育株,说明可育株和不育株在核DNA上也存在差异.结果初步表明:新发现的茄子雄性不育可能是核质相互作用所引起.  相似文献   

19.
几种动物RAPD指纹图谱反应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寡核苷酸引物,对蚕、鱼、蛇、家猪等动物的基因组DNA扩增,获得了这些动物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图谱,对影响扩增结果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动物随机扩增多态DNA反应的适宜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